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油条哥炸的油条很受欢迎 今年,坚持不用复榨油的保定“油条哥”刘洪安在不经意间蹿红网络,其实啊,在我们沙市的梅台巷,也有一对坚持十五年都不用隔夜油的油条夫妻,那就是邓花平夫妇俩!很多人都说曾亲眼看见,每当中午收摊时,邓花平夫妇都会把将整锅的剩油倒进下水道里!这是真的吗?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搞噱头吗?记者这两天对“油条夫妻”进行了一番“明查暗访”。
早上七点,记者来到沙市梅台巷,邓花平夫妇的早点摊已经开始经营了,记者用一元钱买了一根油条品尝,色泽金黄,口感松软。慢慢的顾客越来越多了,有位阿姨一个人就买了十根。邓花平说,她与丈夫经营这个早点摊已经有十五年了,生意一直不错。 
十五年坚持不用隔夜油 家住梅台巷的鲁大爷是这家早点摊的常客,他每天都会带着小孙女来这家早餐店买一根油条。鲁大爷告诉记者,邓花平夫妇的油条比别家的大,味道也好些,而且还吃得很放心。 记者发现,邓花平夫妇的油锅旁放着一桶大号的元宝牌桶装油,桶里的油还剩下一半,另外一半已经倒进了油锅里,邓花平隔一会儿就会往油锅里加一点油。
邓花平告诉记者,从前年起,他们就开始使用两湖市场星源公司配送的这种品牌油,每次配送五桶,基本上是一天一桶。以前他们用的是散装色拉油,也不重复使用,因为隔夜油会影响油条的色泽与口感。

中午十二点,记者再次来到这个早点摊,只见早上那桶新开封的三十八斤装的油桶里,只剩下薄薄一层油了。这时买油条的人明显少了很多,邓花平炸完最后一根油条,就把油锅里剩下的油舀进一个铁桶里,然后把这整桶剩油全部倒进了旁边的下水道。邓花平说今天收尾时刚添加了煤,由于火太大,必须要多加点油,所以今天倒掉的油格外多一些,有十二三斤。在收尾的时候生意越好,剩的油会越少,但哪怕最少的时候,倒掉的油也有七八斤。

荆州之声记者周良成采访“油条夫妻” 邓花平夫妇早年在仙桃老家务农,后来到四川、恩施等地卖过三年的锅块,1997年来到沙市梅台巷经营这家早餐店。这十五年来,夫妻俩坚持不用隔夜油,通过诚信经营,得到了顾客的认可。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还有一个女儿正在读大学二年级。 
电视媒体采访油条夫妻 编后:
这对平凡的“油条夫妻”,经营的是自己的良心、幸福的生活。他们不会高谈阔论,甚至面对记者的话筒时还会害羞,但他们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道自己不愿吃的脏东西,别人同样会避而远之。所以,他们选择了做良心油条。
有人会问,“良心多少钱一斤?”,做“良心油条”会不会赔钱?邓花平夫妇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如果想要做,付出不用太多。不但不会赔钱,还会赚钱。只要道德底线向上提高一点,生意不会变差,甚至会更好。 有“良心油条,放心食品”,就有“黑心油条,忧心食品”。如何不让老百姓“绕道十里吃油条”,除了靠经营者自律,食品卫生监管部门更应该主动出击,认真履行监管职能。放心油条成为一件稀奇事,该脸红的绝不仅仅是食品生产经营者。(荆州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