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566
IP属地:湖北省潜江市
|
(转载网络)北京自明朝1402年迁都北平至今已经600余年,新中国建都北京也已近一个甲子,如今的北京从一个古都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人乃至世界华人华侨的骄傲。然而,作为首都的北京现在也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人口膨胀、资源匮乏、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我们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北京作为一个大国的政治首都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将国家政治首都迁出北京已经是大势所趋。
一、古今中外迁都的历史借鉴
在我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迁都约20多次,而且几个重要朝代都是经过迁都,才使得国家迅速强大、人民富足起来的。其中三次迁都最具借鉴意义:一是盘庚迁都。商王朝的一代明君盘庚继位之后,他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当时的不安定局面,决心迁都。二是秦的三次迁都。秦国由弱变强,与秦国的三次迁都关系非常密切。第一次,战国初期,秦国都城一直在雍城,到秦灵公时,为了摆脱旧贵族势力的羁绊,灵公决定迁都于泾阳,作为雍都的陪都或军事性质的临时都城。第二次,到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为了便于向东发展,秦国又将都城迁到栎阳,尽管它具有临时军事都城的性质,但是已将中央官署动迁于此。第三次,秦孝公继位后,立志奋发图强,广招天下贤士,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经过数十年的打拼,终于成为春秋五霸诸侯国中之强者。公元前359年,秦孝公决定迁都咸阳。咸阳北有九峻山,山势陡峭险峻,易守难攻,为天然屏障;南临渭河,水源充足。临近西周故都丰镐,这里开发早,农业颇为发达。遥盼终南山更是风景优美,特产丰饶。更重要的是,它处于东西、南北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秦孝公迁都咸阳不仅看中了她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物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政治原因:孝公当初采纳商鞅的建议实施变法后,尽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受到保守派和旧贵族势力的强力阻扰,他预料到,在栎阳将变法进行到底很难保证。因为当时的栎阳,旧贵族大都是由雍都迁来的,势力强大,盘根错节,他们当中许多人就是秦国的官僚贵族,手中掌握着事实上的权力,要扫除这些障碍,绝非易事。秦孝公经过认真分析比较后,认为咸阳比栎阳在政治、经济、军事、战略位置等方面都优越于栎阳,从国家长远发展考虑,要摆脱栎阳旧势力的困扰,一个最好办法就是迁都咸阳。事实也证明,这是秦孝公由陇山进入关中的第一步,为秦的最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三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鲜卑拓跋部是一个以掳掠为职业的落后统治集团,开国时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深知中原文化悠久灿烂,经济发达。为了拓跋部的发展和政治上的需要(潜江 生活网),他认为只有身居文化和经济发达的地方,才能有所作为。凭着他对中原文明的向往,毅然决定将国都迁都到中原汉文化集中地洛阳,正是这一次首都南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在国外历史上,通过迁都实现国家战略转移,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民族进步的案例很多,典型的有:
(一)、巴西迁都。拉美第一大国巴西历史上南富北穷,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早在1822年,就有人倡议把首都从南部滨海的繁华城市里约热内卢迁往内地的巴西利亚。1956年,巴西政府在中西部戈亚斯州高原的一片荒原上选中新都地址,定名为巴西利亚。巴西为什么从繁华似锦的里约热内卢要迁往荒凉的中部高原呢?主要是为了改变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缓解西部地区人民与发达的沿海和东部地区之间的矛盾,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所采取的重大战略转移。
(二)、巴基斯坦迁都。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时,国都是首要选择。由于信德省的卡拉奇当时是全国第一大城市,有自然形成的号召力。1948年7月23日,巴政府颁布了有关法令,正式宣布卡拉奇为宪法首都。但是,由于卡拉奇人口过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住房、就业、卫生、交通乃至食品等问题突出,甚至大量的生活必需品如水和蔬菜、食品都需要从外地调入。同时,卡拉奇商业气息浓烈,市井嘈杂,加上外省人口的大量涌入,政府为了满足人口的需要,不得不增加大量的财政支出,导致中央政府开支过大,负担太重,直接影响了政府的日常工作。同时,卡拉奇濒临阿拉伯海,作为首都,易于遭到来自海上的攻击,直接影响了国家安全等。鉴于上述不利因素,巴政府决定另起炉灶,平地起家,建立一个崭新的首都。经过认真选址,最后确定在旁遮普省最北端、拉瓦尔品第附近的波特瓦尔地区营建新都。新都位于波特瓦尔高原西北部,地势起伏有致,在海拔503~610米之间,北有海拔1500米的马尔格拉山为屏障,西部有浅丘偎依,东南部是林木繁茂的开阔地,小溪和河流纵横交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有干、雨两季,平均年降水1143毫米,附近山上有雪,气温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粮食和蔬菜供应充足;公路和航运设施齐备,土地征用费用低廉。1959年9月,巴政府成立新都建设规划委员会,1960年5月24日通过了迁都总体规划,指出:“首都不应当是工业或商业中心,只应当是首都”,应该把新首都建成“一座花园和花的城市,使全城看起来像一块美丽的地毯”。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新都取名为“伊斯兰堡”,即花园城市。
其他迁都的案例还有:美国,由纽约迁到内陆的华盛顿;中亚第一大国哈萨克斯坦1997年从偏居西南一隅的全国最大城市阿拉木图迁至中部小城阿斯塔纳,等等。这些国家都主动避开了大城市的优势,将国都迁到偏远、经济条件较差、人口相对稀少且接近国家地理位置中心、文化底蕴较好的地方,建成了中小规模的国家首都。这种不张扬、不奢侈地选择和建设国都的理念,对我国未来实施迁都,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目前,缅甸也已经迁都,韩国已酝酿迁都。
综观古今中外世界各国迁都的历史,无怪乎有五个基本原因:一是自然环境严重恶化;二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三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四是局部利益冲突不断显现;五是保持和调整国家经济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