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34|回复: 8

仙桃——“大汉王陈友谅”研讨会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南省长沙市

发表于 湖南省长沙市 2012-11-1 09:0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原历史的陈友谅——大汉王陈友谅研讨会侧记
日期:2012/11/1 7:49:11
   中国 仙桃 网( 仙桃 日报)提起陈友谅, 仙桃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至今仍在 仙桃 大地上流传着他的各种传说。
   然而,在历史记载上,陈友谅多以负面形象出现。清代丁耀亢《天史》中说他,“贼安能成大业乎?”很多历史文献中也多以神化朱元璋来丑化陈友谅。
   陈友谅真正的历史形象到底是怎样的,他的历史功过如何?在我市举办的全国陈友谅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追寻历史踪迹,为我们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陈友谅。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彭勇以《被扭曲的形象与被湮灭的历史》为题,为传统文献中的陈友谅“正名”。他认为,传统文献中通常故意制造朱元璋以弱胜强的印象,将陈友谅的主要功绩忽略不计;附会天意,明示朱元璋乃君权神授;夸大个别细节,塑造陈友谅失败形象,对陈友谅的评价有失偏颇。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申万里通过研究史料,对陈友谅的形象和个性进行分析。他结合史料,勾画出陈友谅的大概形象:“姿貌丰伟”——外貌好,“少读书,略通文义”——文化水平较高,“臂力过人,娴于武艺”——武艺出色。他的个性表现坚毅、果断,有一种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来自江西省九江县文联主席刘为珍评价陈友谅“虽败却不失英雄本色”。各位专家学者还对他的历史功绩给予评价:在元代末年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及民族高压之下,较早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仙桃 英烈陈友谅》作者刘祖荣则通过多方考证,和陈友谅后裔一起,在诸多宗谱佐证下,较为详实地证明了陈友谅确系陈氏嫡传,出生于 仙桃 排湖。《大汉皇帝陈友谅》作者、省作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程远斌曾为沔城陈友谅雕像提名,他认为, 仙桃 应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打好陈友谅这张历史人文名片。
    仙桃 本土的陈友谅研究人员也一致呼吁,加大宣传,不断挖掘陈友谅文化遗产,实施旅游开发,促进 仙桃 旅游文化大发展,带动 仙桃 经济社会大繁荣。(记者尹玲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31 0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10-31 09:25 编辑

