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社区辖区范围东起湖滨路南端,西至原市工业学校,接新华东路,南起青龙路,北至西街的宝丰商场。其中的墈头街是大冶城区最古老的街道之一。
据说从明代起,墈头街就逐渐发展成为大冶地区小商品集聚地,街道两边店铺林立,货物琳琅满目,每天车水马龙,人流如织,被誉为大冶的“汉正街”。
随着年代的推移,墈头街存在不少隐患,交通拥堵、沿街危房、路面破损等问题,给和平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
60年来,和平社区居委会始终秉承服务于民的宗旨,深深扎根老城区,细心处理社区繁杂事务,深入街头巷尾了解居民疾苦,在1.9平方公里的区域里,老城区的变化可圈可点。
背街小巷面貌大为改善
始建于1952年的和平社区居委会,见证了老城区的繁华,也目睹了老城区的衰败。特别是墈头街,房屋破旧,道路狭窄,背街小巷路面坑洼难行。
今年7月,和平社区投入36万元资金,对社区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使得背街小巷的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善。
每天,只要天气晴朗,72岁的敖合心老人就会搬条小凳子坐在巷口晒太阳,和她一起的几位老人,有的择韭菜,有的打毛线,有的带孙儿玩耍……
“要是以前,我们根本不敢出门,晒晒这把老骨头。”敖合心说,从她家出来有一处陡坡,经常有行人滑倒,如今,陡坡被整修为水泥铺就的一级级阶梯。
“这片老城区人流量大,背街小巷的硬化、亮化及排水设施严重老化,部分路段、片区不同程度存在有垃圾死角,搭建雨棚、板房等脏、乱、差现象。”正路过此地的居民黄马季跟介绍说,经过社区综合整治以后,路好走了,脏、乱、差的现象也大为改善。
把惠民政策送到居民家中
今年66岁的廖连珍,儿子下岗,儿媳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女儿离异,杂病缠身。这些年,他们一家四口人就租住在墈头一套40多平米的老房子,生活异常艰苦。
“家里一下子遭遇那么多不幸,一家人的重担全靠廖连珍1000多块钱的退休金支撑,每年还要承担2600元的房租,想想就让人心酸。”据和平社区专门负责低保工作的李克莉介绍,在经济适用房刚开始申请的时候,社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廖连珍,帮她家申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金。
前段时间,居委会工作人员来到她家,通知她准备些材料。“我也不太清楚这个惠民政策,也不清楚要准备哪些东西,后来还是居委会多次上门讲解,帮着我们准备材料,认真的教我们填写申请表。”正在居委会交申请表的廖连珍说,多亏了社区干部帮忙,为她家争取了每月800多块钱的补贴金,为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
和平社区书记朱彩霞说,和平社区是个老城区,贫困人口多,每当惠民政策下来,她们都会想着那些急需帮助的居民。据了解,和平社区居委会目前给35户居民申请了经济适用房,2户居民申请了廉租房,51户居民申请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租赁补贴金。
“把阳光和温暖送到贫困家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朱彩霞说,每当看到居民露出灿烂的笑容,说了一句温馨的话语,她就是觉得扎根社区的“小巷总理”们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大家都来谈谈大冶各个角落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