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记者 姜博) 博士生,足球运动员,这两者在中国好像并不会被相提并论,也似乎无法搭配。但是,能在中国足坛兼具这两种身份的只有一个人,他就是我们黄石的孩子杨阳。
22日,央视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栏目,专题播出了北京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生球员杨阳的故事。作为中国足球历史上最高学历的球员,杨阳找到了踢球和学习之间的平衡。昨日下午,27岁的杨阳在电话中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拥有高学历,他对足球的理解更深视野更开阔 昨日下午,电话接通后,操着一口黄石话的杨阳放下手头上正在做的事,爽快地答应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杨阳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就有过职业运动员的梦想,但受到挫折后再次返回校园。“在校园里我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我一定要感谢黄石二中的校领导和足球教练余涛。”
“博士代表一个名头,更多的人会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到你身上,但是自己会有更多的压力和更多的责任。”在杨阳看来,校园给自己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学到的知识多了,对足球的理解也不一样,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对一些技战术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也要强一些。”
杨阳认为,从学校里走出来的球员,更多地接受了更为系统的教育。这种教育可能不是直观地体现在分数上,而是对人格和心理健全发展的教育。
在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除了球员的身份,杨阳还有个身份就是队里的兼职翻译。但现在,最要紧的是自己的博士生论文。“现在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研究室里,不过又要踢球又要学习,确实有些累。但是很充实,这都是我的目标。”杨阳笑着对记者说。 关注家乡球队,认为学习和踢球可以相辅相成 杨阳告诉记者,小时候,他就很希望黄石能有一支属于自己的足球队,然后能够效力于家乡球队,这都是他儿时和队友们的梦想。
“现在,黄石有了湖北华凯尔足球俱乐部,我就一直在关注这支球队。”杨阳说,湖北华凯尔队内有很多球员是他的朋友。华凯尔能在组队第一年就从乙级联赛升入甲级联赛,确实很不容易。“因为我经历过冲甲的过程,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我都明白。”杨阳说。
当记者告诉杨阳,目前黄石的校园足球开展得十分火热,很多小孩子愿意踏入绿茵场时,杨阳一下子来了兴趣。
在杨阳看来,校园体育是未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一种新的模式,要真正让广大青少年都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校园中选拔人才,这也是体育运 动健康发展的方向。
杨阳表示,黄石有着很好的足球氛围,所以小学、初中、高中都应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足球体系,并一层一层地衔接在一起。“踢球和学习并不冲突,而且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杨阳说。 即将赴英国留学告别绿茵场非常遗憾 “不过有件事,确实让人感到遗憾。”杨阳在电话那头叹了口气。当记者询问时,杨阳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在明年的中甲赛场上,他将无法与家乡球队过招,因为他要前往英国留学。
“下个月就走,要在英国待1年。”杨阳说,这或许是自己第一次在媒体面前确认自己今后的动向。“能够帮助北理工队成功保级,我已经很满足了。而且,很多人认为从事体育的人未来去做其他的工作会不适合,我想通过自己适当改变一下外界的看法。”他还说。
“到时回国后我就不会再踢球了,但是肯定还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参与足球。因为我热爱足球,也希望家乡球队能在中甲的赛场上走得更远。”杨阳说。
那么在杨阳的足球生涯中,哪个进球和哪场比赛是他最为难忘的呢?
“最难忘的进球,当然还是2006年北理工冲甲关键战中我的那个头球,就是那个球,帮助北理工成功冲甲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而2011年深圳大运会上与日本的那场淘汰赛,则是杨阳最难忘的比赛,“大家都说我长途奔袭50米后的那个进球很精彩,我自己也觉得。但是,没有帮助中国队战胜日本队,我相当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