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066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本帖最后由 御街三少 于 2012-10-24 15:56 编辑

湖北日报讯 图为:贯穿南北的荆岳长江大桥使监利区位条件得到历史性改变。
记者刘胜萍通讯员王俐伶万东方宋从峰
监利,曾二度因“向总理说实话”而闻名遐迩;也因“三农”而成为各界关注的热地。承载太多重负的监利人始终在谋变、求变,在变中求进。
如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高位再提档、内涵再增长,仍是监利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
传统农业变身
上世纪末,监利曾蝉联湖北粮食生产“九连冠”。由于此后谷贱伤农,农民负担过重,监利粮食生产逐年下滑。
棋盘乡角湖村村民李开明感慨地说:“原来种粮是种得多亏得多,现在种粮不但不上交,国家还给补贴。”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种一亩水稻最多能挣320元,而每亩生产成本约167元,加上上缴农业税、屠宰税、特产税、三提五统和其他费用,每亩平均支出357元,不算投工投劳,净亏37元;现在种一亩地收多少得多少,扣除开支,加上补贴,每亩净收入超过1000元。
政策好了。推动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还要有作物种子、生产工具、相配套的农业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贸易保值增值的配套服务。2006年起,监利将全县农民散种的68个水稻品种整合为5个优质稻种,支持本土粮食加工生产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在23个乡镇连片种植,统一管理,订单收购。福娃集团副总经理方冰说,统一后的品种都是高产优质稻米,收购价虽然比周边县市每公斤高出0.1-0.2元,但大米销售价格每公斤也要高出其他品种0.2-0.4元,仅统一种植优质稻种,全县稻农年增收至少4亿元以上。荒湖农场陈湖一队周银桥指着自家40亩棉田说,2011年,农场实行种植品种、田间管理五统一,专业合作社按年前订单收购,按时令市场价付款、按亩单产超额数给奖,我超额完成上缴订单棉,还收到了1000元的返利奖。
柘木乡65岁的农民刘家和告诉记者,现在种田不买种子、不育秧、不弯腰驼背插秧割谷,只需按合作社的通知搞好田间管理。种田省事了,收入也多了。
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管理、龙头企业经营促进了监利农业产业的提档升级。监利县农业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李诗信说,目前,监利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种植、机耕专业合作社100多个,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和“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的方式,优质稻订单收购面积达到200多万亩。
记者手记:
监利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中,将现代农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应用、改造于传统农业:大田耕、播、收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良种化,初步实现了生产经营社会化、集约化、专业化和企业化,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提高。监利的探索告诉我们,只有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规模经营,才能实现现代农业整体效益,田里才能“产”黄金。
农业大县变强
监利人很是荣耀,人口150万,地域3118平方公里,全国商品粮、商品棉、商品鱼和棉麻生产基地,因长江、汉江支流东荆河相济,享“监收渔利而得名”。
人多、地广,物华,监利的名声也由此扬名天下。
农业大县如何破解农产品利润薄,税率低,见效慢的怪圈。监利在做大求强中,顺应机遇之“势”,寻求主动突围。驱车行进在监利工业园区,一座座厂房正在紧张的施工中。监利人的工业建设热情在厚重的积淀中正喷薄而出。福人木业是全国500强企业之一,其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这家来自福建的木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3.1亿元,明年5月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亿元。
在监利同样拥有“中国名牌”称号的森工企业,还有东森木业的“福江”牌木工板和大枫纸业的“玛丽”牌纸品。
一个县同时有3家森工企业的中国名牌,令人羡慕。县长黄镇说,监利县是国家速生丰产林基地县,有杨树80万亩,活立木蓄积180余万立方米。近几年,立足林业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去年,全县森工企业发展到30家,年转化木材50万立方米,林产业总产值突破18亿元。“棉花贩子”出身的唐想林现在是湖北农业龙头企业玉沙集团有限公司掌门人,是一家集棉花种植、收购、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到产品直接出口国外的棉花深加工民营企业。公司生产的“玉沙”牌纯棉毛巾系列产品获国家认证。玉沙毛巾卖到了欧美近20多个国家,产品全部出口。
