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士

- 积分
- 842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文化是推进黄梅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推进黄梅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
湖北日报讯 图为:黄梅城区一角
图为:投资近亿元的黄梅县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效果图。
序言:
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的黄梅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和佛教禅宗发祥地,是龙感湖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所在地,同时还是闻名全国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挑花之乡”。
在从文化大县迈向文化强县的进程中,由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中共黄梅县委、黄梅县人民政府和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拍摄了25集电视连续剧《黄梅戏宗师传奇》,该剧于10月25日至1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后,受到观众广泛关注。
11月12日,黄梅县委、县政府在黄梅举行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研讨会,与会领导、专家、学者纷纷畅所欲言,就该剧的思想性、艺术性、理论性展开热烈研讨,并就如何进一步弘扬黄梅戏艺术、开发保护黄梅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借剧扬名助推黄梅经济社会科学跨越发展等进行深入探讨。现撷取精彩发言片段,与读者分享。
余建堂(黄梅县委书记):黄梅是一个文化大县,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的播出,极大展示了黄梅的文化魅力。当前,我县正以电视剧播出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精神,深刻认识到文化是推进黄梅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努力把黄梅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地理标志,要珍视自己的文化资源
黄梅戏、黄梅挑花、禅文化是黄梅具有地理标志性的文化资源。要让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发展的软实力,必须要珍视自己的文化资源。
一要挖掘整理。通过拍摄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在向世人展示黄梅县黄梅戏文化的同时,根据剧情的发展,又把黄梅挑花、禅文化、岳家拳、诗词楹联和黄梅饮食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全面融入其中,使黄梅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展示。将以此为契机,大力组织传承人、民间艺人对黄梅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收集整理、深入挖掘,不断开发文化资源潜力。
二要科学规划。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高标准编制《黄梅县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等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用规划指导开发。成立黄梅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建立文化事业、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科学统筹协调指导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文化的承载力。
三要保护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加大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力度。整合人才、技术等资源,成立黄梅戏、禅文化、黄梅挑花等文化研究所(院),培养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加强文化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成立文化产业协会,加大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做好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等文章,精心举办禅文化高峰论坛、禅文化夏令营、全国黄梅戏迷大赛等相关节会活动,积极组织宣传推介;引进战略投资者,借助外智外资,进一步扩大黄梅文化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文化是城市名片,要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一个地方的标识。要以电视剧播出为契机,擦亮黄梅戏、黄梅禅宗、黄梅挑花三张文化名片,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实现黄梅跨越式发展。
一是唱响黄梅戏,擦亮大名片。以县黄梅戏剧院为龙头,整合全县黄梅戏资源,成立黄梅戏艺术研究院,组建黄梅县黄梅戏传播有限公司。设立黄梅戏文化发展基金,扶持民间黄梅戏演出团体建设。为让黄梅戏后继有人,黄梅“两条腿”走路,县黄梅戏剧院先后举办了九届学员培训班,招生191人,成批送往全国艺术院校代培128人;开展黄梅戏进校园活动,在全县中小学开设黄梅戏地方课程。注重精品生产,推出了《於老四与张二女》、《守护真情》等一批优秀剧目。《奴才大青天》在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上获最高奖“金黄梅”奖,入围湖北省“五个一工程”奖。黄梅小戏《回门》走出国门参加欧洲芬兰第五届“中国文化周”活动演出。在第六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上,黄梅戏剧院参演的大型黄梅戏《传灯》,包揽了本届艺术节的所有最高奖项。注重擦亮“黄梅戏”名片,使黄梅戏成为宣传黄梅的“免费广告”、“无形名片”和“外交大使”。而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的播出,进一步唱响了“娘家”黄梅戏品牌,实现了百万黄梅人民“借戏扬名”的梦想。
二是弘扬禅文化,打造大品牌。黄梅是中国佛教禅宗文化的发祥地。为落实省委“弘扬禅文化、打造大品牌”指示精神,黄梅引资15亿元,将五祖寺建成4A级旅游风景区,并整合黄梅戏、黄梅挑花、岳家拳武术文化等地域文化及四祖寺、老祖寺、妙乐寺、龙感湖湿地等旅游资源,致力打造中华禅宗之源和世界禅修之都。经过近年来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东有五祖寺、西有四祖寺、北有老祖寺、南有妙乐寺”的黄梅禅文化旅游格局,与鄂西道教文化旅游圈相呼应的鄂东禅文化旅游区已显雏形。
三是开发挑花品,打造大产业。为把黄梅挑花工艺品变成商品,成立了黄梅挑花研发中心,加强行业规范,统一行业标准,统一技术认定,不断加强工艺上改良和创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新获得的省、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国家专利的给予奖励。目前全县已发展民营挑花公司8家,开发窗帘、壁挂、地毯、画匾等挑花产品十多类500多个品种,去年产值8000多万元。
文化是发展动力,要发挥自己的文化优势
物质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黄梅正以电视剧播出为契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生产力。