.
     仙桃—— “大汉王陈友谅”研讨会
     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和与经济建设,20121029日至31日在湖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举办“大汉王陈友谅”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再现历史的陈友谅。通过对陈友谅生平、事迹及其后人生存与发展的考证与交流,总结陈友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探讨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贡献。
.
    2009731183229577.jp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31 08:45:49 | 显示全部楼层
.
      1360年陈友谅袭击南京
      1360年陈友谅把他个人的内陆水军拿来做赌本(这水军是他个人权力所系的命根子),企图拿下南京,一举摧毁朱元璋的势力。按照史料的暗示,陈友谅是鲁莽灭裂地进行攻击的,但是应该注意,陈友谅在他的同时代人中是最能认识内陆水军的潜力的;迅速地移动部队,搞战略性的突然袭击,是使用他的强大得多的内河舰队的最好的办法。对于陈友谅来说不幸的是,他在南京中了埋伏,使他损失了很多士兵和大部分船只。朱元璋通过夺取陈友谅的一支完整的舰队而扩大了自己的水师,这就使得他在此后的两年中主宰着长江中游的水域。其经过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陈友谅在害死了赵普胜以后,便做好准备马上要向东扩张,侵入安徽南部的明政权的领土。明军的间谍使南京对陈友谅的动向了如指掌。据猜测,这些谍报分子就是来自那些不满于赵普胜被杀的巢湖分遣舰队中的人;否则就不好解释为什么明军的谍报在1360年总是那么详尽无遗,而在后来又是那么的不灵。当明军在常遇春带领下攻克池州的时候(135911月),陈友谅计划来一次突袭以收复它。朱元璋得知这消息后派徐达前往池州,并命常遇春放弃他在杭州前面的炫耀武力的行动(这次行动已持续三个月而毫无结果)去与徐达会合。这两位明军将领伏击了入侵者,并捉了3000俘虏;常遇春杀了他们的大多数人;并派回少数几个人去向陈友谅报告军情。
  这个报告激怒了陈友谅,促使他要用手头的部队去攻打明军。它达到10万人马,是一支很大的部队,但没有超过明的南京军队,而且它只代表陈友谅领土上整个军事潜力的一部分。陈友谅的舰队向下游行驶,并于1360611日抵达太平。指挥3000名守军的明军将领花云拒不投降。陈友谅的士兵向面向陆地的城垣进攻了三天,都迄无成效。陈友谅于是想用他舰队中的更大船只来突击面江的城墙:即叫他的士兵从高高的船尾去攀登城墙。只要攀上了城墙,他们就能轻易地制服弱小的明方守军。花云被俘,但拒绝降顺,壮烈牺牲。陈友谅很欣喜他的胜利;这种战法可通用于整个长江水域。他继续往下游航行,于616日命令他的舰队泊锚于采石码头;这里是明军在1355年过江的地方。他在这里把天完的傀儡皇帝徐寿辉打死,自己称帝,建立汉王朝。登极的仪式是在一个为此目的征用的庙宇的庭院中举行的,但被一场夏季暴雨所打断。新皇帝派了一个使节去见张士诚,请他从背后夹击南京;陈友谅则准备自己率舰开往南京。
  明军领袖获悉太平已于618日失陷。他们的士兵固然和汉军的士兵一样多,但他们的水军只有人家的1/10,从1355年以来他们的大多数扩张都在陆上进行。汉军能够在江上随意航行,攻打像太平那样的沿江城市,其中包括扬州(运河上的江北城市)、镇江和江阴(靠近吴的边界)。如果明军在陆地上追击他们,明军就会冒消耗力量和遭受汉军攻击的危险。朱元璋的将领们提出了孤注一掷的建议:有人建议陆上进军太平,另有人建议放弃南京,坚守城东的紫金山。
  朱元璋否决了这些建议而实施李善长和康茂才所拟的一个计划,其中包括把陈友谅诱上岸来,引他进入预定地点,设伏打他。康茂才在1356年投降朱元璋以前曾在陈友谅军中服过役;他有一个做两面间谍的仆人:此人一面向陈友谅报告军情,一面又把汉军的动态带回到明营。很显然,他只忠于康茂才。康茂才利用他带信给陈友谅说他将倒戈,并将把从长江到南京西城墙的三叉江上的木制江东桥挪开,让陈友谅的水军经过秦淮河直抵南京城墙之下。这仆人带回了陈友谅的口头允诺,据史料说,朱元璋为此命令李善长连夜重造了一座石桥。这样,朱元璋就有意地破坏了他自己的计划,但是他已经算计出了陈友谅在康茂才如果不倒戈时的应变计划,因而这就使得有可能进行一次更具决定意义的伏击。
  朱元璋预先在大胜关埋伏了杨靖,在江东桥埋伏了康茂才,在新河河口埋伏了赵德胜:这三支人马是防止汉舰通过沿南京西面城墙流到长江的那些狭窄的河港网络驶抵南京城墙。他们把些尖头的“莲花”桩打到岸上,防止敌船运兵登陆。当江东桥的埋伏正在实施的时候,陈友谅的幼弟陈友仁已经统率一万人马往下游驶来。他在新河口之北的龙湾登陆,袭击并俘获了驻守在城正北方的邵荣的明军。他于是竖立了栅栏,等待大军的到来。
