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在园中薅胡椒(辣椒), 姐在屋里做“火烧”(粑), 荞麦面和,韭菜叶包, 火里烧,灰里刨, 双手拍灰花手巾包, 情郎你吃了火烧赶紧薅。 ____神农架民谣 火烧粑是神农架农家传统的民间小吃。它是苞谷面用冷水和好后,做成圆圆的粑粑放在火塘里,用燃过后的柴火灰埋好,在堆上正在燃烧的柴火,烧上一段时间,从灰里刨出来,这就是火烧粑。拍去上面的灰尘,火烧粑焦黄锃亮,一股香味扑鼻,甜滋滋、香喷喷、脆生生,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做火烧粑,除了苞谷面粉,还有荞麦面粉(荞麦有苦荞和蛮荞),苦荞味道甘苦,蛮荞就没有苦味。一般用荞麦面做时加点蜂蜜调和。还可以用南麦面粉,但最佳的面粉是燕麦面粉。各种面粉做出来的火烧粑都各有各的风味。有的做火烧粑时还包上馅子,有素的,也有荤的,素的常用韭菜或酸盐菜荤的一般是猪、牛肉。但绝大多数是不包馅的。 吃火烧粑除了人们在野外劳作时做午餐外,一般是人们坐在火塘边,当作点心小吃。这种火烧粑城里人不到乡下是很难品尝到的。不管你用什么炊具烘烤,总难做到火烧粑的味道,这也是农家小吃的一绝! 吃火烧粑在神农架还有一种风俗礼仪,那就是客人一进主人家,主人敬完烟茶后,再用火钳从火塘游心灰里给你刨出一个火烧粑,夹着递给你,此时,你接过火烧粑,可以放在火塘的边沿让它冷一下后再吃,但千万别用手拍上面的灰尘,如果你拍了上面的灰尘,主人会不理你,他认为你嫌他家不干净。如果你接过火烧粑不拍不打,直接往嘴里送,这时,主人就会高兴地把火烧粑抢过来,用手帕擦去上面的灰尘,再用白手巾包好递给你食用。 有一次,我到了一户农家,进了火塘,我挨着主人的儿媳妇坐在一起,当时,也有些饿意,闻着火塘里的火烧粑香气扑鼻,可主人家就是不往出刨,直到最后这火烧粑还是没有吃到。后来我才知道其中缘故,在火塘里不该挨着主人的儿媳妇坐,主人不愿意让客人在他儿媳妇面前“扒灰”,但是,你可以挨着主人的女儿坐,他的理由是,儿媳妇是自家的人,女儿是别人家的人,客人进了主人家,只要不是吃饭的时候,你不挨到他家的儿媳妇坐,你一定会吃到一个香喷喷、甜滋滋、脆生生的火烧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