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门槛(张才富) 在仙桃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俗语,叫做“门槛都跨成了马鞍子形”,说的是找人办成一件事非常的不容易。再如“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意思是说,人们活到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了,是很不吉利的一道“坎”,会“挡命”。容易在此年纪时老去。其实这句俗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半点科学根据,但却有一段颇不平凡的来历:孔子是七十三岁死的,孟子是八十四岁死的,也就是说普通百姓,是超不过圣人的寿限的。乡间传说,闯过七十三这道“坎”,一准活到八十四;一旦过了八十四,还会更长寿。 门槛,也称门坎,是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门槛本意是挡雨水的,后来引申了,指事情不顺利或不称心、坏运气或窘迫的处境,也叫一道“坎”,常用口语如“没有过不去的坎”。 老沔阳(仙桃)的民宅多为青砖瓦房,俗话说“粉墙如打箍”,四周墙壁用石灰粉刷得雪白,平屋脊、直屋檐、翘脊头、尖垛子、雨搭子、屋檐画、石敢当…..是屋就会有门,老沔阳民宅一般开有大门、后门,侧门(大门左右耳门,也称朝天门);是门就得有门槛,也称大门槛、后门槛、朝天门门槛,当然也还有房门(卧室门)槛。 老沔阳民宅所选用的门槛,在我的印象里,大致为两种:一种是木门槛,另一种是石头门槛,至于后来出现的用水泥砂浆去预制的门槛,那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有的。旧时,茅棚的民宅、商铺的营业场所的门槛,以木门槛居多;只是有钱人建造的四合院、一般农户建造的二间或三间的砖瓦房,才选用石头门槛。 江汉平原的老沔阳地域无山,不是石门槛产地。那时交通又不便利,购买石门槛还得到京山、钟祥等地,走水路运回,很不容易。所以石头门槛,只是少数人家的民宅才会有,石门槛也成为一个家庭富裕的象征。 “小伙子跨过门槛都可以吃三碗”。说的是年轻庄户人的饭量大,“人是铁,饭是钢”嘛!俗语中的“跨出门槛”,应作为人不是在自家来理解,短时间的离开了家。门槛,给人一种家里家外的感觉,它是内外区域的界线。门槛也具有它独特的文化,在过去,对门槛的认识很不一般,也有不少讲究。人们认为,门槛具有遮挡污物和避邪的作用,门口横上一道门槛,象征着竖立着的一道低矮的墙,将一切不好的东西挡在门外,以保一家人的平安幸福。 门槛分固定和可移动两种,一般以固定门槛儿居多。而一些商铺为了顾客的出入方便,都用的是随时可拿动的门槛,到晚上生意打烊时,放下带槽的门槛,然后去固定一块块店门,扛起门杠。 按老沔阳的礼俗,送客一定要送出门槛之外的台阶,目送客人远去。如果不牵着手将客人送出门,则是对客人的一种不敬,被视为失礼。过去还有不能踩门槛的习俗,但小孩子可以坐,可在门槛上玩耍,夏天里也可以匍在门槛上睡觉。小孩踩蹋门槛,据说是不长个子;大人踩蹋门槛,也有犯了“家神”的说法。“月母子”则更不能跨过别人家的门槛去串门,若是踏进了别人的门槛,说是她下辈子要替人洗门槛,也会给别人家带来霉运,而引起两家争吵。“做改”(破译)的方法,就是牵牛到“月母子”家的堂屋里用犁去耕。 在老沔阳,人们建造房屋都十分讲究,从选择风水,破土动工、安门上梁,落成谢土直到进宅居住,都也一整套的风俗习惯。如房屋落成后,要请风水先生“安坛”(安抚神灵),给东南西北四方神圣拜祭,最常见的是在房屋的墙上画有风水镇物“石敢当”图案。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石敢当的历史相当久远,相传在黄帝时代,蚩尤登太山而渺天下,女娲娘娘要制其暴,于是投下炼石,上面镌刻“泰山石敢当”五个大字,蚩尤看了甚怒,要毁坏此石块,却不能损任何一角,只好怅然遁逃,黄帝见状才四处设置“石敢当”。
石敢当是避邪之物,设置“石敢当”是用来化煞。新台新屋建地如果曾为坟地、宰场、牛马行等秽地不“灵醒”(洁净)时,就可以用石敢当镇压,以抑秽避凶。 在老沔阳,有些地方有这样的陋俗,就是在自家门楣上挂一面镜子和放有一把小弓箭,向着外面,镜子的正面光滑明亮用以照人,背面多镌以美丽的纹饰,是吉祥之物。人们俗称“照妖镜”。按旧时说法:门对窗、窗对门不吉利,在自家门前挂面小镜子,就可以破掉那不吉利,驱邪避难,扫除霉运。结果对面的那家也信这个,立刻打起来了。最后双方都挂了照妖镜。说是镜子照到对面,会使对面的人得病。我是不相信的,但相信一条:好心人总会有好报!究竟这巫术法器或避邪之物的由来,难以考证。 过年大门上贴“捉鬼门神”就不一一去详述了…….. 门槛,老沔阳的匠人谓之“地槛”,也把门上方的过桥横木叫“天槛”。不管是天槛还是地槛,在起屋的木瓦匠去安放时,主家要请风水先生施法,还要举行简单的仪式,天槛上写有“百无禁忌”的红纸条,插红旗、敬神放鞭炮,由此可见这门槛的重要。 流行在老沔阳的大门下的石门槛,多为青石制作成的长方体条形。较长的门槛约一米八左右,高在二十公分相当。至于说谁家的门槛高,绝对不是说的这石头门槛的高度,而是说的是这家的高官厚禄。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石头门槛,用脚一跨,就迈过去了。石门槛的面为鲫鱼背,两头支撑大门下端的户枢的条石叫“门枕”,与门槛等高,左右二门枕砌成迎出墙体一部分,也叫“门墩”,正好一屁股坐下。 老百姓家的门槛面、门枕,石匠的雕刻与那些达官贵人门当户对的门槛相比,简单许多。旧时官宦人家的门槛,借物寓意所雕刻的植物、动物、人物和文字应有尽有,且制作精美,雕工不俗,题材广泛,比例协调。余生晚矣,在我所看到的门槛中,如我家大门的石门槛,其雕刻门槛面只有两根平行线,平行线中间刻有古明钱图案,两门枕的上面是岁寒三友,门枕的迎面是动物图案双龙戏珠。细想起来也只能是这样了,普通老百姓也没有那么多品味的讲究,只知道这门槛好看就买了回来,更不会去谈什么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对人生的要求了。 门槛具有浓重的民俗色彩和艺术性,也是老沔阳民宅建筑艺术的精华。门槛告诉我们,做一个守规矩的人。不然就会“乌龟爬门槛——早晚得栽根头”。人的一生有许多“门槛”等着你去跨,举例社保这道“门槛”,对于很多市民来说,对什么起付线并不十分清楚。其实,这就在享受医保前,需要先支付的一种个人承担费用,大可称为是我们要“跨”的“门槛”。月月交、年年交,得连续交满十五年…… 小时候,我站在的门槛上,仰望天空,想着自己的理想。也许自己脚下的鞋子是极其“低贱”的东西,踩上去损害门槛的法力,老天才惩罚我一辈子也跳不出“农门”。农民永远是农民,农民永远跳不出农门,即使你跳到了城市,也只是个农民工:门槛下的砖头——踢进踢出。(2012.11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