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走西口 于 2012-10-27 20:30 编辑
最美的小城 梦里凤凰古城,有幸一睹为快。 一脚踩在凤凰古城土地上的时候,已到黄昏,夜色透出一丝气息,华灯已经开始挤进人们的视线了,约隐约现的彩色从吊脚楼悬挂的灯笼里、开着的窗扇边,抑或是关着的门的缝沿努力溜出来,一条条,层层叠叠,伴着沱江水的清亮,羞答答迎来大踏步走来的我们。碰巧,有苗族姑娘乐鼓声一阵阵响起,和着游走木板桥的倒影,秋色清、河影淡,灯笼红,小城逐渐浓妆艳抹起来。 我们环顾四周,凤凰古城四面环山,古城建筑自山顶到山脚,梯田一样的落差,一直延伸到沱江边沿,吊脚楼的立柱插进江水里,岩石与上好的木材相间,水洗过,光怪陆离,形态万千。夜色开始罩住整个天空的时候,灯火齐明,宛如群星灿烂。眨着眼的红色显现出深的、浅的,折叠一样,似有千层,红得发紫,红得发亮,红得闪烁,红得刺眼,红得让人嫉妒。江水里,隐隐灼灼的倒影在一簇簇红的光环里沿着江道散开去,连着整个凤凰古城,一眼望去,让夜空的黑勾勒了一下,轮廓尽收眼底,分明的是一幅绝妙的水彩画。有道是来到凤凰古城,不看古城夜景,不算亲临来过。这种美景,洗涤心灵,荡去浮躁,净化灵魂,恬逸,优雅,是一种沉静的美,是山林间的一盆牡丹。 一夜无眠。 良宵虽好,却抵不住我们饱览古城白天美景的欲望。天一亮,凤凰古城便原形毕露,原有的黑变得云雾笼罩,被勾勒的红色线条成了屋脊、墙沿、琉璃瓦、灯笼和清一色的红木立柱。据称,古城天气一年四季多阴雨,空气湿润,街道地面多润湿,所以古城人家用木器很有讲究,选择木材都是耐水耐腐烂的上好材料。古城建筑,以红木坊为主体,建筑群历经300年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以及朝阳宫、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无不具古城特色。 早晨有一绝景:有三两个苗族姑娘,着泳衣,冒着初冬的水寒,长发飘飘,叠着身体,在清澈的沱江水中嬉水弄姿,蝶舞蹁跹,意境悠悠,游人如织,迎来闪光灯一片。 我们慢步前行。 凤凰古城街道并不宽,一般仅三米宽,小车根本难以前行。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南华大桥连着一江两岸,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南华门街道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除了令人眩目的古城夜景外,有看点的还有古城九景: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杨家祠堂、东门城楼、沱江泛舟、万寿宫、崇德堂、陈宝箴老宅和西城门虹桥。 沱江泛舟是最有情趣了,我们坐上乌蓬船,听着艄公的号子,看着苗家姑娘展示的琴音歌喉装扮神态,游览两岸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心潮澎湃,浮想联翩。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便展现于眼前: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油然而生,一种欣喜,一个心动。我们泛舟逗趣,和撑船手换上湘西土匪服装,腰间插上一支土匪王曾经使用的手枪,与土家族姑娘打个招呼照个相,魅力湘西,情趣盎然。 西城门的虹桥不错。虹桥原名卧虹桥,建于清代康熙九年(1670年),民国三年重修,改名为虹桥。桥有二墩三孔,是用木地红条沙石砌成的石拱桥。原桥面两侧各建有十二间吊脚楼木板房,开设饮食、百货店,中间为两米宽的人行长廊。长廊上方建有屋顶,行走廊中,可避风雨,故又称风雨楼。几经拆除兴建,1999年底又重修复了虹桥风景楼,两边仍作为店铺,只是不知当年的风貌,如今又能还原几分。 虹桥用木板铺就,整个建筑无时不体现古色古香润味。虹桥两旁留有观景窗口,遥看远方,沱江顺着山涧逶迤而去,夹岸山峰朦朦胧胧,清晰的便是城区建筑,只见瓦砾、屋脊、红柱、亭台、山林,清澈见底的沱江水载着一艘又一艘游船慢行徜徉。于是,我们品上一杯茶,坐在尽显雅气的桌椅间,眺望远方,慢慢欣赏这人间仙境,其乐无穷。 古城东门城楼又是一绝景。据查,东门城楼位于城东,紧靠沱江,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东门城楼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城门下部由紫红砂岩砌成,上部城楼则用古砖砌筑。城门宽3.5米,高4米,呈半圆拱,两扇城门都用铁皮包裹,用圆头铁钉密钉,牢实坚固。 城墙修筑全部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城墙厚0.8米,下部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成,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顶部的中间填充物改为石灰、鹅卵石、黄土拌成的三合土,厚约0.33米,上面铺以红砂块石。城楼高11米,大门上方有枪眼8孔,设钢炮4门。歇山屋顶,覆以腰檐,飞檐翘角,精美壮观。我们好事,在钢炮旁变换动作一一照相,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炮火连天的时代。 俯仰古今,这里人杰地灵,有文学家历史学家沈从文先生,有爱国人士杨氏家族,有政治革新家艺术家陈宝箴世家,有政治活动家教育家熊希龄先生,还有画家黄永玉先生…… 这里的美景重叠着、人文历史重叠着、游客也在重叠着。看到这个重叠的山寨,我们留下的是一种愉悦、一份凝重、一生敬仰。 这便是一座在沈从文的书里能读到、在黄永玉的画里能看到、在宋祖英的歌里能听到的中国最美的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