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校
阳新上将
 
- 积分
- 13084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
眼下秋收已近尾声,种粮大户们一年种粮能赚到多少钱?秋收时节,记者来到阳新种粮大户陈迪良的田头,听他讲种粮的故事。
毛利年可达百万元
金竹山是阳新县龙港镇的名山,山上产的金竹毛尖远近闻名。从山脚下流出的朝阳河和桂华河,肥沃着龙港镇金坪村的这片土地。
然而,由于当地村民大量外出打工,这么好的土地却有大部分抛荒。
村民陈迪良,家里世代种田。“种田不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还能实现致富目标。”陈迪良相信脚下的这片土地可以为自己带来财富。
上世纪90年代初,陈迪良购买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那一年,他种了20多亩田。
随着村里抛荒田越来越多,陈迪良种田的规模也越来越大。2005年全省取消农业税后,陈迪良种粮积极性更加高涨。他把自己的种植范围扩大到镇外,从洋港、通山县燕夏乡、瑞昌市洪一乡等地承包荒田。
在金坪村委会旁一片几百亩的大水田里,渐渐成熟的稻谷呈现出一番丰收在望的好景象。
在田头,记者见到了正在收秋粮的陈迪良。
“陈老板,今年收成如何?”“今年不错,又是一个好年头啊!”陈迪良与该村支书刘慧云的谈话中难掩丰收的喜悦。
随后,陈迪良还掏出一个小账本给记者算了一笔种粮的细账:首先是收入,今年他种植了太湖糯、粳稻、杂交稻等品种1000多亩,目前已收割了600多亩,预计今年平均亩产900多斤,可收稻谷90多万斤,毛收入可达到100多万元。
再算支出,眼下种地,除了种子、化肥、农药、柴油等“硬成本”外,土地租赁费用、人工等“软成本”也逐年上升。
为鼓励陈迪良承包荒田,该村部分村民将稻田无偿租给陈迪良种,陈迪良只需要投入资金维修稻田的“小农水”。
毛收入扣除支出,今年水稻的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农机服务粮田万亩
为了实现规模化种植,2008年,陈迪良花了7万多元买了打田机,后来又购买了收割机、插秧机等机械。去年,他还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目前,该社拥有各类农机200多台(套),价值200多万元。
现代化的农机大大节省了陈迪良的种粮成本,他今年种植了1000多亩水稻,按今年当地机割每亩起步价是70元,但因为是自家机子收割只要一半的价钱,地里的水稻全部收割下来,省下7万块的成本。机割损耗比人工收割小,能多打粮食,粗算一下又增收2万元。两项合计增收9万元。
陈迪良告诉记者,自己不仅靠种粮挣了钱,还靠农机作业赚了钱。打田、插秧、收割等一条龙下来,他收取每亩160元。目前,他的农机服务龙港镇及洋港镇,达近万亩。
“今年秋收,我的收割机根本就忙不过来,农机的购买成本很快就可以收回。”陈迪良说。
在规模效应上赚钱
谈起自己种粮的经验,陈迪良告诉记者,他赚钱就赚在规模效应上。
因为种植规模大,便于田间插秧、除草、施肥、灌溉、收割等机械化作业和病虫害防治作业。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为了减少成本,陈迪良还成立了种粮专业合作社,该社目前已承包种植水稻达7000多亩,仅江西省就达到了2000多亩。除种田合作社外,陈迪良还成立了农机社、农资店和米业公司。
“陈迪良就是在打造自己的粮食产业链,从种田到收割到米业到销售,陈迪良都可以自己完成。”刘慧云对陈迪良坚定投资农业表示赞赏。
据介绍,近年来,阳新县正积极通过粮食订单收购、连片种植方式,鼓励种粮农民扩大粮食种植规模,目前该县现有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2000多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