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888 发表于 2012-10-21 20:26 
哈哈 不就是地上地下的区别吗?
按照国际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可分为 A、B、C 三种型号,分别对应 3 米、2.8 米、2.6 米的列车宽度。凡是选用 A 型或 B 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 地铁, 地铁 采用 5~8 节编组列车; 选用 C 型列车的轨道交通线路称为轻轨 采用 2~ 轻轨, 轻轨 4 节编组列车,列车的车型和编组决定了车轴重量和站台长度。上海轨道交通 3 号线采用 6 节编组 A 型列车,有 90%的线路都是在高架上,但是按照车型分类 标准仍然属于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 6 号线采用 4 节编组 C 型列车,有 70% 的线路都是在隧道内,但是按照车型分类标准仍然属于轻轨线路。A 型车是目前 最高端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其特点是车体宽和编组大,A 型车宽度为 3 米,上 海轨道交通 10 号线采用的阿尔斯通 Metroplis 地铁列车宽度达到 3.2 米; 6 节 编组 A 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为 2460 人,上海轨道交通 1、2 号线的阿尔斯通 和西门子 8 节编组 A 型地铁列车最大载客量达到 3280 人。B 型车和 C 型车的造 价和技术含量要小于 A 型车。 中国城市的发展, 一些大中型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建 设地铁和轻轨,普通民众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接触较少,认识时间较晚,概 念上有些误区。对于两者的区别,有人认为城市轨道交通中,在地面以下行驶的 叫地铁, 在地面或高架上行驶的就是轻轨; 还有人认为轻轨的钢轨重量比地铁轻, 这两种认识都是错误的。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和轻轨两种制式,地铁和轻轨都 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上。为了增强轨道的稳定性,减少养护和维修的工作 量,增大回流断面和减少杂散电流,地铁和轻轨都选用轨距为 1435 毫米的国际 标准双轨作为列车轨道,与国铁列车选用的轨道规格相同,并没有所谓的钢轨重 量轻重之分。 地铁已经不局限于运行线在地下隧道中的这种形式,而是 泛指采用高规格电客列车同时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在 3 万至 7 万人的大容量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行线路多样化,地下、地面、高架三者有机结合。国内外众 多城市已用“轨道交通”代替“地铁”这一传统称呼,例如上海就将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统一命名为“轨道交通 XX 号线”。
其实,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二者的 其实, 轻轨还是地铁, 其实 无论是轻轨还是地铁 都可以建在地下、地面或高架桥上, 主要区别是单向最大高峰每小时客流量的区别。 每小时客流量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单向最大高峰每小时客流量的区别 地铁的铁路能适应的单向最大高 峰客流量每小时为 3 万-6 万人次, 轻轨铁路能适应单向最大高峰客流量为每小 时 1-3 万人次。轻轨与地铁的钢轨无轻重之分。大载客量的地铁车厢,一般的 额定载客量为每辆 310 人,超员为 410 人,编组采用每列 6 辆;中等载客量 的轻轨铁路车厢,一般的额定载客量为 202 人,超员 224 人,编组采用每列 2-4 辆,轻轨铁路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而灵活变更运行轨道,有的建在地面,有 的驶入地下,有的建成高架,具有投资省、见效快、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地铁、轻轨和在地面、地下行驶没有任何关系。新加坡的地铁 70%都是建 在地上的,而德国汉纳威的轻轨却建在地下。 地铁属于“重轨”,而轻轨属于“轻轨”,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区别 在于运载量,地铁的运载能力比轻轨高一倍以上。 高架地铁不是轻轨,地铁上高架或地面是为了降低建设成本。
轻轨也可以 在地下行驶,更可以选择地面和高架的形式.如6号线. 轨道交通专家指出,国际上将每小时单向截面运载量大于 3 万人次的城市 轨道交通称为"地铁(Metro)",将小于 3 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称为"轻轨(Light Rail) ",并将小于 1 万人次的大街轻轨称为"有轨电车(Railroad Car)"。 (也有标准将 4 万人以上的称为地铁) 上海轨道交通,根据运载量和车速,依此划分为:市域快速地铁、地铁和轻轨三种: 快速地铁线被冠以"R"字头,R 线共四条:R1(1 号线)、R2(2 号线)、 R3(11 号线)、R4(9 号线),它们呈“米”字形分布(“R”取自法文快速铁路)l 地铁被冠以"M"字头(metro),近期已建和开工的有 M3(3 号线)、M4(4 号线)、M7(7 号线)、M8(8 号线),一般在市中心.l 轻轨被冠以"L"字头(lightl rail),如 5 号线,浦东轻轨 L4(6 号线)等,一 般分布在近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