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扯】 有关文学的一些
苏白
多年前,我和写手、自由撰稿人们,混在一起的时候,有发表狂躁症。如果一天不百度、谷歌出几篇自己发表的作品出来,就不舒服。那时大家发表的作品每月大多都有几十篇,多的有上百篇,最厉害的,我估摸总有几百篇。
那时候报纸、杂志都是网页WEB版,不像现在,是PDF版。那时,编辑一般都会给你寄样刊。
大概从2007年开始,样报样刊没了,搜索也搜索不出发表作品了。这情况很像若干年前的纯文学杂志。我明白报纸开始半死不活了,转行去做枪手了。枪手就是写枪稿,为老板、公司、品牌写软文,写命题、半命题文字,写到他们爽,他们满意为止。
再后来,枪手这个市场也衰落了。我实在是不明白,还能写什么了。纯文学完蛋了,报纸也完蛋了,难道去写图书、杂志?或者是网络类型小说?影视剧本?
我想知道大家都在干嘛?
我从前混的那个撰稿网站,出了两个牛人,一个是销售1000万册图书《藏地密码》的策划、编辑,一个是新浪网络文学大赛第一名,茅盾文学奖提名的《遍地狼烟》的作者。在大家最不看好的图书市场,约莫是2009年左右,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所以,大家就一股脑都杀向图书市场了。
我呢,认为网络是王道,网络炒作和网络公关才是未来。但,我发现,这个市场,不大靠谱。反而是大家认为早就死了的图书,翻身了。
以前和我在榕树下混的,还有个成了影视策划,先是写剧本,反正也挺赚钱。还有一起混的,做了广告策划,也还行。我呢,不能说太差,反正,我是哪里有钱,哪里有前途就奔哪里而去。
报纸副刊,这个半死不活的市场,有无前途,我也不知道。西方早就唱衰报纸了,但我想体制内报纸是不会死的。现在很多商业报纸都没副刊了,或副刊很少,一些商业报纸,奄奄一息,半死不活,情况像极了以前的纯文学。
纯文学杂志早就是不死不活的。商业化运作的文学期刊还要好一些,毕竟出版社旗下。
中国青年报说,中国目前真正的自由撰稿人,比熊猫还要少。很多大牌自由撰稿人,也要找份工作做做,业余撰稿。所以,靠专职写作生活,是件极不靠谱的事情,这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还是当做业余爱好来做比较好。
以前和我一起混的,有一个商业化运作了好几本书,我先觉得图书这市场没意思,首印10000算多的吧,隐瞒印数的,拖欠稿费的多了。哪有报纸好,短、平、快,还可以一稿多投。但大多数报纸副刊的文字是没生命力的,报纸和杂志拼的是时效性。图书靠的是真功夫,真策划,真实力。最后,市场给出了答案。一个长篇小说图书作者,影视改编版权收入是50万到500万,他的书即便一分钱不卖,也无所谓了。
写散稿是没前途的,只有写书才有前途,对自己要有一个策划。写系列的文字,然后做图书。
散文、随笔如果是系列,有策划,有好选题,也能畅销。畅销不是什么坏事,起码能挣到钱。一本一本做下来,即便不出书,不畅销,报纸上、杂志上还不是可以发发。
最终还是要写小说,小说可以改编游戏、电影、电视,散文、随笔能么?杂文能么?诗歌能么?
长篇小说才是王道。
但之前,需要系列化的做一些散文、随笔图书,中篇小说,此为积累吧。要么写中篇也可以,中篇也可以改编电视剧、电影,这样的例子很多。
主旋律其实也是一个类型,也是一种枪稿。和商业没什么两样。什么纯文学?啥叫纯文学?
中国所谓的纯文学,无非就是继承批判现实主义和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作品。这种玩意儿,其实写起来,的确难度很高,直面现实是很难的。
画鬼神易,画犬马难。尤其写你身边的人,写大家熟悉的小人物、一般人物更难。俗其实比雅更难,雅有范本,有模本,有既定的样式、套路、语言、文字可以参照,那其实是一种模仿。但俗没有,现实没有,生活在发展,前人没有给你样本、套路、文风、文气可以借鉴。所以,我现在反而要看看现实主义,这一我最讨厌的文学流派,我发现现实主义小说反而是难度最高的东西。
诸如国外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霍桑、莫泊桑、肖霍诺夫、司汤达、雨果、这些我极其厌恶的小说家作品。
我喜欢的国外小说家是福克纳、马尔克斯、普鲁斯特、卡尔维诺、三岛由纪夫、米兰昆德拉这些。
我在28岁,发现西方现代派和先锋派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主张继承和立足民族传统的,吸收借鉴西方文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嘛。
我最近还准备读一读《聊斋志异》、《三言》、《儒林外史》、《红楼梦》等。
我喜欢的中国古典小说是三国、水浒、说岳、二拍、官场现形记。
莫言最欣赏的中国古代小说家是蒲松龄,我都没看过其作品。他也欣赏三岛、福克纳、马尔克斯。他还欣赏托尔斯泰、肖霍诺夫。
中国和莫言有同等实力的小说家大概有十几个,中国还有几个诗人、散文家一样有得诺贝尔奖的实力。
真没必要把得奖当什么。中国人没得诺贝尔是因为翻译的问题。中国有小说的时候,欧洲人还是野蛮人。他们懂个JB的文学。
不过王小波说过,中国最有才华的作家,往往在搞翻译,这点我认同,很多翻译家的文笔,好过大牌作家和大牌写手们。读外国小说呢,我觉得上海译文的版式也好、封面也好,翻译也好,我最喜欢。其次就是南京译林,再就是北京燕山。人民文学的外国小说,我没多少,有本《红字》,那是我妹妹买的,我都没认真看过,但这是余华欣赏的作品,余华居然还欣赏巴尔扎克。我订购了几本人民文学版的外国名著,准备读读。浙江文艺版的《百年孤独》、《喧哗与躁动》,我是十几年前买的,和莫言买的时间一样,和莫言一样,这两本小说,我从来没真正看完过,反正他们是顺着读,跳着读,倒着读都可以。这就是现代派小说,卡夫卡、卡尔维诺、米兰昆德拉、普鲁斯特的作品也一样。
我现在在大量阅读,以及写作,没太多时间,时间很不够用,不多闲扯了。
2012年10月26日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