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6
东湖元老
<< 庄子>>云:造化为大冶!
  
- 积分
- 31361
 
IP属地:广东省惠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惠州市 2012-11-6 1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水而居,得水灵性的千年古镇保安,早在公元785年就形成了集镇规模,至今已有1227年历史,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商贸新城,素有着“金汉口、银保安”的 美誉。沼山大寺、三元阁、荆王庙等名胜古迹如珍珠般镶嵌其中,尹解元石雕工艺更是名扬中外。
日前,记者亲历体验水乡新城的万千风情,寻访古镇的发展之魅。
工业“聚宝盆”引领镇域经济
第一站,记者一行来到了金塘工业园。园区内,一个个企业星罗棋布,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栋冻在建重大项目如火如荼。
说起园区的工业发展,随行的保安镇政府工作人员张友亮介绍:“2007年创建了金塘工业园,43535——这对于金塘工业园是一串特别的数字,这是园区未来蓝图的浓缩。园区建成面积达4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投入3亿元以上,入园企业达到50家以上,园区落户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园区二、三产业产值总量达到50亿元……”
走进位于樊湖大道中段的湖北信旺制衣有限公司车间,只见宽敞的厂房内,员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流水线操作,一件件做工精美、质量上乘的服装等待“出炉”。
“作为许多知名品牌的首选供应商,来自多家企业的订单源源不断,都快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该公司生产部经理王茉的话语看似“抱怨”,实则显露着自豪。
据王茉介绍,湖北信旺制衣有限公司是保安外出招商引资时,从浙江引进的,去年2月份投产,目前年生产各类服装200万余件,效益可观。据了解,目前该厂的服装类产品根本不愁销路。
“当初,在浙江的工厂里,保安本地工人就超过了200余人,保安镇政府真情挽留返乡农民工留在家乡发展,这样企业得以顺利招到员工,解决了发展的后顾之忧,确保新工厂可以顺利实现‘开门红’。”王茉透露,当初正是基于对保安镇“保姆式服务”的满意,他们才会选择在该园区内投资建厂,助力园区发展。
在园区采访期间,记者欣喜地看到,园区不断夯实基础,想企业之所想,破解企业发展难题,赢得了企业家的认可和回报,促进了自身发展,实现了双赢。
据了解,截至目前,金塘工业园区形成了以发展高新电子产业园(板块)为主导,配套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板块,项目已发展到30多个,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可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利税6亿元以上。
一路走来,金塘工业园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工业园区正聚金揽财,已成为镇域经济发展动力的“聚宝盆”。
保安湖畔古城“换新颜”
路过保安镇区外的新移民村,远远的就看到一片灰白色的徽式建筑群,一栋栋楼房整齐地排列着,街道边沿的商铺人来人往,路边车水马龙,交通便利。
来到镇区内,穿行在保安老街。据张友亮介绍,昔日这条老街挂招牌的铺面就有200多家,每天往来客人不少于千人,大凡节日集会,人数上万,把一条本来就很窄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就连盛家巷也是摊点遍地,挪不开脚。
如今,老街昔日繁荣不再,剩下几家商行、理发店、早点餐饮和其它零星铺面。自2000年以后,由于保安新街的发展,老街铺面不断外移,商业中心转到新街。
穿过盛家巷,记者一行来到了保安大道。听着一声声打桩声,记者目睹一棵棵银杏、桂花树正在栽种,一盏盏路灯正在树立,镇区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如今,新的商业区东起盛家巷,西至金塘工业园,南至杉木桥,呈三岔形格局。车辆往来频繁,市场贸易繁荣。这里,行人如织,车辆不断。良好的区位和综合配套的基础设施条件,搭起了农民向市民转变的“桥梁”。
现年76岁的原水利站退休干部徐国安见证了保安多年的发展变迁,对此深有感触。“以前镇上基本都是老建筑,都是瓦房或茅草屋。场镇没有基础设施,道路狭窄,雨季里四外积水;房屋破朽,下雨里家家户户漏水不止。如今,新车站落成,公交出行方便,原来看似很远的距离,如今瞬间即达。”
记者一行在镇区里随意走动,随处可见中老年人坐在按摩椅上闭目养神,喝茶休憩,打牌闲聊,宁静而安逸。
当夜幕悄然降临时,三文阁广场上音乐响起,灯光闪烁。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让镇区村民在精神生活上有了更高的追求。“原来下午二饼条子碰碰胡,现在是电话一响,放下锄头去跳舞。”随行的张友亮这么形容,“村民这几年,去哪儿跳操、到哪儿表演成了她们共同的话题。”
村民文化有需求,政府出资建舞台。年底,保安镇文化馆——这个保安人民的精神家园四经搬迁改造,再次孕育而生。新建的文化馆将是大冶乡镇一流的。
在保安,记者看到了保安花园等多个新建小区早已拔地而起,古镇馨城等多个知名楼盘相继开工,社区医院投入使用,农贸市场等公共设施陆续建成,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镇区主干道改造全面开工,商业街区创建初见成效,一个新兴的城市综合街区正在加速形成。
