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荆州,硕果飘香。而这个秋天,荆州农业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龙头”项目落地生根,大农机驰骋沃野,高科技落户田间,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渐成潮流……广袤的江汉平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近年来,我市通过用先进的科技提升农业,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农业,用产业化的流程推动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机械化等“五化”水平,全市农业脱胎换骨,产生了质的飞跃。 随着全市各地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如今,一个个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迅速崛起,让全市农业“五化”程度加速提升。 产业化步伐加快。按照打造“千亿产业”的目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元至9 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05 家、比去年底增9 家,产值474.5 亿元、同比增32.3%.规模化稳步推进。全市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有序引导规模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 万亩、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14.3%,形成规模经营面积59 万亩、占9.9%;按照“粮油建板块、畜禽建小区、水产建片带、林果建基地”的思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全市粮食产量有望实现“九连增”,油菜连续四年过千万担,水产提前实现“211 工程”目标,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淡水渔业第一市”。 标准化取得突破。全市“三品”标志农产品达409 个,农产品拥有5 个“中国驰名商标”、5 个“中国名牌”、1 个“中国名牌农产品”和24 个“湖北著名商标”。 组织化快速发展。为缓解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对接的矛盾,积极引导农民创建和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899 家,入社农户22.5 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2.5%,社平均农户数(124户)比全省的平均水平(61 户)高一倍以上,成功打造国家级示范合作社3 个。 机械化明显提升。全市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65%,工厂化育秧、机械插秧得到推广,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