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荆州加速赶超,元月至9月,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幅双双跃居全省第5。图为建设中的李埠港一期综合码头作业平台。该码头年设计吞吐量达500万吨,将为“壮腰”提供强有力的运输基础平台。 禹分九州,始有荆州。
这里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也是楚文化发源地。史上,关羽大意失荆州,留下千古之憾。
不让荆州再“失”落,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体现的责任担当。
精神复兴
第一投资环境发力
25日,古城荆州秋色怡人。湖北伟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宪在临时厂房里满怀憧憬。
从广东搬过来的16条生产线已投产手机电路板,待新厂建成后,平板电脑、GPS模块、导航仪等通讯终端产品将每年给他带来50亿元的销售收入。
谁曾想,正是他,半年前还极力反对将项目“折腾”到荆州。
当时,鉴于沿海生产成本抬高,伟特公司从深圳、东莞往内地转移,并在邻省找好厂房,装修已毕。
时任省政府驻深办主任的曹松,力邀他到荆州考察。张宪坚辞:“那地方人太精,水都能说得点灯。”
扭不过几次三番的诚意,张宪还是到了荆州。已任荆州市委常委、荆州开发区工委书记的曹松请出市主要领导陪同考察,选厂址,赶中意的给;找临时厂房,并承诺补偿装修损失;伟特要大量聘用电子专业毕业生,市里带他到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荆州职业学院和机械电子学校参观。
3天时间,从谈判到签合同,一个投资15亿元的项目就此生根。
张宪说,荆州“壮腰”,城市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干部群众想干事、干大事、谋发展,这个氛围很有“磁性”。
数字诠释着这种感性认知。今年元至9月,荆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4.7亿元,增长33.9%,总量和增幅跃居全省第5位,增幅创新高,全年投资总量有望过千亿;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加137项,增幅106%。
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江水,但一年前还笼罩在失落之中的荆州人,变了!
壮腰工程
点燃渴盼发展的激情
谈及“壮腰工程”实施近一年来的变化,荆州市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史玉华深有感触。一次次赴广东招商,让他反差强烈,“那是一堂生动课程,让我们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
今年,作为荆州派往全国的16支招商小分队之一,他带队前往广东中山市驻点招商。鳞次栉比的高楼,比比皆是的工厂,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更令人震撼的是,面积不及松滋的中山,各类市场主体却有21万户,去年GDP达到210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80亿元,而荆州市场主体只有17万户,去年GDP刚达千亿。
曾经闻名全国的“大荆州”失落多年。作为农业强市,在三峡工程建起之前频遭水患;原辖工业强市一个个划走,荆州忍痛割爱。交通环境的一度“边缘化”,更使人怨气连连。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去年1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将荆州的发展纳入省级战略,石入春水,激荡人心。
和参加三级干部会的荆州“800壮士”一样,随后沙场练兵的史玉华经受着洗礼。“看中山,想荆州,作为一个荆州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油然而生。”
过去,一些部门存在对本土企业“横挑鼻子竖挑眼”,动辄警告、罚款,伤了企业的心。
而今,“放水养鱼”的观念被带回荆州。按照“非禁即入”、“边发展边规范”的思路,荆州工商出台10项服务新政,强力扶持市场主体。元至9月,新发展工商主体34264户,同比增长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