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在古隆中失去呼吸
邹剑川
隆中,一个让中国人注目的地名。只因为一个叫诸葛孔明的人。当年他在这里种地、读书、学习、思考。潜伏于山野林丛之间,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他的名字只在少数名士之间流传,他的才略只和几个朋友探讨。这位中国历史上的大名人,已经成为中国智慧的化身,被神化。
中国的读书人、文人的精神偶像,也是最具魅力的文人代言者诸葛亮的青年时代就在几座不起眼的山丘和溪流间湮没。在乱世里,他是一条龙,但草莽林间里,他淡定从容,宁静度日。日出日落,一年一年过去了,时局在他心中,洞如观火,他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恰当的时间,等待一个人。
历史会在恰当的时候,选择恰当的人,安排恰当的相遇和际会。历史的关键转折点,往往让人匪夷所思。公元207年,汉室宗亲刘玄德,及其结义兄弟,关羽、张飞的三次造访,使得中国历史的进程拐了一个弯,为数年后笑傲江湖的一代枭雄曹孟德,面对满天大火,饮恨长江,埋下伏笔。
三国极具传奇和魅力,而诸葛亮这个鲜活的人物,更是三国传奇中的传奇,魅力中的魅力。
诸葛亮不是天才,但他有极高的志向,诸葛亮是个杂家,他通晓音律,好读诗书,对于政治、军事、天文、地理、阴阳、道术都有涉猎。
诸葛亮并非三国时期,最杰出的人物。但他无疑是幸运的,也是聪明的。幸运的是,他的老板刘备给了他足够的信任。聪明的他知道,效忠刘备,能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才干,并实现自己的理想。
诸葛亮的感人之处,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挽狂澜于即倒。荆州新败,刘备逃窜,他以孤身过江,说东吴,共抗曹操,成就三国鼎立之势。关羽失荆州,益州疲惫,夷陵之败,刘备精锐爪牙尽丧,他以一己之力平南蛮,以一州之力伐曹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最大的敌人,三国的智者司马懿,也称他为天下奇才。
诸葛亮是执着的,这和他早年的散淡和隐逸截然相反。因为在茅庐三顾之时,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组织,自己的理想。他并不愿意做一名农夫,而是要一展抱负,匡扶天下,恢复汉室,挽万民于水火。
时间在公元207年的某天似乎凝滞了,来自北方的风尘仆仆的沧桑中年刘备,和他的祖先刘邦一样,一次次的失败,仍没有绝望。他仁爱的目光投向了面前27岁的青年诸葛亮,这个传说中的卧龙,简单的交谈后,他们的手一定握在了一起。从此一生如鱼水、不相弃、生死共。这是伟大的友谊,也是彼此的信任。更是一种超越了时空的信仰和境界。
两个有着大境界的失意郁闷男人走在了一起。他们的背后还站着两个压抑很久的武者——云长、翼德。他们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北方,投向苍茫的中国大地。不久之后,三把大火将熊熊燃起,一个写入中国历史的传奇王朝蜀汉,即将诞生。
而今日的隆中,宁静幽远,松林岗,翠竹林,鸟鸣山间,鱼游溪水。时间在这里,很慢很慢,和那些静谧的雕塑一起凝固了。我们面对雕塑、祠堂、牌匾以及那些文字,在襄阳、在古隆中,几乎失去了呼吸。
(1158字)
2009年07月3日草于湖北襄樊樊城
发表于 湖北电力报、 京江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