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998|回复: 17

互联网提升神农架竞争实力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3

主题

620

帖子

1365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365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0 2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分析的对,现在网络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0 2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前天去松柏质检局办年检,午间吃饭,与电信向局长同座,请教了很多互联网的问题,也论及给红举村通宽带,俺希望明年春天红举村能够通宽带。说到互联网,俺其实一直在看神农架官网,即政府网站。既然想在神农架做一点事情,俺这种体制外的农民,也要了解一下官方的政策与动态,大抵可称之为区情罢。政府网站能有百万流量,神农架网站在中国这么多地市级网站中,一点不差,其实很多的政府网不是互联网,是蜘蛛网。这是俺的感觉,因为俺与新华网有过合作,所以从他们那里得到一些资讯。由此,俺有一个感觉,公家或者是个人,尤其是像俺这类草创时期的微小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推广产品。
     以俺自己为例,俺每天在微博上发数十条信息,多数也是神农架的花花草草,微博配图片。一片青山,云遮雾绕,脚下有茶园。最初的茶友是通过这些风光图片下单买茶叶的。有时候,俺也把神农架的水拍图上到网上。这些真实的生态图片,今茶友们神往。然后,开了淘宝店,现在正在冲钻。俺早晨最早的一个贴,已经成为格式:早晨。晴。阳光灿烂。自然醒。俺每天是睡到自然醒,以至于网友读多了,上贴说,买俺的书看,上面没有自然醒,不习惯。俺现在的粉丝有一万五千多,这些粉丝主要来自新闻界、出版界、文教界、金融界及企业经理人。一些层级低的粉丝俺给他删掉。废话半天,俺是说用网络来推介神农架及自己的产品,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举例说,很多外面的朋友问俺:在神农架能不能上网?或者上网方不方便?俺就回答:这不是在网上交流么?但真的要做到一个旅游度假之大区,村村通宽带,可能会给神农架度假增加很大的吸引力。现在的人已经不能离开网络,不止是娱乐,更是工作。比如金融圈的人士,只要有网络,他们在哪办公都一样。村村通宽带,网速不卡,这个基础达到,度假人可以大大增加。总之,要让外面人知道,在神农架哪儿都能上网,这能打消人来旅游度假的顾虑。
      同样,建设网站推广产品,配合淘宝店宣传,它具有范围广,投资省的优势。俺咨询了松柏的速递和公路运输等物流,都已经相当齐略。松柏可以作为神农架生态产品运转中心,也是一个精致的度假山城。作为自媒体的互联网,未来的营销驱趋势所向。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体,市场份额受到互联网的强大冲击。所以,神农架的发达的互联网一方面旅游度假者需要,一方面做宣传推广。今年俺在网上做神农架的旅游宣传少多了,往年俺每都要在天涯旅游论坛上神农架的专辑,因为有一个特缴版主的名份,可以上焦点图推广。今年精力主要花在卖茶叶上。当然,这是间接宣传,因为卖茶叶,也要宣传神农架的生态好。
      但是,互联网时代的宣传略区别于以前的宣传,或者直接说,不能做宣传,而是讲事。宣传易于引起人的反感,讲事则不一样。比如俺讲神农架的植物系列,就有很多人收藏,然后说,有机会一定来神农架。风光片需要,但是年年雷同,人就会产生神农疲劳。讲说神农架丰富多彩的生物,关注细节,才会引人入胜。俺在《广州日报》的专栏,每篇讲一个植物、虫子或动物,人看细节。明年可在《香港商报》开一个专栏,但不是篇篇讲神农架。这些传统媒体上稿,最终也能流布于网络。
       这是去松柏的突发的一点感想。现在的城市人,都开始通过互联网买菜了,因为速递业的发达,生活的方式正在改变。俺们足以跟着大时代的趋势而变。

DSC_0492.jpg
俺是天台山下铜山口之人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104

帖子

25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10 21: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幻 于 2012-12-10 21:10 编辑

古吃货,颠覆了我对文人的印象。别丢人显眼了,真的。清高一点好不,不要动不动炫耀和某某局长吃饭、某某区长要给你报销发票,某某大使馆夫人要喝你的茶。。。。。俗不俗啊。忍了好久了,别恶心哥了好不好,有点风骨好不?别太小觑众多网民了。你的帖子看了好多了,名不副实啊。大家笑而不语,你一个人还是表演呢。实在是恶心众网民啊。神农架人厚道,不忍说你,怎么自己也不自省一点呢。我忍不住吐槽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3 13:5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见青春 发表于 2012-12-13 12:56
您没有听说吗?动不动就删帖,这是神农架论坛包容我们,你如果直接点发广告,就只能坐等删帖,新浪微博, ...