在保安镇百姓眼里,现在的新家园是“座座高楼拔地起,条条大路通城区”,新生活是“天天过得舒坦,周周好戏连台”。
特色产业如众星拱月
在保安,提起村庄就不得不提农科村,因为这在保安镇是一个“传奇”。
“一乘木犁一乘耙,一乘水车一头牛,上世纪五十年代初,8个年青人在大冶保安湖的荒滩上硬是垦出一个村庄,这就是农科村。”据农科村书记王能干介绍,从最初的自给自足到发展集体经济,从跃跃欲试的创业冲动到无可奈何的负债累累,从企业改制到调整产业结构……大冶保安镇农科村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犹如大海里一叶飞舟沉浮跌宕、破浪前行。
去年,农科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6亿元,缴纳国家税收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5%、40%和26%,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0万元。可是,谁曾想到农科村原先只是一片荒滩,1998年,农科村还欠下1500多万元的巨额债务。
45岁的村民王回香通过土地流转,湘莲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多亩扩增到100亩,成为全村湘莲种植大户。王回香扳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她说“一亩湘莲毛收入2000多元,一年也挣得个10多万元。”
卖荷叶、卖莲子、卖藕带……如今,农科村的湘莲种植面积从10多亩扩张到1200多亩,80以上的农户种植湘莲。一到收获季节,湖南的老板如约而至,直奔农科而来。
工农业的大发展,不仅壮实了农科村的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家庭经营。
农科村从低谷中走了出来。村里陆续偿还了600多万元的债务,还投入360多万元,修路、改水、改厕、建文化站、卫生室、村民活动广场,组建文艺宣传队、广场舞蹈队。不光如此,村里农田抗旱费全免,“新农合”基金半免,种植大户有奖励,女儿户、困难户、孤寡户有专项资金帮扶。
行至依山傍水,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的刘通湾,这里是黄石地区有名的长寿村,主要得益于当地的优良水质和优美环境。刘通湾还有464年树龄的古皂荚树、建于公元1568年的白马桥、建于300多年前属徽派的古建民宅群、有群众自娱自乐的民俗戏团等。近两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古桥、古树、古民居、新颜、新貌、新农村”的秀美山村——湖北小婺源刘通湾已呈现在世人眼前,得到了全体镇民和前来观光旅游的广大游客的高度赞誉。
保安湖畔的桂花村——一个盛产桂花的村落。我们来到一家生产豆折的加工厂参观。当日暖阳高照,厂房大院里到处晾晒着成品豆折,十来个农家妇女各司其职,有烘烤的,剪切的、晾晒的、包装的,机械隆隆中参杂着笑语喧哗,空气中浮动着淡淡的豆折清香……
沿着保安镇村庄的水泥小路前行,空气中忽然传来瓜果的屡屡芳香,一大片田地里种满了桂花、银杏等花卉树木,株株苗木长势喜人。而稻田里的一束束金色麦穗随风摆动,等待收割。
据了解,该镇多个村庄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创办蔬菜、水果、花卉等示范基地,带动周边群众种植,全乡农业生产显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记者 丁欢 文 朱昶俊 摄
打造“三个品牌” 推进跨域发展
——保安镇党委书记柯青松谈发展
“保安镇地处黄石、鄂州、咸宁三市接壤之中心,是千年古镇、鱼米之乡、石雕故里、商贸新城,早在公元785年就形成了集镇规模。‘日有千名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描绘的是保安的繁华景象。保安的昨天灿烂辉煌,保安的今天发展迅猛,保安的明天让人期待。”为什么钟林毓秀保安一直在创造传奇?保安镇党委书记柯青松接受记者采访时为我们道出了原委。
“依山傍水的128平方公里的土地孕育着勤劳、朴实、图强的保安7万人民。我镇发展强大的推动力量来自于团结一心、力争上游的保安干部群众。”然而面对市政府现场会确定的“打造省级电子工业园、湖北生态旅游名镇、大冶市西北部中心城镇”的发展定位,保安何去何从?
柯青松认为,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个特色板块、打造一个优势产业,突出“园区大开发、招商大行动、项目大建设”是保安弯道突围的必由之路。
“下一步,我们要紧抓‘三个产业,打造三个品牌’。” 柯青松说,首先要发展好电子产业,打造省级电子工业园。该镇将围绕电子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此外,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省级农业强镇。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壮大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而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省级生态旅游名镇是保安镇近两年工作的又一个重心。“我镇按照‘融入武汉城市圈、打响生态牌、做好山水文章’的思路,依托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发,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实现生态旅游板块的快速发展。”谈及未来,柯青松信心满满。
记者 丁欢 通讯员 张友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