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69063|回复: 42

县级市是市代管好还是省直管好啊?

  [复制链接]
来自
海南
精华
3

53

主题

1206

帖子

164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3

IP属地:海南省三亚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三亚市 2012-10-24 16: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县级市由来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称谓,我国市制只有直辖市之分,直辖市不入省的行政区域范围,由中央直接领导,其法律、行政地位与省、自治区平行。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只有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之别,并没有地级市县级市之分。
     1983年起开始推行的地级行政区划改革省辖市全部改为地级市;与省辖市对应的有地辖市(或地管市)。地辖市,自1983年开始改称县级市
  地级市即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地区和自治州的市,主要是省辖设区的市。县级市是指行政地位相当于县,包括省辖县级市和自治州辖县级市。县级市不设市辖区,从直接行政领导关系看,县级市一般由地区、地级市代管,自治州辖市则由自治州领导。现在宪法和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中的不设区的市与它内涵基本一致。
代管的由来
  改革开放以前,县级市一般是从县域范围内分出一个或几个乡镇设市而来,也就是常说的切块设市。那时,我国县级市发展缓慢,一定时期内比地级市还少,如1975年全国有地级市96个,而县级市只有86个。改革开放以后,加快了设市速度,改革了设市模式,19822月,党中央、国务院专门颁发文件,提出要积极试行地、市合并,逐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这一体制的确立,打破了市县之间的行政壁垒,改变了原先城乡分割、工农分离的格局,有利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带动所辖县(市)的发展。
1983年以后撤县设市越来越多,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437个县级市,比改革开放前的1977年增了347个,其中80%是撤县设市而来。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地级市代管县级市现象,主要原因是实行市领导县体制之后,随着大量属县实行县改市,不可避免地将导致市管市现象的出现。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308个县级市被155个地级市代管,占全部县级市的82.35%,代管县级市的地级市占全部地级市的54.77%
如果说市领导县还可以用宪法中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来搪塞的话,那市管市则是完全缺乏法律依据。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采用代管,即名义上县级市由省(区)直接管辖,而省区又将其交由地级市代管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金湖湛月 + 10 + 1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0-24 23: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一样的男人 发表于 2012-10-24 23:44
离武汉近     可是归孝感那吸血鬼管

说不定哪一天被武汉收编了.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0-24 2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一样的男人 发表于 2012-10-24 23:33
跟我们汉川是同命相连

汉川离武汉近..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天津
精华
0

23

主题

340

帖子

53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535

IP属地:天津市河东区

发表于 天津市河东区 2012-10-24 23: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js大冶人 发表于 2012-10-24 17:06
不让小黄管是最好。

跟我们汉川是同命相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3

53

主题

1206

帖子

164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3

IP属地:海南省三亚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三亚市 2012-10-24 16: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趋势:由“父子”变“兄弟”
09年2月1日,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稳步推进”。省管县的改革已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
7月9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即2012年底前,力争全国除民族自治地区外全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财政改革。《意见》中明确,资金往来方面,省与市、县之间建立财政资金直接往来关系,取消市与县之间日常的资金往来关系。省级财政直接确定各市、县的资金留解比例。
“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虽然仅仅限于财政体制,但它是“省直管县”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为行政上的“省直管县”体制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方,“省直管县”将依法向减少行政层级的行政体制改革深化。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近年来,我国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市管县”体制的弊端逐步显现:一是“市管县”体制从行政、财政等方面确立了市一级的领导与中心地位,各种管理权限集中于市级,削弱了县级的自主权;二是县级的资金和资源由市级政府集中管理和配置,在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源和资金向城市聚集的倾向,相应减少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在当时撤地设市的过程中,一些地级市是因政策的原因被推上了中心城市的位置,而实际上,这些地级市的经济实力与所辖县(市)相差不大甚至还弱,不仅不能对县域经济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往往还会限制和掣肘所辖县(市)的发展,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问题和矛盾。
8月1日,全国首部推进“扩权强县”的省级政府规章——《浙江省加强县级人民政府行政管理职能若干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将通过明确管理权限、简化管理程序和依法下放权力等方式,增强县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同时,443项审批权限一次性下放。据悉,目前各地试行的“省管县”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注重财政体制突破的浙江模式,一种是重视行政体制突破的海南模式。
而在此之前,浙江省从1992年就出台政策措施,开展“强县扩权”改革,去年底,浙江再次启动第五轮扩权改革,(除宁波外)全面推行扩权强县。借助几轮改革,浙江已形成出色的县域经济,“全国百强县”排行榜上,浙江的上榜县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扩权强县”的浙江版本,无疑对于行政改革起到了“先试先强”的示范作用。
由此,随着“省直管县”的推进,撤销传统意义上的“市管县”,”地级市”和”县级市”原来的“隶属关系”转变为“邻居关系”,甚至由原先的“父子”变“兄弟”已成趋势,今后无论是“下辖”还是“代管”或许都将退出历史舞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3

