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枫林渡 于 2012-12-4 16:41 编辑
梅兰芳大师去世已经五十多年,人们对于他的痴恋热度却始终未减,这的确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知道梅先生是位戏剧大师,相对于扬小楼,张君秋等等名家来说,梅兰芳的运气怕是好得不能再好。特别是旧中国,但凡有钱看过京剧、或懂得京剧的人们,都把梅先生捧成奇人。他出过洋,专门为美国总统演过专场。尽管“洋鬼子看戏”是“傻了眼”,到底引诱得美利坚合众国的一把手昼思夜想琢磨着想和他接吻!正因为有此艳遇,梅先生获得了“博士”头衔,使得梦寐以求的莘莘学子也不得不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正因为有此耀眼的光环,在他一九六一年死后,硬是把当年为孙中山备而未用的阴沉木棺材带进了坟墓。 一个唱戏的艺人,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何以享此殊荣?若论演出,鲁迅先生这样评价过:“我们没有见过林黛玉,不知道她长什么样。看了梅兰芳的剧照才知道,原来脸大大的,嘴唇厚厚的。”如此的形象,不会有人认为林姑娘是一位天仙般的美女,因此而挽救了许多的单相思。 一九三七年的“七七”事变、特别是上海抗战暴发之后,当时的知识界、艺术界以及所有的热血男儿都积极投身抗日救国前线,抱着誓与侵略者一拼到底的决心拿起刀枪。在延安、在晋察冀、在风雪迷漫的白山黑水之滨,到处传颂着中华儿女的英雄事迹。然而,我们的梅博士却是留在了大上海。报纸上说他留起了胡子,为的是不给日本鬼子唱戏。让人不明白的是,即不积极抗战,又不好好唱戏,名燥一时的大博士到底唱的是哪些一出?笔者不禁要问,不唱戏难道就是抗日?嘴上长出胡子就成为好汉了么?况且,日本占领下的大上海暗无天日,不为日本人办事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身首异处,魂飞天外;要么洋鬼子根本就不懂得京戏,看了也是“傻了眼”白搭功夫。 梅兰芳在上海那段时间很难说清楚,单就他平安吉祥地迎来光复就是一笔糊涂账。人们知道,大汉奸张士群不近女色,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京戏,特别爱听梅博士的《贵妃醉酒》。这么一位横空出世的人物在上海,梅博士敢吐半个“不”字么? 张爱玲是一位作家,因为填饱肚子而背上了汉奸的骂名。这不仅因为她名气小,更因为她有个卖国贼的姥爷李鸿章。梅先生出身清白,因此才得以名扬天下,说到底还是因为众多的“粉丝”维护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