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335|回复: 2

患尿毒症,一个幸福的家没有了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4

378

主题

5377

帖子

6694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6694

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1-29 12: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112985311311.jpg
      (东楚晚报)记者 梅子 文/摄
  31年未谋面的同学,当再次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激动,高兴,还有由衷地感谢!”11月28日,下陆铜花社区居民熊文胜家来了3位特殊的客人,这些人是他31年没有谋面的同学。那一刻,他们紧紧握着手。
  
   31年未谋面的同学来看望他
  黄石市民冯先生和徐鹏等与下陆市民熊文胜曾是黄石市工业学校下钢分校的同学,自从1981年毕业之后,他们就一直没有见过面。
  前一阵子,冯先生突然得知同学熊文胜患有尿毒症多年,而且家里因病致穷,全家陷入困境,他立即与徐鹏、张良平两位同学相约到熊文胜去看望。
28日,他们三人来到熊文胜的家。曾经年轻的小伙都已步入中年,大家在见面的那一刹那,并没有陌生感,他们紧紧握着手,脸上露出熟悉的笑容。“徐鹏,良平……”熊文胜仍然记得他们三人,冯先生看到患病的熊文胜手拄着拐杖,整个屋子都堆满了旧衣服、废纸箱和塑料瓶等杂物,心里涌出一阵心酸,大家赶紧将事先凑好的3000元现金塞到熊文胜手里。
  
   年迈母亲拾荒为他治病
  “家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旧衣服、破纸箱呢?”熊文胜道出了实情,为了给他治病,72岁的母亲夏细容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到楼下搜垃圾桶,将居民丢掉的废品捡回家,父亲则在家里负责整理分类,将废品卖钱,凑点医疗费。
  熊文胜病了5年,母亲就这样捡了3年。而那些旧衣服,都是隔墙邻居不要了,送给他们穿的,几年来,熊文胜及家人从来没有买过一年新衣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
原本,熊文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妻子,还有可爱的女儿。可是,5年前,他突患尿毒症,之后又因脑溢血患上癫痫病,这些病改变了他的命运。妻子忍受不了家境的突变,离他而去,留下年幼的女儿。熊文胜每月需要6000多元的医疗费,这还不包括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年迈的父母身上。
“可是,年幼的女儿哪知家人的困境呢?她经常问奶奶,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到外面吃早餐,而自己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早餐。”熊文胜每次想起11岁女儿说的话,都会默不作声。而母亲夏细容每天早晨在煮面条或汤饭时,都会多打两个鸡蛋,一个给熊文胜补身体,一个留给孙女儿,两位老人平常很少吃到鸡蛋或肉片之类的荤食。
  
   市医保局:可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手续
  其实,熊文胜心里最难受。他是多么想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啊!去年,他特意将户口从黄冈转回下陆,为的是能在黄石相关部门办理医疗优惠手续,可是由于医保和养老等关系不能转回,而在黄石、黄冈两市之间,医保卡也不能通用,本来可以享受医保优惠政策,他却还要“打折享用”。每次看病的钱,他都是自己先垫出来,一年后再到红安县当地医保部门报销,而且还扣除了相关手续费用,这无疑给他加重了负担。
  黄石市医保局副局长熊先国说,这属于个案,像熊文胜这种情况,他的医保和养老等关系都无法转回来,暂时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除非他有工作单位,由单位接受。不过,他可以到红安县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手续,按有关政策,在黄石选择两家医院就医,即可享受医保,但必须到红安县当地医保部门进行报销。熊先国还告诉记者,黄冈属于武汉城市圈,在不久的将来,会统一实行“新型社会保障卡”,即把原来的社保卡、医保卡功能全集中在一张卡中,这张“新型社会保障卡”便可在各城市中通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陆娟说,目前,黄石市新社保卡信息采集工作已经启动,但没有开始发放,这张“新型社会保障卡”由全国统一发放,今后随着全国社保信息联网,将会方便参保者异地住院、看病和跨地区转移资金等。
  (亲们,看到这位年迈的母亲,为儿治病而早起拾荒的场景,您愿意伸手为她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献一份爱吗?如果您愿意,请拨打15072076955(甘记者)或6537777与我们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10-28 22: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熊文胜今到央视录制节目

