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9
版主
   
- 积分
- 9017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荆州文物保护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竹简“复活”技术,可以将埋藏在地下几千年的木漆器、竹简,修复并还原出本来的面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荆州的简牍保护这十年的发展变化。
走进荆州文保中心的实验室,可以看到,大批塑料盒里用药液浸泡着来自各地的竹简,一些竹简被玻璃和塑料薄片固定起来,上面木头的文理分明,一个个小字清晰可辨。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方北松,是众多考古文保专家中的一位。1988年,大学毕业的方北松来到古城荆州,分配在博物馆。荆州出土的简牍和漆木器数量之多,让他很惊奇。但当时,如何对出土的竹简以及漆木器等进行有效脱水保护,却仍然没能攻克。
方北松告诉记者,竹简多从古墓中出土,由于长期被地下水浸泡,一些溶解于水的成分消失,内部胎骨已经腐朽,多半靠水支撑。如果不进行脱水保护,将会风干、变形、褪色,成为废物。
方北松与荆州博物馆、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反复实验,创造了一套独特的脱水保护方法。
这一发现,很快就应用到了里耶秦简的保护上。2002年6月,在湖南湘西里耶出土了数万枚秦简,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出土秦简也不过四千枚。受当地文物部门的邀请,方北松用自行研制的方法,将里耶秦简一一复原,黄黄的底色黑黑的字,一如其原来的样貌,轰动中国考古界。
而这种简牍保护方法也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及文物保护界的认可。十年间,方北松创立的这套脱水保护方法,日臻成熟,而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也纷纷邀请方北松和荆州文保中心的同事,到各地进行简牍的保护。
随后,方北松和同事们开始着手研究纺织品的保护,并开国内外先河,创立了生物保护法。这一项研究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计划项目,在2009年通过了课题验收。
2006年,荆州文保中心开始研究熊家冢土质的有效保护,破解了南方土质保护的难题,使得这一埋藏千年的车马阵得以重见天日,也让楚王陵车马阵景区在今年5月份,开始试运营,迎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也正式因为荆州在文物保护方面的卓越贡献,2011年,全国大遗址保护工作现场会在荆州召开。十年过去了,荆州文保专家们仍然在文保一线,用精湛的技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保护方法,将埋藏在地下千年的历史,逐一还原在世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