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楚晚报)记者 梅子 文/摄
31年未谋面的同学,当再次见面时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激动,高兴,还有由衷地感谢!”11月28日,下陆铜花社区居民熊文胜家来了3位特殊的客人,这些人是他31年没有谋面的同学。那一刻,他们紧紧握着手。
31年未谋面的同学来看望他
黄石市民冯先生和徐鹏等与下陆市民熊文胜曾是黄石市工业学校下钢分校的同学,自从1981年毕业之后,他们就一直没有见过面。
前一阵子,冯先生突然得知同学熊文胜患有尿毒症多年,而且家里因病致穷,全家陷入困境,他立即与徐鹏、张良平两位同学相约到熊文胜去看望。
28日,他们三人来到熊文胜的家。曾经年轻的小伙都已步入中年,大家在见面的那一刹那,并没有陌生感,他们紧紧握着手,脸上露出熟悉的笑容。“徐鹏,良平……”熊文胜仍然记得他们三人,冯先生看到患病的熊文胜手拄着拐杖,整个屋子都堆满了旧衣服、废纸箱和塑料瓶等杂物,心里涌出一阵心酸,大家赶紧将事先凑好的3000元现金塞到熊文胜手里。
年迈母亲拾荒为他治病
“家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旧衣服、破纸箱呢?”熊文胜道出了实情,为了给他治病,72岁的母亲夏细容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到楼下搜垃圾桶,将居民丢掉的废品捡回家,父亲则在家里负责整理分类,将废品卖钱,凑点医疗费。
熊文胜病了5年,母亲就这样捡了3年。而那些旧衣服,都是隔墙邻居不要了,送给他们穿的,几年来,熊文胜及家人从来没有买过一年新衣服,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
原本,熊文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有妻子,还有可爱的女儿。可是,5年前,他突患尿毒症,之后又因脑溢血患上癫痫病,这些病改变了他的命运。妻子忍受不了家境的突变,离他而去,留下年幼的女儿。熊文胜每月需要6000多元的医疗费,这还不包括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年迈的父母身上。
“可是,年幼的女儿哪知家人的困境呢?她经常问奶奶,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可以到外面吃早餐,而自己从来没有在外面吃过早餐。”熊文胜每次想起11岁女儿说的话,都会默不作声。而母亲夏细容每天早晨在煮面条或汤饭时,都会多打两个鸡蛋,一个给熊文胜补身体,一个留给孙女儿,两位老人平常很少吃到鸡蛋或肉片之类的荤食。
市医保局:可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手续
其实,熊文胜心里最难受。他是多么想为父母减轻一些负担啊!去年,他特意将户口从黄冈转回下陆,为的是能在黄石相关部门办理医疗优惠手续,可是由于医保和养老等关系不能转回,而在黄石、黄冈两市之间,医保卡也不能通用,本来可以享受医保优惠政策,他却还要“打折享用”。每次看病的钱,他都是自己先垫出来,一年后再到红安县当地医保部门报销,而且还扣除了相关手续费用,这无疑给他加重了负担。
黄石市医保局副局长熊先国说,这属于个案,像熊文胜这种情况,他的医保和养老等关系都无法转回来,暂时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政策。除非他有工作单位,由单位接受。不过,他可以到红安县办理异地居住就医申请手续,按有关政策,在黄石选择两家医院就医,即可享受医保,但必须到红安县当地医保部门进行报销。熊先国还告诉记者,黄冈属于武汉城市圈,在不久的将来,会统一实行“新型社会保障卡”,即把原来的社保卡、医保卡功能全集中在一张卡中,这张“新型社会保障卡”便可在各城市中通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陆娟说,目前,黄石市新社保卡信息采集工作已经启动,但没有开始发放,这张“新型社会保障卡”由全国统一发放,今后随着全国社保信息联网,将会方便参保者异地住院、看病和跨地区转移资金等。
(亲们,看到这位年迈的母亲,为儿治病而早起拾荒的场景,您愿意伸手为她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献一份爱吗?如果您愿意,请拨打15072076955(甘记者)或6537777与我们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