2013-9-10 8:21:00  来源:东楚晚报   我有话说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记者 梅子)今日上午,下陆尿毒症患者熊文胜和“拾荒母亲”夏细容将登上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录制节目。昨日,远在北京的熊文胜告诉记者,在北京他遇到了一位好心医生,才能顺利透析,到上节目那天,他会保持好的状态为母亲唱一首歌。
  5日从黄石出发,熊文胜一家五口人(熊文胜、熊文胜的母亲、父亲、妹妹和女儿)于6日下午到达北京。由于一路奔波,熊文胜感到身体支撑不住了,“快找医院透析。”母亲夏细容担心儿子的病情。
  整个下午,在父亲和女儿的陪同下,熊文胜找了几家医院,由于医院人满为患,透析的机子都排满了人。“不能等了!”熊文胜的父亲看到儿子难受的样子,急得满头大汗。在北京电力医院里,熊文胜碰到一位姓李的医生,该医生得知熊文胜来自湖北黄石,且即将要上《向幸福出发》栏目录节目,为保证病人能有一个健康的状态上节目,这位医生立即四处联系,最终帮熊文胜联系到了国济医院。
  在该医生的介绍下,7日上午,熊文胜得以顺利透析。前天,熊文胜还带着母亲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北京天安门,这让母亲夏细容非常高兴,“如果不是被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邀请,也许妈妈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来到天安门。”熊文胜说,是东楚晚报和央视帮他母亲完成了一个心愿,也帮他完成了一个梦想。今日上午,熊文胜将在央视《向幸福出发》栏目录制节目,现场唱一首《母亲》,献给最爱最亲的妈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29

4267

主题

3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7475

IP属地:湖北省恩施州

发表于 湖北省恩施州 2013-10-28 22: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心故事】古稀母亲拾荒救病儿【图】
2013-10-28 22:02 上传
下载附件 (38.29 KB)



