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绿都十堰 于 2012-12-7 21:09 编辑
“数字十堰”项目通过验收 网上逛车城即将实现
发布时间: 2012-11-25 09:04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特约记者秦燕、通讯员阿甘)11月24日下午,数字十堰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三维建模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数字十堰”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应用中心副主任刘小波、中国测绘研究院副院长王权、湖北省测绘局副局长何保国、武汉大学教授朱庆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十堰市副市长成佳刚等出席验收会。
所谓数字城市,是通过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城市房屋、桥梁、人口等众多信息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通俗的说,是将我们眼下生活的城市按原状搬上网。
逛“数字十堰”如同看科幻大片
验收会上,项目组向大家展示了“数字十堰”三维建模成果,逼真的效果让大家惊叹不已:我们的视觉犹如外星来客,快速接近色彩斑斓的地球,穿过大气层,准确停留在十堰城区上空。随着鼠标的拖动,我们从牛头山上俯冲而下,飞临人民公园,掠过重阳塔,悬停在人民广场上空。放眼望去,脚下群楼错落有致,道路纵横交错,山城相得益彰。银都大厦、体育馆、武当国际园、商贸大厦……无论是建筑比例还是外观颜色,一切都非常真实自然,画面清晰得如同电视专题片,甚至连一些小区屋顶安装了多少太阳能热水器都一清二楚。
“刚才大家看到的是飞行模式,现在我们切换一个车行模式。”随着项目组操作人员的解说, 投影画面上出现了一辆黄色的小汽车,由文化宫向公园路匀速前进。由于去掉了真实环境中的车水马龙,画面中的道路在白色标线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宽阔、洁净。抬眼望去,行道树、路灯杆、红绿灯、阅报栏、路边店铺招牌……除了没有车和人之外,一切现实中的场景都以“原貌”出现在眼前。
眨眼之间,小汽车就来到了人民公园门口。“我们还可以游客的视觉来体验。”话毕,一个年轻女孩的背影出现在画面中,随着她走上台阶、穿过大门,步入公园,重阳塔、动物园、仿古长城……想去哪就去哪,随心所欲,比真的逛公园还过瘾。
32万幅实景图片造就逼真效果
据介绍,2011年2月,北京四维益友信息技术公司承担“数字十堰”三维建模项目的生产和管理,项目内容包括十堰市中心城区105平方公里的三维精细建模、149平方公里地形三维(DEM+DOM)制作和场景制作、集成。这一规模仅次于武汉,在全省市州中名列第一。
“我们的核心技术是一种叫DMI的实景可量测影像,这是一种新型地理数据产品,它以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城市实景影像的方式来直接反映制图物体以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了所要量测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包括了与之有着物理相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信息。”据北京四维益友公司人员介绍,为确保建模的精确性和真实性,项目实地采集运用了十堰市城市纹理图像32万余幅,保证场景效果与实景照片一致。根据不同应用要求,项目组已经制作完成1:500、1:1000、1:2000、1:10000四种版本,其中1:500的分辨率高达到0.1米。
当然,任何技术都不可能做到完美。因数字城市三维建模技术需要采用大量实景图片,必然带有时间烙印。“数字十堰”中运用的32万余幅实景图片,绝大多数来源于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的航拍资料,因此展示给大家的是当时的十堰,而不是实景实况。这就需要在后期的管理维护中,不断更新补充新数据。今后,航拍可能越来越频繁,一年一次,甚至半年一次。
“数字十堰”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我们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参与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由于DMI具有高精度、富信息、直观易用、获取快捷等优点,可从中提取数字城市所需要的多种类别的海量地理信息、自然资源信息和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应急和公共安全等提供可靠依据,又可进行数据的挖掘,更好满足管理与决策上的高级应用。
另外一个是体现在行业应用层面。例如,当前我市正在开展的“三违治理”工作,运用“数字十堰”技术后,所有违章建筑、违法用地、违法开山将无所遁形。“数字十堰”项目对我市网格化管理也可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工作人员用鼠标点击主城区任一套住宅的数字三维模型,电脑上就立即显示该房屋内住着几个人、分别是谁,还能查出该家庭拥有几套房等信息。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无需专业知识判读,轻点鼠标,即可随心所欲地畅游车城大街小巷,可以实景逛商场、实景看房,甚至未来可以实时查看路况信息、公交运行情况等。
据了解,“数字十堰”项目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下一步我市将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提供资金保障,制定政策规定,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确保信息使用安全规范,力争早日让新技术、新成果造福十堰,造福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