从棉花制种、生产到成品自营出口,玉沙的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过10亿元,税收过5000万元,自营出口突破一亿美元。
福娃粮食加工、玉沙棉纺、福江木板、福人木业、大枫纸业,监利县目标非常明确,依托八大优势农副产品基地建立工业主导产业:依托70万亩速生林和150公里江滩芦苇,盘大东森木业、大枫纸业;依托30万亩优质棉板块基地,引进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丰纺织及玉沙织造、申联纺织等10多家企业;依托190多万亩优质稻、90万亩油菜基地和丰富的水产资源,发展壮大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福娃集团、家意粮油、越盛水产等大批食品加工企业。2011年,全县农产品工业转化率已达75%。今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监利的位次一年上升22位,成为全省增速最快的县市之一。
记者手记:
监利农业在求变中做强的产业定位模式就是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在因地制宜推进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逐步推进规模化经营和工厂化管理,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监利一批农字号企业把根扎在本土资源上,立足产业,拉长做强产业链,家家生机勃勃值得借鉴。
城乡一体新变化 图:监利让村民腾地上楼,12个乡镇已完成18个新型社区建设。 图:福娃集团年加工转化粮食16亿斤。图为食品加工车间。 图:监利县采取增加复种指数、选用优质良种、强化科技管理等措施,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图为该县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
置身监利县城,到处能听到隆隆的建设声音。有朋友开玩笑说,监利城区是个大工地,到处都在改造更新。何止是中心城区,从城市到集镇,从集镇到农村,监利处处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
村庄变社区
在监利县高速公路连接线旁,原先一排破旧的房屋组成的村庄,现在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区近郊。这是监利县按照“一主三副两特百新社区”的总体要求,首批建设完成的毛市遐举社区。在监利城乡,像这样的新型社区,还有白螺韩埠社区、五里庙社区等17个。这些社区按450户入住标准进行规划,在功能上按“1+8”进行配套:即一个党支部(居委会)办公活动场所、一个便民服务中心、一个甲级卫生室、一个警务及民事调解工作室、一个便民超市、一个文体广场、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信息化平台。各地结合实际,从迁村腾地、项目拆迁、村庄集并、市场运作等模式中选择合适的模式开展建设。
村民变居民
监利县新沟镇今年62岁的社区居民刘红林有59年是在农村度过。他一生搬过四次家,这次和儿媳定居在一起后每天接送孙子上下学,生活十分惬意。刘红林的儿子媳妇现在农忙时当蓝领,利用全程机械化种地,农闲时当白领,在福娃集团上班。15年前,刘红林的母亲突发高血压,乡村泥泞的小路车辆受阻,加上村子离集镇较远,送往医院的途中耽误了很长的时间。送到医院时,母亲不省人事,瘫痪在床2年后去世。
如今,距离刘红林的社区不到80米,就是集镇卫生院,刘红林不再为看病犯愁了。新沟镇的几家社区,平坦的水泥路、太阳能路灯以及风景树旁,幼儿园、图书馆、文化馆、商场、饭馆一应俱全。农民变身居民后,思想观念有了大转变,致富的门路也多了起来。每逢农闲,居民们读书健身、看有线电视,和城里没什么两样。
打工在家门
土地集约化后,农民朋友拿出自己的土地,自己既当股东又打工。57岁的周老嘴镇农民秦来保把自家的4亩多地拿出来交给三丰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打理,自己不仅按年从合作社领到土地租金,他还在合作社工作,每月领取1400元工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土地的相对集中,为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朱河镇完成了3.8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建设征地及301亩物流园的征地工作。新沟镇启动了投资6.5亿元、占地601亩的福娃六厂建设项目。分盐镇启动了投资850万元的嘉瑞服饰扩建项目,引进了投资1000万元的德馨步行街回归工程。周老镇引进了投资3500万元的民俗风情街项目。白螺镇引进的华油科技、壁玉陶瓷、无纺布和民安食品正在抓紧建设。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民也进城打工,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抢抓黄金十年推进三个跨越 ——对话监利县委书记董新发 记者:监利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面对“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比较优势加快发展?
