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武当大兴,丹江口怎么办?》 文/武当散人
《武当大兴,丹江口怎么办?》(以下红色的部分为本人回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产业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旅游产业随之火热起来,武当大兴是抓住时代发展机遇的产物。因此,原来代管武当山的丹江口的几个网民,躁动起来,大呼收回武当山,由湖北省或中央直辖。发展丹江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头脑不能发昏。
旅游经济是不冒烟的产业。发展旅游业是世界经济理性做大的必然。中国经济发展与否,丹江口武当山必须紧紧围绕保护丹江口水库、发展武当山旅游为核心!
丹江口网民理性申讨回复丹江口直管武当山是顺应时代的必然!不存在昏庸与否。
一、丹江口以前浪费了武当山这一宝贵资源,短期内也不可能与武当山合并
这个时期中国大陆旅游业才刚刚起步,不存在丹江口浪费了武当山的旅游资源问题。
另外,在武当山下的老营,有武当山仿古一条街、武当山索道、丹江口也和原来的郧阳地区举行过“武当武术擂台赛”、柑橘节等活动........这些活动和旅游项目均在丹江口直管期间产生的,因此,不存在丹江口浪费武当山青春期的说法!
从历史上来看,秦汉以来,都是均州因武当山而显,这首先有个主次问题。丹江口在80年代、90年代也有机遇,但浪费了,甚至在世界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虽然武当山为均州文史增光添彩,但是没有均州孕育,就没有武当山!
在历史上,武当山之所以发达,一方面就是因为均州发达的水运条件,才有了武当山的!武当山上的建筑材料在600年前有那件不是经过均州城上的武当山?
另外一方面,武当山之所以在方圆地区产生效应,也还是依赖于均州城的辐射。
武当山在世界上造成‘恶劣影响’一说,纯属无稽之谈!
80年代,武当山和中国大陆各地一样,有做小生意的,也有举办武术的学校,甚至是发廊,请问,这个时期中国大陆那个地方没有?
原作者的说法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解放初,武当山为均县第四区,后改为草店区、草店公社。1968年因丹江口水库拦洪蓄水,区址从草店迁往老营(即今武当山),1980年更名为老营公社。1984年更名为武当山镇。198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为发展旅游事业,正式决定开发建设武当山;1980年7月13日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筹备处;1981年,成立由省、地、县有关同志参加的“武当山风景区建设领导小组”,副省长田英任组长;1982年4月成立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处。1985年初武当山镇同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合并,1986年底分开。1993年12月,局镇第二次合并,改称武当山局(镇)。1997年8月湖北省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将湖北省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与湖北省武当山旅游风景管理局、湖北省武当山旅游局合并。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为正县级机构。改称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赋予县级管理权利, 由十堰市直辖,丹江口市代管。
这就是武当山为什么发展基础落后的根源。中国大陆有什么地方的旅游产业不是这样度过的?
在丹江口的代管下,武当山的旅游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最好年份才接待20万人次,和少林寺的风生水起相差太大,竟然把武当山遇真宫出租给私人武馆,一把大火,震惊了世界。2003年6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俞正声和时任湖北省省长的罗清泉亲自在武当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最核心的决定是:成立中共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工作委员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分别为十堰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与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赋予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独立行使县级政府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实行封闭式管理,全面负责武当山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6•17会议”还决定恢复“湖北省武当山风景名胜区建设领导小组”,现任组长是副省长田承忠。从此,武当山迎来了大发展。2011年,武当山游客突破了350万人次,2012年会突破400万人次。
不知道原作者羡慕河南少林寺吗?武当山与河南的少林寺综合比较,不知道要逊色多少,真是活不知羞。
少林寺的一年学习少林武术的青年、以及旅游的游客比武当山到底多呢还是少?
再说,少林寺已经步入‘市场经济的报应’了,原作者仍然在坚持武当山经济发展为首要目标,这分明是违背道教‘内敛’的特点,难道,当今天下我们已经到了只认识钱,不认识人的地步了?
