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散文、随笔写作 邹剑川 武汉某书商和我共同谈过一个选题,关于历史的。要我半年或者一年交稿。我私下里认为,也同文友商量过,这种命题的枪稿,没有千字300元不划算。中国报刊、网络、公关江湖规矩,命题、半命题枪稿起步价千字300元。 书商说给我开高稿酬,可以考虑千字100元,吗的,千字100元,写15万字,那不才15000元。写本书才15000元,对不起俺的身价。 自由撰稿人圈子里的人攒书,都是把报刊发够了发懒了的稿子,汇集在一起弄个集子玩。当然不会是自费出书,而是出版社商业化运作,千字30、60、80、100元的无所谓。反正这些稿子都全国报纸、杂志发表过的,一般也都混到了千字300到500元稿酬。非常NB的写手,一篇稿子可以发几百家报纸,我没这功夫,我卖得最好的稿子,也不过十几、二十几家报纸。不过如果以价钱计算,我卖得最好的稿子,千字可达万元。嘿嘿,获奖获奖再获奖嘛。 所以俺这稿子一直没动笔,况且我觉得那书商不靠谱,做图书的,拖欠稿费的多了,图书编辑或者商人,远不如报纸、爽快。中国报纸拖欠稿费得极少,拖欠稿费最多的是图书编辑。有些大牌出版社也玩隐瞒印数的事,所以版税有时候是个笑话。除了业内口碑较好的大文化公司,大出版社,那些小书商、小出版社不需要和他们玩。 俺以前是最不愿意写图书的,周期长,报酬低,一本书印10000本那叫卖得好的,好多出版社都不好意思印上印数。俺以前对于出书一点兴趣都没有。之所以有兴趣,还是因为朋友阿超做了一本卖了1000万册的书,彻底把劳资雷到了。虽然我知道长篇赚钱,但没想到这么赚钱。 散文、随笔、杂文、中短篇小说这些集子,如果不是名家,不是系列,不是有策划、炒作、运作,能卖4000本就不错了。也别指望发财、赚钱。我觉得既然有阿超这样的大牌编辑朋友,这资源不利用可惜了。再个黛黛是影视公司总监么,玩电影电视剧的,阿超出图书选题,策划、包装我,我操刀就OK了。黛黛运作影视改编、电视电影这块,不过那还是得长篇。 俺的历史散文、随笔系列,早构思好了。我参考了读客图书、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系列历史随笔,觉得传纪是个方向,历史人物传纪呢,不能太学术,用当年明月体和读客体,结合人民日报2012年做的历史选题来玩。我某天晚上,给老婆说这事,讲诸葛亮,讲了几个小时,大约说了几万字吧。老婆听得津津有味。 其实呢,做轻微历史和文化,文笔通俗些,幽默些好玩些,读者是公务员、职员这些小爬虫,往职场、官场、情场上靠。读史可以明智。小爬虫们读历史,是为了实用主义,获得官场、情场、职场智慧了。说白了是功利主义的。难道他们真对祖国灿烂优秀文化感兴趣?当然劳资得做主流,当下主流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嘛,主流凸显十八大精神就OK了,这个没什么大不了的。弘扬历史文化,倡导国学嘛。作家一定要讲政治。 这书我现在就可以写完。我再考虑卖给谁。 那书商不靠谱。我写完了,卖给阿超得了。反正他现在是独立出版商,几乎是阿超文化公司CEO,他就是个书商。阿超不要,卖给阿平、八另、利民这些小牌策划人、小牌书商,都是熟人,中国是熟人社会,熟人不会黑我的劳动嘛。 要是都不行,那就只有一家家出版社投稿的,还是不行,那劳资就只有卖给自己了。 要是出版社不要,也没什么,劳资拆开来,卖给报纸、杂志。只要你投稿,总是可以卖出去的。东边不亮西边亮,中国报纸、杂志多了,19000家嘛。加上内刊估计10万家是有的。无所谓。 近期那什么新闻比赛终于结束了,我最近速度刷完电网中篇小说《工程》。 没必要把写作当回事,莫言自己说的,他写的东西随意的反而得奖了,认真写的当回事写的,反而没得奖。其实莫言写得最好的是早期中篇小说,红高粱、萝卜等。我不认为莫言的长篇很NB。例如贾平凹写得最好的是散文,其次是短篇,再次为中篇。贾平凹和莫言的长篇小说都算不得中国顶级、超一流当代作家。茅盾文学奖授予他们更多是终身成就奖。比如老贾几十年憋了口气,一个劲的长篇小说,茅盾奖评委实在是不好意思了。 