董新发:独特的区位优势。监利已进入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时代,随岳高速贯穿全县,武广高铁经岳阳进入监利不到一小时路程。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相拥其中,143公里的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
未来十年,监利将围绕“全省第一方阵、荆州县市领先”的发展目标,加快由农业大县向新型工业大县跨越,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跨越,由中心城镇向中等城市的跨越。
记者:“三个跨越”对监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面对底子薄、基础差的现实,有哪些具体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董新发:利用沿江开放开发城市的地域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以培育产业为着力点,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跨越,全面启动“一区四园”扩容工程;实施全员招商、专业招商和大员招商,确保未来五年,每年完成招商引资额4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亿元;围绕粮食深加工、纺织服装、畜禽、水产和森工五大板块,力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五大产业产值过百亿元,以此支持工业强县和工业大县实现目标。
做大做强水稻、畜禽、水产、棉花、油菜、速生丰产林等农业优势板块,壮大支柱产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重点打造以福娃、温氏、玉沙、福人为龙头的过百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土地流转,努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县”和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方面,实现“中心城镇”向中等城市跨越。按照打造50万人口规模、50平方公里核心城区的要求,通过扩容提质、“三城”同创和功能提升,城乡一体化引领,实现由“中心城镇”向中等城市跨越。全面启动中心村镇建设,加快建设监南、监北、监中三个物流中心和容城新港、经济开发区两个物流园,力争把监利打造成辐射鄂南、湘北,连接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城市群的区域物流中心。
记者:有人说,黄金十年是咱们发展的“最后十年”,抓好十年的机遇,监利有哪些新举措?
董新发:今年,我们理直气壮地提出:提升全县人民开放、开发的精神区位,坚持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营造发展文化不动摇;坚持抢抓机遇,强力推进“三化”协调发展不动摇;坚持奋发有为,真抓实干不动摇。要坚持实抓党建,切实转变作风,为实现三个跨越提供组织保证和精神支撑。
让监利帮办成为一张名片
在监利县工业园区,有一群被企业主亲热的称为“帮办”人员的特殊群体。
“帮办”,是监利县为配合招商引资、协助企业落地帮企业跑腿的干部的简称。
熊宗智是大枫三期的帮办人员,当时企业急于开工,施工队伍进厂后,用电报装手续还没有审批下来,熊宗智将情况报告给主管部门,2小时后就给企业调来了一台移动式发电机,企业顺利施工。一周后,用电手续批复下来。企业负责人说,这一周时间不长,企业抢出了一个月的施工速度。
“帮办”是监利县今年兴起的一项个性化服务。上信城服装产业园今年3月份签约落户监利县工业园,“帮办”人员为其办理工商、税务手续,项目开工后,帮办人员、县委办干部吴远胜天天在工地上上班,帮助抓项目建设速度,抓工程质量,抓安全管理。投资方派来的项目负责人王步青说:“帮办”人员像自己的员工,把企业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来做。有他们帮忙,我们省下了好多心,少跑了好多路。
福人木业总投资3.1亿元,占地面积360亩。去年签约以来,项目进展顺利,尽管现在进入试运行阶段,但帮办人员依然没有撤回。“这几天,我们‘帮办’人员主要协助企业做好员工招聘、市场开拓等深层次服务推进。”在福人木业招聘现场,记者见到了该项目的“帮办”人员。
张三意是龙定海食品的帮办人员,进驻企业前,她的身份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当上了“帮办”,她就开始细心琢磨自己的这份新工作。把办公室搬到工地上。龙定海食品安装变压器、报装自来水,都是张三意一手代办的。该项目所处的位置地势低洼,张三意联系有关部门将老城区拆迁后的大量建筑垃圾运到园区铺垫场地,不到一周时间,场地高度就平垫到标准的施工水平。
监利县工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说,全县党政机关有110多名科局级干部放下身子当“帮办”,“帮办”不仅带来整个园区的建设速度,也成为监利发展工业经济的一张新名片。(刘胜萍 王俐伶 万东方 宋从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