现在有一点可以肯定:丹江口和武当山合并是一个方案,但不可行。一个,丹江口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质,武当山主要是发展旅游;更重要的一个是,武当山的旅游发展也才刚起步,正需要集中精力进一步加快发展,还顾不上、也还没有实力带动丹江口。
武当山不是和丹江口合并,而是理顺行政体制——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镇。
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的实际地位会下降
恰恰相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丹江口的实际地位不但不会下降,而且更加的重要!
别的不说,一旦送水北京,丹江口将派重兵把守,没有了武当山,北京仍然是首都,而没有了丹江口(工程),北京必须迁都!丹江口与丹江口工程紧密相连。
丹江口地位下降说,就是不认同武当山行政体制回归丹江口人的忘恩负义德行之体现。
历史上均州因武当山而显,现在和将来,丹江口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而名。实际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库区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名气,但也给发展带来了很多限制。对丹江口而言,随着2014年的通水,其重要性甚至还会下降,因为渠首在南阳邓州的陶岔。陶岔没有建好之前,领导视察都会去丹江口,陶岔建好之后,肯定都会去陶岔,至于还会不会绕到丹江口,不好说。为什么河南、南阳对修建丹江口到陶岔的高等级公路兴趣不大?
这个还是错误的!历史上就是因为有了均州,武当山才出的名,虽然当时曾经有武当山与均州并列的时代,但是最终以均州取代武当乡、并且2000多年。
丹江口以前大坝发电为主,通水后以库容、防汛为主,发电就比较少了。三峡大坝对宜昌的带动作用,除了上千亿的投资、稳定的发电效益、重要的航运通道,更重要的是清洁的电力。当今时代,电力资源还是紧俏资源,因此全通等一大批企业会落户宜昌。而丹江口大坝对于丹江口市而言,一个是大坝加高投资不大,二是移民护水限制发展,三是发电减少,四是渠首在邓州陶岔。更何况,大坝管理局也好,水源公司也好,都属于汉江水利集团。汉江水利集团现在都在积极向外拓展业务,搬迁总部,通水后在丹江口,也就剩下了一个水利调度,至于水源公司的利润,肯定是国家统一分配。
虽然送水北京后,丹江口城区的高耗能的企业、以及汉江集团经济形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不完全,丹江口届时影响与日俱升,流动观光人口更加的多,城区的旅游经济更加的完善。
丹江口库区范围很广,不仅仅丹江口市。如果把丹江口库区比作一个大水缸,那么丹江口市以后则只是一个可以防汛、调节库容的挡板,而水龙头在河南邓州陶岔。据说在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确保库区水质长期稳定达标的同时优先支持规划范围内的县市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规划范围包括河南、湖北、陕西3个省43个县(市区),其中以河南省邓州市、淅川县、西峡县和湖北省的张湾区、茅箭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8个库区(市区)为核心,同时将邓州、十堰、安康、汉中、商洛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发展。
但是,管理丹江口水库的机构、以及核心控制工程毕竟在丹江口!请不必杞人忧天!
所以,从保护水质的角度来看,丹江口脱离十堰直辖是不可行的,因为保护水质需要越统一管理越好。同时,丹江口的发展,也还需要十堰的带动。更何况,通水后丹江口市的地位在库区相比之下甚至还会下降。
很对,从保护水源的角度考虑,丹江口不会脱离十堰,而是密切和十堰的联系,包括陕西的汉中、安康以及湖北的十堰和河南的南阳地区,成立丹江口武当山水利旅游经济特区!
丹江口、武当山即使那几位网民让他们合并直辖后,会发现也离不开十堰市的扶持。道理很简单,“”无工不富“。2011年,武当山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6亿元,而十堰市2011年工业产值虽在全省不算很高,也有1000多亿。海南省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交通非常便利,气候四季皆宜,但它的GDP能排全国第几?神农架的GDP也才过10亿。全国排名居前的城市,有哪个是只靠旅游产业的?更何况,一些世界旅游胜地真正致富的,是依靠旅游产业而深耕起来的产业链。
丹江口只是受到东风集团的恩惠何来十堰扶持之说?如此表述,那么,丹江口的电养活了十堰城!
至于神农架的经济问题,一方面是山区交通条件的限制,一方面是湖北旅游产业落后的体现。
一个国家、地区有自己的特点,丹江口武当山必须做大、做好旅游产业。发展工业会受到限制。
不知道你是要逆天而行发展工业,还是顺应时代需要发展不冒烟的旅游工业?
