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中尉
 
- 积分
- 209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本帖最后由 弥勒印象 于 2012-11-11 08:11 编辑
“胡同游”为残障人士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 图文:北京残障服务模式有望引入湖北 |
图为:苏柳英右向社工和残障人士介绍她带来的画
楚天金报北京讯 2012.11.11 特派记者王璐 叶纯
昨日中午,细雨蒙蒙。才走出会场的十八大党代表苏柳英,在记者的陪同下来到演乐胡同110号。这里,居住着一个特殊的群体3名社工和20多名残障人士。苏柳英调研了北京旅游对残障人就业的促进,希望这一模式能进入湖北。
智障服务中心欢声笑语
今年50岁的苏柳英,是鄂州市残疾人联合会主任科员,自18岁就开始投身于残疾人服务事业,一干就是32年。如何帮助残疾人、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是她一直以来关注的问题。
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位于东城区胡同里一处精致古老的四合院。苏柳英的到来受到大家的热情欢迎。她刚跨入小院,22岁的残障女孩李静迪就跑过来,递上一朵拇指大的软陶小花,天真地笑着说:“这是我做的,送给您!”
“进了门,您请坐,听我们来把快板说,北京慧灵新成立,这天得来不容易……”68岁的社工方玉祥和李苏迪等6名残障人士一唱一和。他们带来了一曲京味浓烈的快板《欢迎十八大代表来慧灵》。屋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其中一名智障人士叫李伟杰,今年已经30多岁,他不仅会唱快板,还能跳霹雳舞。
负责人孟维娜介绍,机构是一家NGO组织,即非政府性、非营利机构。该机构2000年左右在北京成立,有7个站点20多名社工,他们孜孜不倦地帮助80名北京籍的残障人士。受助者年龄在16周岁以上,已经接受过基本教育及培训。他们还模拟建设了6个“家庭”。所谓“家庭”,就是孤儿残疾人都住在社区的单元房里,一般是5个人配一个生活辅导员。
社工候丽丽激动地说:“谢谢您冒着这么大雨来看望我们。”她送给党代表一份小礼物北京残疾人画家王宏峰创作的小画。苏柳英也向大家展示了她带来的物品。“这是我们鄂州智障孩子画的蜡笔连环画,充分表达对党的感恩之心。”这两幅绘画,拉近了京鄂两地残障人士之间的距离。
“胡同游”促残障人就业
在手工制作室里,挂着残障人士编制的各种工艺品,有手链、项链等;绘画室内,墙上张贴着残障人士创作的国画、蜡笔画、油画;在表演工作室,一套套的戏服和头饰,京味十足……
孟维娜介绍,北京慧灵因临近故宫、北海公园等名胜古迹,具有浓重的老北京传统色彩。“胡同游”为残障人士带来新的就业机会。
上午8时半到下午4时半,20余名残障人士来到工作坊“上班”。社工们组织智障人士参与绘画、编制、扎染、京剧、器乐、舞台剧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胡同参观的中外游客,不经意走进这家特殊的四合院,欣赏北京残障人士带来的京味文化艺术表演。如果游客们购买了工艺品,工作坊将按一定比例将部分劳务费返还给残疾人士。“它打破了一般的智障服务机构"集中营"式的服务,使智障人士每天面对新鲜的社会生活,更多地接触社会中不同的人和事。”
苏柳英频频点头。她说,现在残疾人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建议各级政府为残疾人工作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创造平等就业机会,减少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而这种将旅游与对残障人职业训练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劳动和工作的过程中,他们建立了自信心,找到了自己人生存在的价值,这对他们今后走上其他岗位也会有所帮助。”
当孟维娜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在北京、西安、长沙等开办有12家服务机构时,苏柳英十分关切地问:“能不能到我们湖北来开办一家?”孟维娜回答:“我们正有这样的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