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1
少校
阳新上将
 
- 积分
- 13084
IP属地:广东省中山市
|
本帖最后由 仙岛人家 于 2012-12-28 09:45 编辑
又到韦源口 作者:文聿
“韦源口,我们又来了!”
当我又一次站在韦源口的江堤上时,朋友的忘情高呼,让我猛然意思到:我游玩过的地方很多,一般也就一次,少有重复,韦源口却是常来。想想看,每年的秋天我都要去的地方,也就是韦源口了。
这个中原因,除了同事的盛情,款待鲜美的大闸蟹和江鱼外,那里的大片芦苇和沙滩,那沙滩上赤足行走的红衣女郎,那芦苇边欢快野炊的年轻人,那别开生面的沙滩排球赛,都是那般新奇律动的刷新着你的眼睛,令人心情愉快。还有那江堤内,退水后的草地上幸福偎依的恋人,那嬉闹追逐奔跑的孩童,那静坐持杆的垂钓者,那悠闲放养的牛群,这些不加任何修饰的原生态,构成了一幅幅恬静迷人的画卷。更有那连通内湖外江的大冶湖大闸,那农家院里采摘密橘的欢声笑语,无不叫人留恋忘返。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这些还不能算是让我每年都去的原因,在我的个人情愫里,韦源口独特的地理位置所延伸的极俱历史特色的神秘,所形成的独一无二的极俱幽默活泼的河口话,还有那纯朴、包容随和的民风,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
在黄石和大冶地区流传有一句话:“船到韦源口,顺风也不走。”这话说的是过去旧社会的时候,许多商人行船到了韦源口后,就是顺风好赶路的日子,也要在此靠岸逗留一段时间。为什么呢?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那里的妓院多。商人们离家舍妻,凶险未卜,上岸消遣小憩,以解鞍马劳顿。我想这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戏言,但它却给韦源口增添了几分神秘。
我第一次到韦源口就是带着这分神秘和几分猜测的心情而去的。但是令我失望的是,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码头,更没有想象中的商店、旅馆、妓院、赌场等繁荣的产物。韦源口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临江小镇。在那里,你能看到的就是一条和中国任何一个普通乡镇一样的大街,所不同的是这条大街的尽头,向右连着四顾山和傍山而建的能过大货船的大冶湖大闸(即四顾闸),向左连着大闸用于防涝排洪的直通长江防洪大堤的缓水区大坝。看来传说和现状差距甚大,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它的兴趣。
透过“船到韦源口,顺风也不走。”的风流艳情说辞,我们可以想象,昔日的韦源口是何等的繁华与热闹,定是一个车来船往,商贾云集,物流频繁的货运码头。那么,这种景象为什么看不到了呢!是纯属谣传,根本不存在?还是沧海变迁,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渊源令其消失了呢?翻开大冶县志,证实了我的想象与猜测,解答了我的疑问。
韦源口处于黄石、阳新、蕲春三地交界之处。上靠黄石,下联九江,背依阳新,地理位置优越。原来有一条河叫韦源河,大冶湖就是通过这条河流入长江的,韦源河入长江口之处,故名韦源口,又称河口。河口的东面,即今天的东湖下街是行政中心,河口的西面是繁华的商业区,明清时代这里就是一个繁华的码头,商店、旅馆、妓院、赌场、货物繁多,是客商云集的地方,他们大多是做生意或购物,当然也不乏赌博或嫖妓等。清末民国初年,由于江水泛滥,行政中心被迫内迁至韦山脚下,即今天的韦源口镇中心。由于近代洋务运动兴起,张之洞为保证汉阳铁厂的资源,创办了大冶铁矿,选址大冶的黄石港区(即今天的黄石市黄石港区)做码头,这样黄石港码头的地位日益重要,韦源口西面的黄石市因此日益兴旺,于是韦源口的经济地位也逐渐衰落消失了。我在想,韦源口人那听来让人感觉极俱幽默活泼的河口话,那纯朴、包容随和的民风的形成,是和它已经逝去的那段辉煌的历史分不开的。聪明智慧的韦源口人还能创造奇迹吗?明年我还去韦源口,因为有份期待总在我的心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db7daa0100yrql.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