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语拼音里的情怀(张才富)
报载消息,由国家语委、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制订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已上报申报国家标准。据有关人士透露: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人名汉语拼音拼写的国家标准就将出台,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必须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都应大写。接下来还将会出台一系列相关规范和修订。 看到这条消息,便想起自己与汉语拼音之缘。几十年过去了,曾经自己学习拼音,当老师教学生拼音的场景犹如昨天,那些拼音字母“a、o、e”读起来,还是那么朗朗上口,听起来依旧字正腔圆,并且感觉既温馨、又亲切。 汉语拼音是什么?是为汉字注音的拼音文字,并不是中国的法定文字。简单概述就是:声韵=声母+韵母。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的公布,使我们有了自己的国家法定拼写标准。 上世纪六十年中期,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汉语拼音是我入学后的第一课。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老师,一是父母是人生启蒙老师,二是上学时的知识老师。在许多教过我的老师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当属我在读小学时,那位在逆境中苦苦挣扎,位卑言微,令人尊敬的杨楠老师。 杨楠老师四十开外,乌黑的短发,戴一副眼镜。相貌端庄,看不出一丝人到中年的迹象。且性情温和,有责任心,对学生充满关爱。能歌善舞,且写得一手好字。听说她与其丈夫杨平老师都毕业于“华师大”,讲政治的年代,只是因为出身不好,夫妇被迫从武汉的学校,下放来到我们这穷乡僻壤小学任教的。 当时的农村民办小学,只有那几间矮小的教室,屋顶上的木檐虫蛀的细粉状蛀屑纷纷扬扬,上课的铃声敲的是磨面机上用平了的钢磨。班级也只是一至三年级,四五十名学生,老师也只有二三人,属初小建制。学生读完三年级后,经语文、算术两门功课考试升至“官学”(公办学校)上高小,即四年级至六年级。杨楠老师兼学校教导主任,教一至三年级语文、音乐等。其丈夫杨平老师在隔几里路的街上教“官学”,杨楠老师生活住宿在杨平老师那里。不管是刮风下雨,无论炎热寒冷,杨楠老师总是早早的来到学校给我们上课,一天的教学完成后,手提一篾篓的空开水瓶,披星戴月地匆匆回家,秋去冬来,岁月如歌。 动乱岁月,笔墨纸造反派都用于写《大字报》去了,学校缺少文化用品。杨楠老师就找来旧报纸,拼成一大块,把粉笔蘸透改学生作业的红靛水后,抄写拼音字母,用图钉贴在黑板的一边,让我们平时读写背诵。语文课上拼音时,杨楠老师将捡来的废纸盒拆开、压平,剪成拼音字母,涂上蜡笔各种颜色为我们演示,没有黑色蜡笔了,就用捶过的废电池中的碳棒来代替。 在我的眼里,杨楠老师几乎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她颜体毛笔字书法的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提按顿挫,迂曲刚柔;她教我们唱歌,指挥着我们唱歌,唱《共产主义儿童团歌》——“准备好了没?时刻准备着”……是那么的激情豪迈!从此,这个偏僻的乡村的上空,飘荡起了悦耳的歌声。 有人说,懂汉语拼音的大部分是6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想起来,这话也不是不无道理。除了低年级课文是一行汉字,一行拼音外,也少不了像杨楠老师在教学方式上,易于让学生理解和记牢的好老师。不过,那时的我们,只能是按照汉语拼音四个声调去拼一个个生字,纯粹是为了注音,去掌握查字典的方法,不能和现在的学生相比。现在的学生,他们可以按照没有音标的拼音,也能念出完整的句子和文章来。拼音光盘,孩子反复看、听、读、写,兴趣高、掌握快。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当上了一名光荣的民办教师,为了提高教师的师质水平,教育局开办了中师函授班,老师是沔阳师范的学科骨干。我是教语文的,当然是要参加中文班的学习了。星期天集中学习,所学习的内容也是从汉语拼音学起,再去学修辞、逻辑、文学等。当时的汉语拼音随着社会语言生活的发展变化,国家规则多有修订,我又一次当起了小学生。认真读、认真念,在自己小时候有关汉语拼音相关内容学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在平时给孩子们上课时,把在函授班学习的新内容,参照教学《大纲》,传授给孩子们。记得我所教的学生每次语文考试,遇“汉字译拼音、拼音注汉字”这类的考题,是很少丢分的。 由于自己在汉语拼音的学习上,小时候有杨楠老师教得好,中师函授学习的进一步的巩固,再则教了十几年的语文课,也算功底扎实了。后来在企业工作,虽然扔下好多年,但始终不会忘得一干二净,“入了骨”的东西是忘不掉的,声母、韵母、三拼连读,这些就像我记自己的名字一样。 虽说自己的钢笔字、毛笔字也算写得马马虎虎,可这些如今已被信息时代所淘汰。用惯了“材料纸”、“稿纸”的我,都年过半百了,这不,在前两年也自学起电脑键盘打字来,又重新拾起了汉语拼音,且比身边那些同龄人掌握的要快,运用自如。并黯然自喜地:庆幸自己没有被这个互联网时代所抛弃!有时候,走在大街上,看到警察的服装上的拼音——“POLICE”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JINGCHA”我还是认识的。 电脑打字输入法很多,不会用拼音输入法也可以,对于年轻人当然没问题,我只能单一的指望借助学过的拼音操作。刚开始学用汉语拼音打字的时候,也遇到过不小的麻烦。如“n”和“l”发音,由于丢的时间较长,也常有混淆不清;因不熟悉汉语拼音与电脑输入法匹配的问题,如用单韵母中的“ǔ”去拼读有些字时,无法在电脑上打出来,只能去靠复制链接。后来改用“v”发“迂”的音,并有意识的反复去训练,也就慢慢地适应了。 汉语拼音,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查字典、辨生字、速记、发信息、用电脑、学习普通话……哪样都离不开拼音。我们不妨设想,假如没有了汉语拼音,我们的生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在小学生识字量不足阶段,拼音在帮助学生阅读和习作时还发挥着准文字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和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汉字方面,在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方面,汉语拼音更是发挥着汉字不便和不能发挥的独特作用,成为汉语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汉字实现信息化的翅膀。 我国首部《人名汉语拼音拼写规则》的出台,使得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方式将予以统一,以改变现在人名翻译上经常容易出现的诸如姓与名秩序颠倒、乱用连接符号、字母大小写错误等混乱现象。有利于我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相关的规范拼音用法暂没有进入教材,这次规则修订后,应该就会放进修订的教材内。 如今,我每天写博客,发帖子、发短信,网上聊天、查找资料等,因为自己熟练掌握着汉语拼音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去轻松地输入汉字,所以,操作电脑很快就能得心应手。通过鼠标的点击,一字一句把我的流年岁月,大半生难忘的经历在博客上表达出来。这一切的一切,在上个世纪谁又能想得到呢?细细想来,正是汉语拼音给我带来的无穷益处!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几十年过去了,提到自己与汉语拼音里的情怀,首先是感恩教会我的杨楠老师!现已迈入老年的杨老师您还好吗?粉笔灰染白的丝丝白发,斑斑皱纹的您,也许不再清晰地记得我儿时的面庞和名字,但您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如同昨日历历在目,铭记在我的心中;“拼音学好了,语文就能学好”,语重心长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您对我的教导和关怀,我永远难以忘怀!(2012.10草于北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