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山的胡柚又丰收了。满山遍野,挂满枝头,煞是好看。游客很兴奋,几个美女还在果树下留影纪念。但丰收后的果农却未必有那么高兴,一个问题来了:收获的胡柚又卖给谁?如果不能卖出去或者折价出售,那果农不但不能从丰收中获益,还不如欠收时卖个好价钱时的收益高。 胡柚丰收似乎落入了一个经济学上的悖论。很多农产品其实都有类似的现象。粮食丰收导致粮价下跌,结果农民收入反而下降。相反,粮食欠产粮价暴涨,农民收入不但没少还有所提升。这里面的经济学说起来条条道道很多,简单理解就是:胡柚丰收后的价格只能按边际价格出售,所以收入下降。具体就是当胡柚在满足市场正常需求后,多余的产品胡柚的边际价格会急剧下降。而总体平均价格实际上也是按边际价格计算的,所以收入不但没随胡柚丰收增加,相反还会下降。 了解了这些经济学的边际价格,不一定是去当专家学者,但会让我们考虑如何提高果农收入及其实现手段。 为什么要扩大市场需求?只有市场需求在足够大的时候,边际效应,边际价格才会延后来临。也就是延迟地板价格的来临。在中国这个相对封闭的市场内,各地各区的市场其实都是有潜力的。市场的需求由于信息的闭塞,信息的不对称而没有真正反映出来。宣传沼山的胡柚,宣传胡柚的养生价值,宣传生态绿色,扩大各层面市场需求。 同理,如果在无法扩大市场的需求的时候,减少投放到市场的胡柚量,保证稳定价格才更是首选,更有利可图。小米手机采用的就是类似的“饥饿营销”。经济学不是道德学,如果以追求利益最大、利润最大时,你就能理解为什么资本家宁愿将牛奶倒入下水道,也不愿廉价销售或免费赠送。因为当廉价销售或免费赠送这样做时,无形饱和了容量市场,使得牛奶销售价格出现边际效应,价格急剧下降,这样只会极大伤害其正常销售的整体利益。资本家可以把赚的钱拿去做慈善,但在商业社会经营,在守法的前提下,他只需要考虑最大化利润。 很简单的数字计算,比如卖10万斤胡柚,市场容量为5万斤。方案一:销售5万斤,销毁5万斤,价格为每斤1元,收入5万元。方案二:销售10万斤,由于市场容量为5万斤,价格出现边际效应,平均价格跌为3毛/斤,收入为3万元。二种方案结果一目了然,优劣立现。而方案三:市场需求5万斤,而胡柚产量只有4万斤,价格涨为1.5元/斤,总收入为6万元,欠产而多收。当然在现实中没有这么明显的计算,比如胡柚价格上涨,可能就会出现抑制市场需求,需求随着价格动态变化;又出现替代效应---想吃胡柚的潜在顾客改成购买柑橘或橙子等类似品种,需求量也会下降。不管理论及现实如何,但其中大道理相通。 如何扩大胡柚的市场需求? 可以进行深度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是一种有效方法。做罐头,制饮料,开拓区域外市场。商品价格本身也体现的是一种产品的心里预期,只有欠缺,低级农产品才有优势。不建议个人发些求助之类的图片信息,那只会更大的损害整个产业群体形象。也许一个人在同情中可以获救,胡柚被销售一空,但另外的更多果农的胡柚都得烂掉。商业永远买涨不买跌。地方政府在团结合作方面要作些文章,防止果农间互相拆台,互相杀价,必要时制定参考价格或托拉斯也是可以考虑的。哈哈! 在宣传上永远不要说胡柚丰收了,应统一口径为:今年果树遇上天气不好,产量有限,如购从速。 更要作好观光农业,和旅行社合作开发好“采摘胡柚一日游”。必要时把张裕钊大师的典故可以改编下:据说张大师的”张体书法“神韵来源于对沼山胡柚果林的果实累累的感悟。 沼山的胡柚,如挽秋所言,虽有丝丝苦味,但回味无穷。那也是人生的滋味。当年张裕钊吃胡柚成了一代大师,你呢? (2012/11/9夜观日于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