一是增强凝聚力。该剧主人公“邢绣娘”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体现了黄梅人不屈不挠、坚毅执着、自立自强、乐观向上的人性之美和精神光环。该剧的播出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助推了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实施。
二是提升感染力。50多年前,一部戏曲电影《天仙配》,将黄梅戏唱响大江南北,推动了黄梅戏的发展繁荣。50多年后的今天,随着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的播出,该剧跌宕起伏、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在感动观众的同时,也激发了观众对黄梅戏的热爱,必将会有力促进黄梅戏事业的又一次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提高软实力。该剧的拍摄播出,不仅宣传推介了黄梅文化,还让黄梅引资1.8亿元建设了邢绣娘影视旅游基地,留下了许多永久性景观,并带动了苦竹乡、五祖镇等北部山区乡镇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产业,与周边的四祖寺、五祖寺、挪步园、老祖寺等旅游景点“串珠成链”,丰富了黄梅禅文化旅游内涵。自2009年电视剧开拍以来,黄梅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以20%、22%的速度递增。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游客达到5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和47%。同时,这部电视剧的拍摄播出,还叫响了“邢绣娘”品牌,促成黄梅引资3000万元创办了邢绣娘食品公司,生产销售“邢绣娘”牌元宵茶、荷叶茶,产品已获ISO9001国际体系认证,俏销国内市场。
■剧创人员观点
熊诚(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该剧总制片人):之所以下决心开拍此剧,一是剧中“邢绣娘”的艺术形象和她对黄梅戏事业孜孜追求的精神深深吸引了我;二是黄梅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文化工作重视的力度深深打动了我;三是黄梅县独有的文化魅力感染了我。该剧在湖北省委宣传部关心支持下,在央视电视剧频道播出,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马跃(著名青年演员、该剧男一号“邓文滨”饰演者):在接拍《黄梅戏宗师传奇》电视剧前,我没去过黄梅县,对黄梅县不了解,但开拍后和黄梅结下了不解之缘。黄梅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深深地爱上了黄梅县。现在社会上有些浮华之风,人们的浮躁之气,人心的浮动之势,在影视圈表现尤为突出。但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却是一部难得的有文化内核、有文化精神、又弘扬了时代主旋律的好作品。
于京旭(北京中视精彩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编剧、该剧编剧):剧本改编创作采风的这段生活使我对黄梅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和眷恋。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沉淀,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真是难得的好地方!随着该剧的播出,我可以自豪地宣称:黄梅戏故乡的百万人民,将会记住我的名字。
周濯街(著名作家、该剧原著作者):我十分庆幸自己能生在黄梅、长在黄梅,并深深爱上了黄梅山山水水。正如著名杂散文家张雨生先生所言:“一位有成就的作家,应该根植于一方水土。多年后回过头来看,周濯街的重要成就,也许就在《邢绣娘》身上。”《黄梅戏宗师传奇》的开播又一次让黄梅县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声名远扬!这里的风光,这里的神话,这里的乡俗,这里的禅宗祖庭,这里的戏曲与歌谣无不让世人关注和钦羡!
电视剧研讨会发言摘要
■专家观点
成志伟(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宣部文艺局原副局长):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反映文艺界杰出人才的一部好戏,对宣传推广黄梅戏艺术将发挥积极作用,建议黄梅大力推广该剧,充分挖掘该剧的思想艺术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发行精编版或浓缩成一部电影,使之与黄梅的旅游、文化等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推动黄梅戏故乡的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王谨(著名作家、高级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角色扮演很到位,文化内涵很深,通俗地阐述了黄梅戏源与流的问题,同时借助故事情节恰到好处地展示了黄梅的人文文化、山水景致,建议发挥该剧的效应,提升黄梅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发展的硬实力,擦亮黄梅的“名片”,有效推动黄梅经济文化发展。
李舒东(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从该剧首播仪式到今天的研讨会,深刻感受到湖北省委宣传部,黄梅县委、县政府对弘扬黄梅戏国粹艺术的高度重视。在当今有些片面追求收视率的影视界,该剧能够聚焦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上面,这种文化自觉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赞赏。该剧从整体上来讲,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沈虹光(省文化厅巡视员、著名剧作家):该剧是一部认真的、严肃的、成功的作品。它的宗旨是光明正大的,写历史,写我们的传统文化;它颂扬精神的严肃性,塑造了“邢绣娘”等一批历史文化人物,追求的是唱戏要唱得精彩,做人要做得有尊严;它反映文化艺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积累和传承。该剧给我们以启示,让我们这一代人把这个积累工作做下去。我看了以后很受启示,很受教育。希望黄梅县把湖北黄梅戏的旗帜理直气壮地举起来,把我们的黄梅戏弘扬得更好。
杜海波(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该剧是省委宣传部坚持正确导向,把握主流价值,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全省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氛围下产生的又一部精品力作。省委宣传部将在该剧的二轮、三轮播出及宣传造势、充分发挥它的社会价值、文化传播方面,尽力配合有关方面做好工作,力争让这部电视剧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於可训(著名文学评论家与文艺理论家、武汉大学教授):这部剧的播出,让人们从邢绣娘、邓文滨和剧中那些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黄梅人身上,看到黄梅所特有的一种民风民气、民情民性,和黄梅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精神。希望黄梅把所特有的精神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提升黄梅的精神文明,促进黄梅改革开放的发展。同时电视剧中融入许多的黄梅元素,扩大了黄梅的文化影响,树立了黄梅的公众形象。
杨俊(全国政协委员、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看完这部电视剧后,我在日记中写道:把生命气质和艺术气质结合起来,才能引领这个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也就是德艺双馨。在剧中邢绣娘身上就体现出了这种朴实的情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