三、丹江口将来怎么办?
丹江口将来的发展,除了自身努力,还需要借助外力,也有一些有利条件,但关键是自身。一个是心态要正确,更重要的是自身要积极努力。同时,要依靠外力,那么态度要好,像现在这样一味瞎闹腾只会败坏丹江口的形象。
丹江口将来的发展不仅要依靠自身、也还是需要借助外力,世界上大多数的城市经济均如此。
1.与老河口、谷城合并的希望很小。丹江口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水质。老河口、谷城没有丹江口发展那么多限制,而且老河口、谷城有比较好的农业和工业基础。
丹江口将来与谷城、老河口,甚至是淅川的合并机会不是很小,也许很近、也许遥远。这个是靠以上两省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规模所取决的。城市接近了,到了一定的时间合并的几率就很大。
2.和邓州区域联合发展,困难重重。从修建丹江口到陶岔的高等级公路就可以看出。通水后,邓州陶岔的渠首地位那是显而易见的,凭什么让你分一杯羹?
这个仅为河南的媒体宣传而已,丹江口的水送往北京后,沿途的首先得到恩惠的是河南、河北。最后才是北京和天津。难道得到我的奶水者不该让我分羹吗?
3.工业上,还是自己的老子亲,依靠十堰的东风商用车扩能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六里坪那一块,还是作用很大的。在丹江口附近区域,也只有十堰、襄阳的工业实力突出一些。而襄阳的汽车工业,尤其是乘用车对丹江口的带动作用不好说,但十堰的商用车的带动作用还是比较大的,连范常委都要求老河口借助十堰东风商用车扩能的机遇。
要知道,和老子亲的先是爷爷——丹江口。没有爷爷丹江口的强势工业动力——水电。不知道儿子——十堰在哪里?
当今天下,经济发展不是完全依赖区域的遥远与否,关键是取决于属性、以及经济利益比较。东风集十堰基地,难道会舍近求远,不买丹江口地区生产的价廉物美的产品,而远渡重洋去卖昂高贵的汽车配件?
4.服务业上,还是自己的兄弟亲,依靠武当山发展库区旅游业。武当山大兴带来大量游客,就怕你没有好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现在武当山太极湖、郧县郧阳岛都急着赶在2014年通水之前建成临水设施。从策划看,丹江口市的武当村还是有吸引力的,但武当村谈了好几年,但愿能早点建成。
服务行业上,还是顾客亲!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了顾客后得服务业就不叫服务业。
5.农业上,还是自己的亲戚亲,依靠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为京津受水地区提供绿色食品。但前提是你要有。扶贫,要扶得起来。
农业上,不是靠亲戚,而是靠自己。北京的老板愿意掏钱100元钱在丹江口买一斤的汉江鱼,前提是日供应10000斤,如果你可以保证,北京的老板就愿意来买,如果不可以保证别人自然就不愿意来。这就是农业生态需要产业链,什么东西形成规模后,有可靠的质量保证、可靠的购买力做后盾,不需要亲戚说!
记住一句话,发展是自己干出来的!国家扶贫的目的是解决贫困,而解决小康、大康还得看自己。输血只是救命,活得好最终靠自己造血!丹江口还是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但最终还看自己能否抓住机遇、能否实干!否则,2003年的一把火,只能是让武当山抓住了机遇,火了武当山,而最终自己只能像现在这样怄火!
历史是有高潮、低潮之分的,凡是不要太绝对。2003年的一场大火让武当山却实抓住机会,是一场与丹江口中断了2000多年的情节10多年,骨肉割舍者将永远顶子历史的耻辱柱上!
原作者有的分析算是‘有理’但是无据!
首先,请明白:要明白600年前武当为什么要大兴?
其次,请明白:武当大兴是依赖什么样的一个平台?
最后,请明白:武当大兴600年之际,没有丹江口的帮衬,难道是一个完美的大兴?
丹江口网民随便一句,均可以列举丹江口直管武当山的历史必然性,唯有武当山行政体制上依然归附与丹江口,武当山才有灿烂的明天。
没有了丹江口后的武当山是不大兴的真实体现!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