在我有限的阅读和记忆力,我个人认为中国当代长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余华、苏童、迟子建、阿来、王安忆、陈忠实、王小波、范晓青、金庸、古龙、李敖、刘震云。在我读过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中,我觉得综合实力和成就最高的,应当是王小波、陈忠实、金庸、李敖、刘震云,这五个人堪称小说大师。 湖北的俺就不说了,作为湖北人,作为湖北作家,不评论湖北作家。当然池莉、方方、刘醒龙、邓一光、徐鲁、胡发云、晓苏等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家。 莫言、贾平凹是中国一流长篇小说家,但不是顶级和大师级的。贾平凹成就主要在散文,莫言成就主要在中短篇小说。莫言的散文写得劳资看了好笑。有些人说,因为贾平凹小说写得好,所以散文跟着NB。这恰恰说反了,贾平凹是因为散文很NB,堪称大师级,所以小说跟着NB。你读贾平凹写得最好商州系列小说,会发现和他写得最好的散文商州系列的渊源。我一直没弄明白贾平凹的老师到底是谁?他的文章里只能读出他喜欢庄子、苏轼,还有他自爆出自孙犁门下。莫言也是出自孙犁门下。 我对贾平凹的研究就是发现,他其实就是写地域,写民族,写乡土,民族的即世界,乡土的即世界,地域的即世界。但成功作家,都有吸取世界、外国作家的风格,和学习世界文学思潮的痕迹和经历。 坚持个性,坚持民族,坚持地域,坚持本色,学习西方、学习外国、融入世界潮流和视野,当然也要研究市场和读者。我22岁就认定自己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和茅盾文学奖,没那天赋,所以放弃文学了。 我觉得我今生可能最多就获得鲁迅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授予散文、诗歌集子和中短篇小说。恰好,劳资的文学偶像是鲁迅,茅盾,说实话,我从未当他是作家,他的书我一本没读过,他的散文,我觉得很一般。 至于他人品、为人的高尚和道德,我觉得那和文学无关。 谷未黄兴致勃勃弄了本散文集要去冲击鲁迅文学奖,我起先笑谷未黄自不量力,我曾在公开场合说谷未黄当下的诗歌也就一个省级报刊发表水准,当下的散文也就一个地市级报刊发表水准。但最近在九真山我听谷未黄朗诵了一首关于他奶奶的乡土的诗歌,看了谷未黄《长江文学》上一篇关于乡土河流的散文,如果这些是近作,我觉得谷未黄是有得鲁迅文学奖实力的。我认为谷未黄以乡土成名,然后颠覆自己,搞什么生殖器诗歌,行色散文、城市散文,玩TMD一堆概念,其实都是些稀烂的东西。但这个路子其实很对,譬如余华以传统现实主义成名,然后玩一堆稀烂的后现代、前卫小说,最终还是以现实主义奠定大家地位。譬如刘震云以新写实小说成名,玩一堆稀烂的先锋、前卫小说来颠覆自己,最终还是以新写实小说,以集成鲁迅的冷酷和荒谬的批判外加法国萨特、新小说派的一些手法,成就大家地位。至于刘震云的《温故 1942》,我个人觉得就是个垃圾小说,刘震云为什么玩这个,我认为他是太想得诺贝尔奖了,完全是迎合西方的重口味和审美标准和对东方文学的价值观。 诸如西方评委评选的亚洲诺贝尔奖得主,川端康成获奖作品是写日本艺妓的,妓女和日本人生活的。这是日本民族的丑陋面。再如大江健三郎的《性的人》、《我们的时代》完全是写日本人性混乱,滥交,思想混乱,法西斯以及极左思潮的。简直就是AV小电影加红色、白色恐怖的人间地狱。 冯导演搞《温故 1942》,是想冲级奥斯卡或者戛纳、金熊的,冯导毕竟还是个艺术家,还是有艺术追求的,但是弄个垃圾小说做剧本,没意义,这小说我早看过,我认为是刘震云写得第三烂的小说,第一烂的是处女座《塔铺》,第二烂的是《非梦与花朵》。 不过未来如果中国有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认为会下以下作家中产生,余华、苏童、北岛、余杰、贾平凹、余秋雨、迟子建、阿来、王安忆、陈忠实、范晓青、金庸、李敖、刘震云、黄仁宇。古龙、王小波死了,不在诺贝尔评委考虑范围内。余华、苏童、北岛、余杰可能性最大。 (3076字) 2012年12月9日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