  龙湾是比江东桥好得多的一个伏击的地方,因为龙湾和新河之间的一片开阔地可以使大多数汉军上岸,而设伏的明军仍能借平原之北的石灰山作屏蔽,如果进行得顺利,随时可以在后面打击汉军,还可以切断它与长江的联系。朱元璋的如意算盘是,如果康茂才的倒戈没有兑现,陈友谅会在龙湾上岸。他派了常遇春带三万人去石灰山静候伏击,让徐达兵团等在南京的南城外面,如果必要他从这里可以驰援杨靖和康茂才,然后朱元璋自己带领预备队驻扎在城墙西北处当时称为卢龙山(人们通常称为狮子山)的地方;他在这里俯瞰长江和整个战区。朱元璋下令,挥动红旗表示敌军的到来,从他的卢龙山驻地挥动黄旗时则是命令石灰山的部队出击。明军水军被派往下游,陆军则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天亮。
  623日晨,陈友谅率舰队向下游行驶,攻打大胜关。这里的港汊因太窄而不能用,特别是在对付杨靖的坚强抵抗时更是这样。陈友谅突然停止行动,向江东桥驶去。他看到这桥是石头的,康茂才也没有来接应他。他怕江东桥这里有埋伏,就向长江返航,并直驶龙湾。汉军在龙湾弃舟登陆,在平原上整队。朱元璋在卢龙山顶上把他们看得一清二楚。他下令他的士兵吃好喝好和休息好,准备战斗。
  下午的天气闷热不堪;当一阵雷暴来时,朱元璋挥动红旗,让他的军队向北跨过平原,直指汉军栅栏。汉军的反应是向他们开过来,离开了长江;陈友谅正在抓住另一支貌似孤立的明军部队不放。当暴雨停止的时候,朱元璋命令击鼓进攻,然后又命令举起黄旗。朱元璋和冯胜的军队攻进汉军后卫,迅速打赢了这一仗;汉军阵线七零八落,它的士兵纷纷逃命。那些逃到江边的兵卒发现已经退潮,他们的许多船只已搁浅在泥滩上。
  明军因此俘获了100艘大舶和数百条小船,可能占汉军舰队的半数以上。这些船只使明军在1361年和1362年的长江战争中稍稍占有优势。陈友谅及其大多数人马挤进那些能够开动的小船上逃命;他们多数人逃到九江,尽管有明军跟踪追击。汉军在战场上留下了20000具尸体,7000名俘虏;这些俘虏中的多数人是赵普胜的部下,他们都高兴地又同朱元璋部下的老战友们会合在一起了。陈友谅在江西的地位因他的失败和他个人部队的损失而受动摇。主动权转到了明军手里。在龙湾战斗尚在进行的时候,胡大海从浙江进犯江西,夺取并守住了广信府府城。这个行动打开了明军在陆路攻占江西全境的前景。(转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31 08: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不如朱元璋厚黑的枭雄陈友谅
    元末农民起义中,一度实力最为庞大几乎一统南方的,就是著名的陈友谅。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陈友谅是一个耍尽奸谋的小人。在正史中,朱明朝庭为了自身而极尽贬损曾经强大的对手之能事。历史上真正的陈友谅,实为一方英豪,逐鹿中原的领袖。
  陈友谅是湖广人,一说湖北沔阳,一说湖北洪湖,还有说是南朝谢灵运的后人转托(入赘)为陈姓。元末天下大乱,陈友谅在洪湖地区率众揭竿而起,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并很快加入了徐寿辉统帅的西路红巾军,成为天完政权的将领之一。当时,天完主要大将是赵普胜、邹普胜、倪文俊,其中“倪蛮子”倪文俊不服徐寿辉,起兵反徐,被击败后逃到部将陈友谅管辖的黄州地盘上,被陈友谅缴械擒杀。陈友谅借此并没了倪文俊的武装,并掌握了天完政权的实权。之后,陈友谅率军四处征战,除湖广全境外,又攻入了江西、安徽、浙江等许多地方,成为各地武装中的最强者。此时,陈友谅的野心膨胀,先杀天完名将赵普胜,后杀起义领袖徐寿辉,将天完政权改造为新的“大汉”,自称汉王,以邹普胜、张定边为大将。此时的陈友谅,休养百姓,颇得民心,湖广一带兵精粮足,徐寿辉的老部下们大都归附。下一步,陈友谅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
  陈友谅采取的战略非常正确,东征朱元璋。西方四川已经有(徐寿辉时派出的)明玉珍入川,南方两广没有太大的战略价值,北方元政府和各路红巾军打成一团,都不好轻易进入,最好的战略就是向东打掉朱元璋,之后再消灭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实力和元政府的残余势力,统一江淮间的膏腴之地,获得广泛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地,南征北伐,直捣幽燕之地,重开大汉之天,称孤道寡,更进一步。然而,陈友谅面对的恰恰是最不好对付的朱元璋集团。第一次进攻,,陈友谅调动主力部队,试图一举吞灭朱元璋西吴政权。但人算不如天算,陈友谅大军一路顺流而下,连破西吴堡垒,但是在南京外围登陆后,于江东桥一带被朱元璋军诱进埋伏圈,大败而归。后,陈友谅重整旗鼓,再次率倾国之兵顺江而下进攻西吴,扑向了战略要地洪州(南昌)。此时,西吴军主力正在北上安丰“迎接”韩林儿的战斗中,无暇南顾,假如陈友谅打下了洪州,自然抄了明军的后路,一举攻入空虚的南京也为可知。当时洪州在朱文正、邓愈等名将死守下坚持了八十余天,一直熬到朱元璋、徐达、常遇春等率领的大军赶到解围。大汉和西吴两支大军在鄱阳湖大战,互有胜败,西吴军在关键时刻组织火攻,大破汉军。