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灵科技产业园内,厂房弃置,停水停电,已找不到一个可以负责管事的人。卓灵科技产业园的停产和迷局,再一次深深刺痛业界人士的目光。
2 0 0 9年9月,卓灵科技与襄樊市签订协议,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卓灵科技(襄樊)有限公司,在湖北襄阳深圳工业园投资5亿元兴建LED项目,卓灵科技工业园占地面积375亩。作为招商引资的附属条件,卓灵科技还将在湖北襄阳深圳工业园的两条道路上建设LED路灯照明示范工程。工业园主要生产LED照明产品,而5亿元投资也仅仅是一期投资,第二期投资将达到10亿元。卓灵LED工业园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利税5000万元。
2011年1月16日,卓灵工业园竣工投产,到2012年7月停产整顿。一个所谓的业界高新产业轰然倒下,卓灵科技的厂房都已质押给当地银行,以换取贷款。除了拖欠员工工资,卓灵科技还拖欠襄阳当地银行上千万元的贷款。 回溯一下襄阳下级县市,2008年6月开工的老河口市瑞亚科技园。由香港瑞亚置业、新加坡创源共同投资5000万美元,占地面积188亩,总投资完成后,可实现产值17亿元,利税1.4亿元。如今,园区杂草丛生,一大半处于闲置,成为半吊子园区。 地方政府如果为了一个高新产业为了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毕竟地方市场相对较小,更大的市场还是在外面。只要项目一结束,企业可能就是面临倒闭结局。这种企业根本不具备持续发展的动力,即使通过扶持变得强大了也活不长久。 电话打不通,传真无人听。两个投资公司不是改头换面就是人去楼空。
卓灵也好,瑞亚也好:细究一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事实基点。
第一:无整体产业链实体,先进制造加工流程。先行注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皮包公司,注册资金验资也不知怎么通过的,东挪西借,通过先期土地和厂房获得银行巨额信贷。并利用当地政府对高新产业期望和专项资金扶持下大搞LED照明产业园基地。 第二:不具备团队科技研发实力。客观上2008年科技部又提出了开展“十城万盏”LED应用试点示范城市的思路。到2011年国家的支持,政策继续发酵,以及2012年5月国家安排363亿元财政补贴,推动节能家电等产品销售。半导体照明产品看中了行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毛利率。即以单纯的,LED封装和LED应用,毛利率高达10%~20%。 随着发光效率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应用领域的拓宽,国内LED规模正在快速扩大,产业链也逐步打通,但资金集中涌向LED,上游厂商大幅扩产的后遗症开始浮现,应用的拓宽不足以消化产业供过于求,已经显现投资“大跃进”,保守的认为将重蹈多晶硅覆辙。 以LED芯片为例,大概占行业70%的利润,这种外延技术和芯片大多在掌控国外少数大公司手中。
另外,很多政府订单金额都在亿元以上,入围厂商要有至少5000万元的销售规模,并有足够的现金周转能力承受1年以上延期支付。这并不是一般初能投产的企业可以具备的。
以国内知名的电子上市公司福日电子,尚且被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撤资。福日电子的规划目标是要进入LED照明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做为国家863计划NC应用示范单位及863NC联盟的主要发起单位,尚且未能在后道封装和应用领域,以及前道和中道的外延片和芯片的完全整合。这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基础,很难在这一块有所建树。
在一些新建和无优势技术的LED公司而言,前景可想而知了。 两个LED公司倒下在襄阳,给各地招商引资敲响了警钟。湖北宜昌LED“绿色产业”园区和长江通信在黄陂华中最大LED生产基地都将防止急躁冒进。
各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详细考察,建立论证,不要盲目和急于求成;更需要一大批懂政策,视界宽,嗅觉敏锐把握时代与科技前沿,对产业规划,给予实际可行性的建议和立论报告。对落后淘汰的产业项目予以拒之,对前景预期不明,技术瓶颈未能突破的给予慎重,相反前景明朗的高新朝阳产业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和扶助。
停滞的产业园是招商引资的失败?抑或是圈地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