楚天时报讯 日日追逐着社区90多个垃圾桶,逐一细细翻找,只为搜到任何可卖钱的废品。
    隔三差五奔波往返在家与医院的道路上,只为延续病子的生命。
    在黄石市新下陆铜花社区,不少人都认识这个每天穿梭几十个楼栋间捡垃圾拾荒婆婆。
    然而,却鲜有人知,这样一位年过7旬的婆婆,却与老伴负担着治疗身患重症的儿子每月3000多元的医药费开支,同时还供着孙女上学。
记者田城摄
夏细蓉走向下一个拾荒点
阅读提示
    日日追逐着社区90多个垃圾桶,逐一细细翻找,只为搜到任何可卖钱的废品。
    隔三差五奔波往返在家与医院的道路上,只为延续病子的生命。
    在黄石市新下陆铜花社区,不少人都认识这个每天穿梭几十个楼栋间捡垃圾拾荒婆婆。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样一位年过7旬的婆婆,却与老伴负担着治疗身患重症的儿子每月3000多元的医药费开支,同时还供着孙女上学。
古稀婆婆日行20里拾荒筹钱
    婆婆名叫夏细蓉,今年71岁,原大冶有色冶炼公司一家矿厂(数年前倒闭)的退休职工,现居黄石市新下陆铜花社区。
    49岁的儿子熊文胜自2007年得了尿毒症以后,供职的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自来水公司为他办理了内退手续,休养在家至今。
    “除了有尿毒症,他还有脑溢血和癫痫病,多次差点死掉。”夏细蓉介绍,儿子熊文胜从2007年病退回家后,每个星期都要到医院去做2次血透,每个月医药费高达6000多元。“医保报去一部分,一个月仍需3000多元的开支。”
    她说,2009年儿子因突发脑溢血,抢救12天后奇迹生还。因儿子的病,她家已经花去20多万元。“儿子在家动不了,我和老伴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全用于治病,仍然不够,而且还有很大的缺口。没法子,我只好捡垃圾卖。”
    夏细蓉捡垃圾始于2009年夏。“退休前我和老伴都是厂里的干部,最开始拉不下面子,怕丢人,就藏了一个塑料袋,看到可以卖钱的瓶子就赶快捡起来。”
    后来,还是有邻居发现她在捡垃圾。铜花社区一位姓李的老大爷得知她家情况后,鼓励夏细蓉大大方方的捡,“有什么好害臊的,儿子病了,做父母的要尽责任照顾,我支持你。”他还发动周围的邻居,谁家有破烂,都会主动给她送过去,不要钱。
    从此,她和老伴熊大勤便放开了,一直在社区捡垃圾。她负责捡,老伴负责在家整理分类、并运送到废品站卖钱。“这个社区有好几十栋房子,每两栋房子之间的距离约50米,90多个垃圾桶分布期间。”熊大勤掰起手指一算:老伴夏细蓉每天除了3餐在家,其余时间都在不停走路,捡满一袋子就送回家。“平均下来,一天至少要走20里路。”
    尽管夏细蓉捡垃圾非常辛苦,但拾荒的钱仍所得无几。“夏天是垃圾多的‘旺季’,矿泉水瓶子尤其多,一个月能卖300来元,而冬天垃圾少,一个月挣200元钱还要努力。”熊大勤说。
一家4口捡菜吃了2年多
    11月14日下午3时许,新下陆铜花北路。
    夏细蓉正佝偻着腰在一个垃圾桶中捡别人丢弃的菜,是一堆已变了颜色的蘑菇。
    在记者劝说下,她有些不舍地将蘑菇倒回垃圾桶。“现在菜这么贵,怎么买得起?”她说,“前段时间,小白菜卖到4块钱一斤,我家开支一天都不要10块钱,心疼钱啊,只能捡菜吃了。”
    据了解,从2009年至今,她家的菜绝大部分都是从垃圾桶中捡来的,极偶尔的的时候,她会带很少的钱去逛逛菜市。
    记者在她家看到,一笼颜色有些泛黄的馒头已经蒸好了,这是她和家人的晚饭。“这个也是捡来的。”她不好意思地笑。
    见到有人来,一直躺在床上的熊文胜穿好衣服起来。“开始我不让母亲捡菜吃,可是,她一说到钱,我一下就哑口无言了。后来,我要求她捡菜的时候严格一点,太脏了就不要捡回来,怕有毒。”
    说到此处,熊文胜将目光移到别处,良久不语。
    夏细蓉说,她家早上基本上都吃面条。“1.9元/斤,4口人每天早上要8两左右。”因为儿子严重贫血,孙女小熊长身体需要营养,她额外为他们每天各准备一个鸡蛋。“这样的生活我们是习惯了,可是小熊有时候也会问我,‘奶奶,早上能不能不吃面了?’”夏细蓉说。
担心去世后儿子无人照料
    因为做手术,熊文胜右颅骨被取掉了,头顶右边一部分凹了进去。“医生说不能将颅骨装回去,害怕血管破裂。现在我躺床上一会儿,这块地方就鼓起来,一起身,这块地方又凹进去。”
    他撸起袖管,手臂上都是透析后针管留下的伤疤。“如果父母不管我,我活不了几天。”
    其实他早就想过要自杀。“去年春天一个早上,孙女想吃油饼。我买了6个,花了3块,老伴就怪我花钱大手大脚。”夏细蓉说,因为这个,她与老伴拌了几句嘴。“我儿子听到了,就说当初为什么要救他,不如死了算了,闹着要自杀。”
    她不断抹泪说,不该在儿子面前争吵。记者注意到,一旁的熊文胜眼泪跟着流了出来。
    如今,与熊文胜结婚8年的爱人已于2009年10月和他离婚。“她跟我能图啥?要身体没身体,要钱没钱。看不到希望了,就让她去寻找她的幸福吧。”熊文胜叹了一口气,眼泪再度流出。
    夏细蓉坦言,现在她很怕死。“我们两个糟老人,如果其中一人先走,儿子的生活就更难了。”
记者田城 文/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