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壶口,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亚洲飞人”柯受良驾车飞越,因为“黄河之子”朱朝晖骑摩托车成功飞越……我知道了这个地名,也因此铭记在心,只是当时那种惊心动魄的场景已沉入历史长河。
导游说,之所以称为壶口,是因为黄河此处的特点而得,上游是宽达四百米的河床,至此陡缩为四十余米,落差有三十多米,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不能不说是一种天然奇观。虽然我们已无法寻觅曾经飞越的痕迹,却能体会那时的惊天动地,不能不为之叹服。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这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秦晋大峡谷河段,素有“金瀑”之美誉。想它刚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原本色的,经过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陶冶,和陕北民歌的熏陶,歌和水千回百转,变得金色起来了。有人说它“没有美国尼加拉大瀑布的张扬外向,没有黄果树瀑布的钟灵毓秀,壶口瀑布如陕北悲情的信天游,酣畅淋漓的秦腔,原始而有野性,豪放而坦城。”这点我信。想起冰心的那句名言:“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壶口的壶里装的是母亲河的源泉,养育着黄河两岸的万物生灵,从这壶口倾出的又何尝不是冰心之气?近乎平整的岩石河床上水流平稳缓泻,到这壶口时却变得热血沸腾,滚滚黄河水飞流直下,急弛而去。这便是黄土高原的个性,是最质朴的情怀。
我见过的瀑布是很有限的,细细想来,还只是在前年去瑶里时见过那里南山瀑布,只是时间不对,三月的瀑布没有达到最佳境界。据说雨水充足的季节主瀑布宽度可以达到七十米之宽,而眼前的最多也只有二十来米,但是,抬头仰望,巨大圆滑的岩石被水冲刷得没有一点杂物,水流直下,也有那种“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落水处清凉通透,捧一把入口,顿感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瀑布大抵都如此,唯有这壶口是个例外,要看它就得俯视它,如同飞流入壶,撞在悬崖上溅起巨大的浪花,雨雾迷蒙,虽说看见的不是飞流直下,却也不失落九天的气势,给了我们一种自信的力量,头顶上有蓝天,脚下就滔滔黄河水,我们在天地之间穿行,还真的是得天独厚啊。如果折道下去仰望瀑布,感受到滚滚黄河天际来,势如千山飞崩,四海翻腾。
车至壶口时以近黄昏,这秋里的黄昏显得有些苍白,一路上我们的眼睛都在搜寻着黄河的身影,聆听黄河的声音。“马上就要到了”导游的语音未落,我们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挂在车窗前,屏声静气,似乎在等待着那个时刻,看谁能第一个喊出心底的期盼。
下车步行,感觉脚下的沙子软软的,细腻而温和,想起前几年在新疆鸣沙山见过的沙子,一样的柔、一样的细,给人绸缎的感觉,有点像面粉,只是没有那种黏度。不曾想,在这黄土高原上也有如此细腻的东西,一时兴起脱下鞋子,让肌肤与沙子来一次亲密的接触,拎着鞋子,一路小跑赶上了我们的队伍,心跳合着呼吸的节奏奔向壶口。
霍地,有水声传来,顿悟,这就是黄河的吼声!我来了!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耳边同时也赶来了《保卫黄河》的庞大阵容。我们伫立在临近瀑布上一块被迷蒙水雾笼罩的巨石上,听轰鸣的涛声,看满目浊浪排空,顾不得凉风夹杂着水气扑面而来,湿了发丝、湿了衣服、湿了我的数码镜头,站在壶口悬崖铁栏杆前一个劲地拍、一个劲地喊、一个劲的欢呼跳跃,把自己整个扔进了这壶口瀑布的气势里。
有人说,壶口瀑布可以看见美丽的彩虹,可惜来的时候太阳不赏脸。“水底有龙掀巨浪,岸旁无雨挂彩虹”,此情此景,我们又怎么能舍弃?而导游告诉我们说,我们的运气好,现在的瀑布是近十年来最大的瀑布,气势磅礴,汹涌奔腾。是啊,总算有了一丝安慰,刚才还在埋怨我们来得晚了,也没有遇到晴朗的日子,阴霾的黄昏壶口显得有些单薄,可是,它的大气却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我相信,任何时候的壶口都有它特有的魅力,只能说,一次对我们来说太少了,至少要在春夏秋冬的每一个季节的每一个阴晴圆缺里都来看看,看看它的千姿百态、品位它的韵味、感受它的激情,和它一起迸发。
或许,这就是它的源远流长……
2008100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