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094|回复: 0

不该让死亡成为证明流浪儿童存在的方式(转载)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76

主题

197

帖子

443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43

IP属地:湖北省黄冈市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2-11-20 09: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月16日清晨,5名身份不详的男童,被发现死于贵州省毕节市城区一处垃圾箱内。贵州省市警方已展开调查。截至昨夜发稿,官方尚未披露死者具体身份及死因。据初步分析,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
虽然五名男童的身份和死亡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之中,不过从已知的各种信息来看,譬如1115日最低气温6℃,当天夜里曾下毛毛雨,以及目击者和当地居民的描述,“5个小孩可能是躲进垃圾箱避寒窒息‘闷死’”的初步分析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推断。
5名流浪儿童殒命垃圾桶,且悲剧发生在相对繁华的城区,如此离奇的死亡方式让世人震惊。但事实上,仔细疏理报道中的一些情节,我们会发现这起看似不可思议的悲剧,其实决非偶然。据到过现场的目击者描述,事发垃圾箱旁边是一个拆迁工地,孩子们在拆迁工地围墙里面,用一些写有广告语的塑料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围起来,并在里面住了好几天”。这些流浪儿童最大的不过大概13岁,小的约7岁。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像野草般独自生活在无人关注的城市角落,危险其实早已无处不在。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对这五名流浪男童来说,他们生活的世界也许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垃圾桶,他们不过是无人在意的垃圾。因此,我们与其苦苦追问事故的原因,不如认真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
相关人士表示,因为警方正在与教育部门和家属联系——报道中的这句话,让人无限悲凉。制度而言,这不过是警方处理类似事件的常规流程,但从人性的角度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来理解:死亡,是这些流浪儿童引起这个世界关注,乃至证明自己曾经存在的唯一方式?这个年纪的孩子,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生活在学校中,生活在父母的温暖怀抱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五名流浪儿童露宿街头而长期得不到救助和保护,比之他们殒命垃圾桶更有理由让我们去忏悔。后者不过是一种带有某种必然性的结果,而前者才是造成这种结果的悲剧性根源。
事发地点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环东路人行道,距离流仓桥办事处不到百米。看名称就知道是个行政机构,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搜索结果不少,大都是宣传资料,其中包括“统领全办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五抓城市管理和建设”、“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一个小小的街道办事处,如此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却对百米之遥的几名流浪儿童熟视无睹,这是不是一种极其荒诞的现实?
无论我们的经济如何腾飞,无论这个社会如何地发展,如果不能及时修补以流浪儿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这块最短板,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积聚起正义的能量。如何修补?我们不缺制度,缺的是职责伦理和权力耻感。17日,埃及中部艾斯尤特省曼费卢特市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造成48名儿童死亡,交通部长和铁路局局长迅速被宣布辞职。那么,5名流浪儿童殒命垃圾桶该谁辞职?且拭目以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