陈友谅虽然吃亏不少,但仗着兵力雄厚,不断组织新的战斗,此时的朱元璋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时刻。命运在此时降临,陈友谅在作战换船时被流矢射中身亡,汉军彻底大败。陈败亡后部下纷纷投降朱元璋,只有老战友张定边保护着陈友谅的儿子陈理逃回武昌。后西吴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张定边出降,大汉灭亡。  纵观陈友谅的一生,也是元末农民起义中的一条好汉,其所作所为,确实符合乱世枭雄的标准,难称有甚大奸恶。对比朱元璋陈友谅,可以发现他们的行为颇为相似,只不过朱元璋成功了,陈友谅失败了。成王败寇,朱明一朝的宣传机器拼命诋毁陈友谅,搞得后世对陈多为不齿。后来,又有金庸一部《倚天屠龙记》将陈友谅描绘为大奸恶者,更搞得对历史本来便一知半解的人恨透了陈友谅。
  大汉政权灭亡后,心胸不算宽广的朱元璋恨透了那些帮助陈友谅几乎消灭了自己的湖广战士,将其大部及家眷百万众罚到江船上,不许登岸居住。这些命运悲惨的人流落到南中国的江河之上,从事着拾垃圾、卖艺、卖淫等许多低贱的工作,其船被称之为“红船”。有明一代,数百万红船子弟盼望着新生,但直到清朝才解放了这些贱民。清朝此举也有示恩拉拢群族的用意,并非性本良善。在康熙击败三藩之乱后,将为吴三桂服务的十万云南官兵及眷属发配到全国驿站服役,艰苦异常,其行径和朱元璋如出一辙。
  假如陈友谅击败了朱元璋,也会把西吴的将士们发配到江上红船么?
   (作者:赵宁宇)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0-31 09: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陈友谅(1320—1363103日)据《沔阳县志》记载,友谅为元末农民起义领袖,祖籍排湖南岸谢家湾,沔阳(今湖北省仙桃市)黄蓬山人。本姓谢,祖父谢千一入赘陈姓,遂从其姓。父陈普才有五子,友谅行三。幼读私塾不及三年而辍学操前业。在其父指点下,练就一身超群武艺。
据明代童承叙《嘉靖沔阳志》之《外传》之《陈友谅传》记载:友谅为沔阳人,本姓谢,祖千一赘于陈,遂从其姓,父普才,黄蓬渔子也。友谅初尝为县吏,其时徐寿辉与倪文俊起兵反元,遂往从之。后文俊欲谋杀寿辉不果,奔黄州;友谅因乘机袭杀文俊,并夺其军,自称平章军。攻安庆,乃佯使人诣寿祥前;令壮士持铁鎚随入,自后击碎寿祥首骨。寿辉死,友谅遂据采石五道庙为行殿,称皇帝,国号曰汉。传后又为赞论有云:友谅奋臂黄蓬,提戈荆楚,屡破坚城,固为一世之雄焉。然其之戕主帅,弑天完,凶戾罕俦,残虐无厌,终至于亡。按此传所记载友谅事迹,为最备之文字,且为最早之文献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81

主题

2466

帖子

3309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3309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10-31 19: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是义举,却成小人。请金庸先生来仙桃开次研讨会,为其正名,并且在武大专门开一次讲坛。不知道此意见可行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广东
精华
4

332

主题

5797

帖子

6551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6551

IP属地:广东省珠海市

发表于 广东省珠海市 2012-10-31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桃英烈陈友谅》作者刘祖荣则通过多方考证,和陈友谅后裔一起,在诸多宗谱佐证下,较为详实地证明了陈友谅确系陈氏嫡传,出生于仙桃排湖。其“本姓谢,赘入陈,黄蓬(今洪湖)渔子”的说法纯属一个历史误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上海
精华
0

10

主题

461

帖子

769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769

IP属地:上海市闵行区

发表于 上海市闵行区 2012-10-31 23: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让金庸赖给陈友谅正名。 每次朋友、同事讲陈友谅是仙桃的他们都会问是不是《倚天屠龙记》中的那个坏人,搞得我好没面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南省长沙市

发表于 湖南省长沙市 2012-11-1 08: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庸丑化了汉王陈友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