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冬之语 于 2012-11-21 21:59 编辑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是一首被广为传唱的宋词,细腻的笔端下写出了深深的相思,如果不知道这首词的作者,会以为这首饱含深情的词出自一位闺中女子的手中,可实际上,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的词人李之仪,当然是男性。 宋词向来侧重儿女风情,清新绮丽,也难怪在李之仪的笔下能够把这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相思刻画得如此细腻与旖旎。能够写得出这样动情词的人想必也是一位真正懂得爱的人。在李之仪的人生中他也确实遇到了这样一个让他感爱到爱,懂得爱的人,除了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之外,他与她相遇后的作品也录于《姑溪词》词集中。 说到李之仪,不得不提到苏轼,不得不说苏轼对李之仪一生影响极大。李之仪是苏轼的学生,他不仅学到了老师的文采,也学到了他的风骨。《四库全书》称李之仪的文章“神锋俊逸,往往具有苏轼之体”。他的诗词文章写得好,除受苏轼的熏陶、指点外;在官场上,也正是因为他对苏轼的忠诚,让他一生在官场上命运多舛。 李之仪是一个真正的文人,他没有象那些只为了自己的前途而放弃心中的道义,在苏轼困难的时候离开或是落井下石。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受到排挤,颠沛流离十余年。对苏轼的流放,李之仪甚为不平,他积极联系一些旧日好友和官员在朝中活动,以图苏轼早返京师。同时,他把自己的思念、书函远寄黄州。但却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番情义,李之仪在官场上遭到御史石豫参劾,说他是苏轼的幕僚,被勒令停职,直到宋徽宗大赦天下时才得以重新出仕。 文人总是天真与完美主义,李之仪重新踏上官场后,却不想得罪了蔡京,被除名编管太平州,也就是发配到现在的安微当涂,由地方官管制,那一年,他五十七岁。也在那一年,和他相持一生的妻子还有儿女五人相继染病亡故,自己也差点生命病死去。在近知天命之年的时候,李之仪是既无前途,又丧偶无嗣,孑然一身,所谓的命运多舛也不过如此吧。但也许是文人的那份傲骨,在李之仪遭遇这般人生的不幸和打击后并没有放弃好好生活,而是在游青山、在欣赏四季的变幻中,他活了下来,并还写出了大量的佳作。 无论多么艰苦的生活,对于热爱生活的人来讲,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在一次文人聚会上,李之仪结识了杨姝,这个改变了他以后人生的那个女人。杨姝曾在一次聚会上为被贬的诗人黄庭坚弹奏韩愈的名曲《履霜操》,这一义举为当时文人所称赞,李之仪也是欣赏的。两人相识后,对诗词共同的爱好,对时局共同的看法,使两人忽略了年纪的距离,两人相爱并成为知已。遇到杨姝,并拥有那份带来希望的爱情,李子仪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在杨姝的陪伴下,李之仪写下了众多歌颂爱情和田园风光的诗词歌赋。那一首《卜算子相思》,也是为杨姝而作。 杨姝还为李之仪生下儿子和两个女儿。老来得子的李之仪,欣喜若狂,对儿女疼爱有加。据当涂县志记载,李之仪在当被贬至当涂到去世,时间长达近二十年。后遇赦复官,授朝议大夫,却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称鹅溪)为缘,自名“姑溪居士”。想来,也正是因为晚年在当涂遇到了杨姝,让他不再留念官场,而是留在了这座给了他幸福的地方。 一生推崇至情至信的李之仪,生活终是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结局。这首为爱情所写的词从此流传千古,终于留下了最美的有关爱情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