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田德邦 于 2012-11-16 11:36 编辑
邻家未必尽春色
田德邦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晚唐诗人王驾的小诗《雨晴》,向我们描述了初开的花朵在一场苦雨的冲刷后呈现的景象。这时,久困的蜂蝶在天空刚刚放晴后飞了出来,满以为可以饱餐春色,不料,雨打风吹,花朵全无。它们忙着向邻家飞去,以为那里会有一片春色。 再读这首小诗,不禁让人产生一些联想。 首先想到的是“国考”。近些年,全球经济萧条,所产生的冲击力很大,正在发展中的中国也未能幸免。对比早前,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些企业倒闭或者裁员,就业形势严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公务员岗位,导致“国考”热不断升温。公务员本应是一种苦差事,如今,由于体制不健全,腐败现象严重。而社会价值的功利化驱使,也更加让职业稳定的公务员备受青睐。在常人看来,仿佛是“这边风景独好”。 其实,人们也许只看到了少数官员手握权力,谋取私利的风光,还有许多基层岗位,不仅清苦,压力也大。如果纯粹为个人利益考虑,一心想着晋升的话,也许一辈子都难以达到目的。 另一件事,发生在多年以前。女士刘某,原在供销部门工作。那时,单位的福利很诱人。不用说手握权力的领导,就是一般职工,也时常分这分那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用手提,而是需要用板车拖。至于工资奖金,那更是让人艳羡。就在一些人感到喜滋滋乐呵呵的时候,刘女士想,这可不是好事。一个分起物质来要车载斗量的单位,必定会好景不长。于是,就在面临改革的前夕,她想方设法调离了这个单位。从个人利益而言,后来形势发生的变化,证明刘女士的判断和选择是正确的。 所谓“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是在说明事物的发展常常会发生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会让许多事物互换位置。成语中有“物极必反”、“否极泰来”,都在说明事物发展到巅峰,必然会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公务员岗位的招蜂引蝶,也不知道是否是最后的疯狂。如果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绝大多数公务员岗位在人们眼里的那些优势荡然无存,甚至相比其他不少行业辛苦,待遇也不算优越,是否又会有人像若干年前一样,涌现一波辞职下海潮呢? 改革就是让人阵痛。只要改革还在继续,让“雨一直下”, 可以预料的是,早开的花朵也会随之零落。在这种大环境下,谁家的花园也不会幸免。飞过墙去,邻家未必都是春色。(字数:900)
通联:湖北仙桃市龙华山办事处 邮编:433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