53

主题

1206

帖子

164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3

IP属地:海南省三亚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三亚市 2012-10-24 16:3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级市的尴尬境地:
宏观问题管不上,微观问题够不着,可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这种尴尬在近年的政府职能转变中日显突出。由于大量审批事项被取消,地级市行政职能事实上趋于空心化,而维持其正常运行的成本,每年则数以亿元计。地级市的三大“漏斗效应”:投入高额成本维持的庞大地级市架构,在实际工作中却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这被概括为三大“漏斗效应”:一是“财政漏斗”。由于一些地级市本身城区的经济体量较小,靠自身财力不足以每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维持地级市运转,只能靠行政手段对下“抽血”、对上截留,下级县市敢怒不敢言。二是“权力漏斗”。 争权和争利益的事情不断在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之间发生。三是“效率漏斗”。 裁撤地级市势在必行。专家建议这一改革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放权”,即赋予县相当于地级市的经济和社会管理审批权限。第二步是“脱钩”,即在条件成熟的地方由省直管县,实现县市和所在地级市“脱钩”。实现这一改革后继续保留地级市的行政级别不变,但其主要职能将集中用于所在城市的中心城市建设上。第三步是“分省”,即划小省的管辖范围。方式之一是在经济发达和地位重要的中心城市实现中央直辖,用增设直辖市的办法划小省的范围。 地级市已成为抽水机。在市管县的体制下,市级机构多是起上传下达作用,多了一个环节,不利于政令的畅通。在地级市这一级,形式主义、文牍主义已经到了相当泛滥的地步,而在目前财政转移支付和分税制的情况下,地级市成了抽水机,为了中心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所辖县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从而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市管县是计划经济产物,这种体制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是为中心城市服务,县成了地级市的附属行政单位,市里依靠行政权力,将财政收支的压力,通过层层分解,压到了最基层的农村地区。由实力比较雄厚的原有地级市领导县,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大马拉车”。由县级市或县所在地的镇新升格的地级市领导县,人们比喻为“小马拉车”。后一种情况下,地级市往往汲取本地区资源建设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心城市,因而也就产生“市刮县”、“市挤县”。 目前全国已经有多个省在逐步实行省直管县(市),那样更有利于今后大冶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0

1407

主题

6291

帖子

8303

积分

贵宾

鄂赣军区右倾特派员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303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2-10-24 16:4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水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2

210

主题

3773

帖子

5012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012

IP属地:广东省

发表于 广东省 2012-10-24 17: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小黄管是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

主题

85

帖子

109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0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0-24 18: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js大冶人 发表于 2012-10-24 17:06
不让小黄管是最好。

那当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21

主题

722

帖子

1198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98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0-24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个人意见,如果某黄的领导换下思路,不再想着大城市的梦,安心发展自家一亩三分田,我到是很乐意同城化的.安心发展经济民生比争什么湖北老2强的多!老2又怎么样,即使是老大也当不了首都,所以别异想天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3

53

主题

1206

帖子

164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3

IP属地:海南省三亚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三亚市 2012-10-24 21: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石市成了抽水机,为了自己城市的发展,往往截留大冶的资金,一些大项目也安排在市区,对大冶的建设支持的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海南
精华
3

53

主题

1206

帖子

1643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3

IP属地:海南省三亚市

 楼主| 发表于 海南省三亚市 2012-10-24 21: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冶要么被黄并,要么省管,还是争取省管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6

2735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361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广东省深圳市

发表于 广东省深圳市 2012-10-24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家梧桐湖新区 发表于 2012-10-24 21:35
大冶要么被黄并,要么省管,还是争取省管吧

啥也别说,经济强大了再说.
勇往直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