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56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有的学员一上车就发抖,有的总是粗心大意,每次都犯同样的错误……考驾驶证时,你有过这些心理表现吗?昨日,市驾考中心考官吴刚慧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学员在驾考中的种种心理表现,希望能够对学员有所帮助。
吴刚慧是一名有着多年考试经验的驾考民警,从事驾驶证考试工作多年,他在实际工作中每天应对若干驾驶证学员,发现了考驾照时人们的各种心理现象。
考驾照要过六大心理关
吴刚慧发现,在学员中最常见的有6种心理表现,分别是行为表现心理、环境程序心理、粗心大意心理、技术功底心理、埋怨障碍心理和考试结果心理。
有行为表现心理的学员表现出来的是特别紧张,有的学员一进候考室就紧张,考官点名时,有的借故说要上洗手间,上车后则手发抖、心发跳、腿发颤,不停地说紧张。有行为表现心理的学员,握方向盘时像钳子夹的一样紧,有的人甚至一直把左脚踏在离合器上,从考试开始到结束,脚都不停“抖动”。
而环境程序心理主要是一些有驾驶经验的人,由于没有接受正规的驾驶训练,他们在平时养成了一些不良的驾驶习惯,考试时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有的人在参加科目三路考复试时,对上车前绕车一周不清楚,每次都是一上车就启动车辆,忘了绕车一周的事,结果是不合格。
粗心大意心理则主要是那些认为自己平时练得不错的学员,他们不能做到谨慎细心,过高地估计了自己。
技术功底心理是指那些平时没有时间练习又不愿放弃考试机会的学员。驾驶技能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能,有很多学员只会照葫芦画瓢,不会动脑筋琢磨其要领,所以每次考试都过不了关。
有埋怨障碍心理的学员一旦考试不及格,要么怨车辆不行,要么怨教练没教到位,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还有的人不愿接受自己没有及格的现实,对考试结果抱有幻想,有的学员甚至赖在考试车上不愿下车,要考官再给次机会,任凭考官解释也不理解,也不相信驾驶证考试由电脑控制。
心理障碍缘于自信心作怪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各种心理表现?吴刚慧认为是自信心在作怪。
比如说,有的人认为自己悟性差,接受能力慢或者没练好,首先在考试前就造成心理障碍。而有的人则过于自信,结果阴沟里翻了船,有的人又不够细心,发挥不稳,考试时失常。
还有的准备不足,没有练好就想试运气,而驾驶证考试虽然是一种技能考试,但考试时有各种规范,如果抱着碰运气的心理,一般都会出问题。
有的人是没有时间,有的则怕吃苦不练,有的是练了而不去动脑筋不去琢磨,没有掌握要领。对于考试成绩看得过重,而不看重考试过程,有的认为考试不及格无面子,有的只要一次考试不过便认为太难,而不去认真总结经验,精力分散,不够专注,通常情况熟练的驾驶人在驾车时都要集中精力,不要讲话,专心致志,而有的学员候教和考试时讲话,不仅违反了考试纪律,而且在考试时导致思路模糊,心中无底,考试紧张。
克服心理障碍在于练好本领
吴刚慧觉得,要想克服种种心理因素,首先得从自己做起。要学会放松,考试之前如果确实紧张,可以做几次深呼吸,双手捏紧伸直反复多次,这样会减少一些紧张。适应环境,掌握特点,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驾驶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要有充分的实践练习经验,领悟能力差,就得更加刻苦,只要用心琢磨,便能够掌握驾驶要领。认真对待考试也很关键,考试前要考虑到所有的细节。而且考试后不管结果如何,都要能够坦然面对。
现在,驾驶技能已经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驾驶证考试作为进入驾驶人行列的门槛,非常关键。
现在道路拥堵,交通事故频发,这些现象无不跟规范的驾驶技能,遵章守法的驾驶人有关,只有练好了驾驶技能,道路交通才能安全畅通,汽车给人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才能充分体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