-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10-19 12: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起刘仁八镇,人们马上会联想到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那鲜美的野味令人味蕾颤动。殊不知,刘仁八的民间还有一道特色小吃——蛋丝和蛋饼。也许有食客会说,以鸡蛋为原料做出来的小吃,司空见惯了,能特别到那里去?别急,请跟随我们探寻的目光,去见识一下鸡蛋的“涅槃”过程。
10月中旬,记者一行来到刘仁八镇区,经过一番打听,了解到“高松酒楼”的厨师做出来的蛋丝、蛋饼,口味最为纯正,是该酒楼的招牌菜。
鸡蛋香味飘向餐桌
“老板,蛋丝、蛋饼各来一份,”上午11时左右,记者刚跨进酒楼,就听见厨房里传来点菜声。
一名身穿西装的男士正向一位背着旅行包的女士介绍这里的特色菜,“蛋丝和蛋饼很好吃的,外面根本吃不到这道菜。”
顺着男士的指引,记者看到,厨房的案台上放着两盘半成品的蛋饼,一块厚度约2厘米,直径30厘米,另外一块厚度约5毫米,直径约40厘米。
个头较高、身体健硕的吴高松,既是厨师又是老板,只见他拿起那块薄饼,动作娴熟地卷起,下刀,将蛋饼切成一指宽的蛋丝。蛋丝盘在一起,就像一盘手擀面。
然后,吴高松将蛋丝抖散,放入热锅中,加入盖面的鸡汤。几分钟后,汤面上升起袅袅的雾气,浓郁的鸡蛋香味扑鼻而来。
微黄的鸡汤中,色泽金黄的蛋丝渐渐膨胀、松软,和鸡汤的味道相互渗透,香味愈发浓郁,令人恨不得立即将蛋丝捞起来,大快朵颐一番。
鸡汤蛋丝做好以后,吴高松拿起那块厚蛋饼,横竖几刀,将蛋饼切成块状,放入锅中,合着少许的葱、姜、蒜翻炒一番,伴随着诱人的香味四处飘散,一盘美味十足的蛋饼端上了餐桌。
或许是真的饿了,或者是美味太过诱惑,在包间里,刚被端上桌的蛋丝、蛋饼,没过一会就被客人们抢食一空。
原料不同味道自然有别
吴高松的手上功夫虽然了得,但不太善于言辞,朴实的他如同果城里的大山,宽广而厚重。
“其实,做蛋丝、蛋饼,真的没有什么技巧可用,用好材料才是关键。”据他介绍,每盘蛋丝、蛋饼大约用土鸭蛋5—6个,打碎后,合着100克的精制苕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荸荠、肉沫、糯米粉、米泡等食材,搅拌成稠状以后,倒入热锅中烤,烤的过程中,用锅铲烫平成蛋饼,蛋饼的厚度由需要来掌控。
蛋丝、蛋饼配菜的花样众多,除了干烧、炒肉以外,还可以搭配鸡汤、排骨汤等做成汤类食用。“蛋丝、蛋饼的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口感很好,入口稍加嘴嚼就可软化,尤其适合肠胃不好、消化不良的顾客食用。”
吴高松说,他有些遗憾。蛋丝、蛋饼的主要食材是鸡蛋,但现在正宗的土鸡蛋不多了,市场上更多的是饲料喂养的肉鸡下的蛋。“这是很有区别的。放养的土鸡,吃的是谷子、虫子之类的,纯天然,土鸡蛋打出来的蛋浆,色泽金黄,营养丰富,做出来的蛋饼味道鲜美,而饲料催化的肉鸡生的蛋,根本达不到这效果。”
好在,刘仁八是山区,土鸡蛋的供应问题不大,这也为吴高松做好蛋饼提供了良好的食材。“餐饮生意做的是回头客,菜的味道是来不得虚假的。”简单的话语,彰显出山里汉子的质朴情怀。
记忆深处的蛋丝情结
一直以来,果城里山区有个习俗,无论谁家办宴席,蛋丝、蛋饼是一道不可或缺的菜肴,这种习俗延续了几百年。据说,这倒菜最初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里供奉先祖,供奉完毕后,由家人分吃,祈求得到先祖的庇佑。
“我从小就看着大人们做蛋丝、蛋饼,长大后从事餐饮21年,几乎每天都会做这道菜。”一说起自己的蛋丝情节,吴高松的记忆回到了童年时代。
小时候,每逢湾子里婚、丧、嫁、娶的活动,就会大办宴席,这为他提供了活生生的学习场景,大人们在做蛋丝、蛋饼,他就在旁边观看、揣摩,也掌握了一些心得。
21年前,初中毕业后,吴高松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餐饮行业,开了一家早点摊。经过多年的积累,12年前,他开起一家小饭馆,感觉自己有些实力了,向银行贷款30万元,办起了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高松酒楼”,经营至今。
21年来,无论餐馆规模是大是小,吴高松始终将蛋丝、蛋饼作为自己的主打菜,推荐给每一位食客。
吴高松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菜肴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但对于家乡人来说,蛋丝、蛋饼这道特色菜的情结依然不变。许多远道回来的游子,都会找到这里来,吃家乡的味道。
“这不是我说大话,刘仁八以外,还真难吃到这种纯正的蛋丝、蛋饼。”吴高松特别介绍说,如果用柴火灶烧出的蛋丝、蛋饼,味道更是非同一般。
或许,对于吴高松以及他的家乡人来说,蛋丝和蛋饼,不仅仅是一道美味菜肴,更蕴含着那无法割舍的家乡情结。
记者 张麟 文 朱昶俊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