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火炉边,围着吊锅,喝着老米酒,是东山人迎接亲朋好友的隆中礼节,俗有“老米酒,篼子火,过了皇帝就数我”的说法。 据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除了大别山地区和西部等几处屈指可数的几个地方之外,已经很少见吊锅的习俗了。这具有浓厚原始色彩和古朴风味的吊锅,还被海内外的专家称之为中国烹饪业的源头始祖,古代烹饪业的活化石。 吊锅内,六畜中除马之外,其余的畜肉一应齐全,豆腐、白菜、萝卜等时兴蔬菜样样都有,花儿菜、干笋、香菇、木耳等干菜纷纷拿来,投在一个锅内,一层层的摆放,酸甜苦辣咸百味俱全。 火炉边排放着一个瓷质的酒杯,火塘内大铜壶里的老米酒则呼呼直冒热气,扑鼻的芬芳弥漫土屋,飘出房子,一泻山野。山里人热情的吆喝声,“喝!喝!快喝——”。“吃!吃!快吃——”带着一种野性的豪爽。 边吃、边喝、边谈、边笑……过去未来、千古奇观、人生百态、豪情万丈,尽在这锅中煮沸,全在这杯中溶解,都在这土屋弥漫,全在东山上空盘旋。 喝完酒后便是吃锅巴粥,所谓“锅巴粥”就是饭在大锅土灶中用柴火煮熟后,将锅底的饭烤成糊焦状,再捞出米饭,当着炽热的大火,淋上如牛奶一样鲜亮的米汤,最后经过煮沸,就是“锅巴粥”了。据说,这样的粥能滋阴壮阳,祛病强身,能使人益智健脑,精力旺盛,真可与八宝粥媲美了。 东山吊锅、篼子火、老米酒、锅巴粥,从古至今,从源到流,一直流淌到改革开放的今天,不断地发扬光大,并日渐波澜壮阔,孕育着大别山崭新的生机和辉煌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