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196|回复: 1

死亡的价值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精华
4

646

主题

2134

帖子

2743

积分

中尉

沔鹄佬 花鼓迷

Rank: 6Rank: 6

积分
2743

IP属地:湖南省长沙市

发表于 湖南省长沙市 2012-10-26 18:31: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沔阳花鼓 于 2012-10-26 18:36 编辑

入土为安,或者灵魂(如果有的话)得到休息,应是死者的归宿,源代码却在真实的生死界线产生之后,制造了意识上的生死不分,并且让自以为仍然生存的代码去反复体验死亡过程。
  ·无限杂思·
  刘洪波 1966年生,湖北仙桃人。本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刘洪波/文
  疯子绑了5个人在电车轨道上,失控的电车正向他们冲来。幸好,你可以拉动操纵杆,引导电车到另一条轨道,但那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你拉不拉这根操纵杆?
  一枚定时炸弹藏于城市某处,离爆炸的时间很少了。你正控制着安放炸弹的人,是否会对他严刑拷打以获取信息?他是硬汉,你是否会折磨其妻儿逼其开口?
  这是两个与伦理相关的思想实验,前者叫“电车难题”,后者叫“定时炸弹”,很著名。这样的伦理难题,对原则性强的人有效,对万事都善于机变的人无效。杀死或拷打较少的人来救出较多的人,临事机变的辩证思维只要拿“损失不可避免”就能进行选择,而且不会感到内疚,但本质主义者则难以取舍。
  西方有形上学、本质论的传统,伦理难题不免时常提出。
  有一部叫《源代码》的好莱坞电影,类型上应算科幻穿越片,在那里人死前8分钟的大脑代码可以反复读写。这发明不得了。发生了恐怖袭击事件,可以选定某个受害死者,将他的大脑代码换作另一个死者,譬如一位已死去的特工,用最后8分钟来寻找谁制造了事件,以供抓获嫌犯,制止新的袭击。
  电影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死去的上尉被代入了火车爆炸事件,他需要寻找真凶,以避免真凶在市中心引爆更大的炸弹。真凶不是一次就可以找到的,嫌疑需要反复排除,源代码的世界里,死去的上尉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这就意味着死去的上尉要以另一个身份去反复经历被炸死的过程。这是苦差事,虽然能救人,所以上尉最后要求让他的源代码得其所哉,放他“到另一个世界”去。
  为了避免巨大的灾难,启用已经死去的人的源代码或者说死魂灵,这大概是变废为宝的极致。然而,伦理上的问题是,如果大脑源代码可以被提取,那是否破坏了死亡的安宁?入土为安,或者灵魂(如果有的话)得到休息,应是死者的归宿,源代码却在真实的生死界线产生之后,制造了意识上的生死不分,并且让自以为仍然生存的代码去反复体验死亡过程。
  大脑作为信息工具,其代码的读取或写入或许终究非为妄谈。但死者被用作活人的工具,让人死而不得瞑目,这是否道德?人们向来认为,生是有价值的,死是生的否定,也就是价值的否定,无价值,但如果生者能够差遣、役使死者,死的价值是否应重新估计,例如死者应有大脑不被读写、DNA不被复制、残留信息不被征调等权利?
  人类是否有一天会像提出“生命权是第一人权”那样,提出“安息权是第一死权”的命题,或者产生“人权包括生前权与死后权两个阶段”的观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81

主题

2466

帖子

330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309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10-26 20: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部电影看了,刚开始有点看不懂,因为不停的重复图像,看完才有点点明白是,借用别人的尸体作为代码进入虚拟的大脑镜像系统倒转回去以前的镜像,确认火车遭受恐怖袭击的爆炸点和嫌疑人。科技,伦理,人性本能都能体现的彻底,是部好电影。值得深思!
   还有一部《面试》,也不错的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