谢谢。你的经验很有益的,包括俺和神农架的商友。俺的意思也是,大家一起探讨,如果将神农架的农林经济发展起来。《国际歌》里有一句俺以为很有益: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要靠自己。感觉这几年神农架奋斗多了,刚来时神农架时,听得多的 都是希望国家拨款,财团赞助。其实神农架每一个人富了起来,全神农架就富了。正如大家所说,神农架有生态,发展生态经济,个体和微小企业,正好做这个,大企业反而看不上眼。俺带过一些投资人来,人看不上这点小回报。
关于淘宝网,俺是自己建和自己做客服,因为俺需要这样的体验。俺的朋友圈中,有阿里巴巴高管,朋友让他们给俺推,俺没答应,俺觉得自己慢慢来,有体验。现在俺的淘宝网店平均起来日销售在1000元左右,主要销售红碎茶和绿碎茶,神农架的话叫茶末末。高端茶也走一些,但高端茶通过微博销售了。俺觉得论坛不让打广告不对,论坛是公共社区,广告有益于商家和消费者。神农架如果成立一个微小企业联合会,主推正宗神农架产品,俺相信会有好的成果。现在中国市场不缺物质,缺正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0 22: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幻 发表于 2012-12-10 21:06
古吃货,颠覆了我对文人的印象。别丢人显眼了,真的。清高一点好不,不要动不动炫耀和某某局长吃饭、某某区 ...

局长吃饭、某某区长要给你报销发票,某某大使馆夫人要喝你的茶。前面是你编的吧,俺说过意大利驻华大使夫人喝俺的茶,这不是炫耀,是一个事实,俺希望将神农架的茶叶打入这个领域,俺在神农架的生态实验的目标就是这个,难不成俺要写成在北京摆地摊卖你就高兴?再说,神农架哪个区长给俺报销过发票?这样自编就有辱神农架人了,如果你也算神农架人。本贴说吃饭时谈互联网,的确是吃饭时谈互联网,那你说应该怎么表达呢?网络时代,你觉得俗不可耐,你不看俺贴子好了,就像俺从来不看你的贴子一样。干嘛呢?俺这里希望大家把互联网重视起来,你不看主要观点,而将跟谁吃饭盯得那么紧,这有违俺发贴的初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104

帖子

25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10 22: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无幻 于 2012-12-10 23:36 编辑

古名人,你有名,当然看你的帖多了。我一直潜水多年,从不发帖,也没指望谁来看,这点跟你时不时蹦出来借神农架论坛宣传自己有别。今天忍不住出来喷一句,前面也不是编造,好像是你某篇讲从北京混不下去了,跟摆地摊差不多的境地吧。来林区什么的,多少官员哭着跪着求你来,还承诺给你报销来去机票什么的,只觉得您太把自己当那么会事了。。。。。大概是这么回事,时隔多年,记不太清,因为这么多年已经不再看古名人的帖了。这事儿有吧?怪我没说清楚,怎么就不是神农架人了呢。论坛骂架什么的,多低级啊。
据说你是文人,本人多看了几帖,发现很俗不可耐,恶心欲呕,我错了,我不该看。只因当初古名人名头太响亮。希望以后多拜读古打名人的大作,诸如什么吃了什么的感受,少点为妙。神农架不缺这号吃货。
套用张爱玲的话,你的帖子,都是“肚脐眼”写作,懂?远的不说,就单单以你此贴分析,动辄文化届、政界、商界。。神农架多少年前就可以上网了,你此贴是来宣传林区借网络提升竞争力呢,还是宣传你的淘宝店呢?这是神农架论坛容忍你,换个网站,这类广告贴早屏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1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营销与物流配套,这种电商时代的到来,对于神农架存在的交通较偏,产量较少的小规模经济提供了新的机会。比如产品在红坪镇,与在武汉汉正街,电商时代的距离差别正在缩小。稍有不同之处是物流的时间要长一些,保鲜难度大一些。这方面,即要求农产品的生产,需要考虑物流要素,因而生产优质精品尤为重要。当然,电商时代的诚信要求首当其冲,人才素质提升与经济发展并重。然,还是前面所提到,发展村际宽带网络,让深山老林的农民能在自己家里将产品卖到全国,这才是享受到网络网时代的福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1

主题

104

帖子

25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IP属地: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发表于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2012-12-11 16: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言论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1 19:3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午饭的时候,跟铺腐殖土的茶工讨论了神农架的茶叶种植。其中一位说,如果他再年轻一点,就也要跟俺学种茶,做生态茶叶。俺说,种茶倒是要一些年岁才好,太年轻了易浮躁,不安心。种茶是一个慢活,修心养性,你待茶树如何,茶树对你回报如何。最后的结点仍然落在宣传上,他们认为,他们的产品虽人不知道,希望俺帮助宣传一下。
      这里面仍然涉及到营销学,一个产品,偶尔宣传一两次,起不到什么效用,现在是买方市场,去年全国茶产量达到170万吨,今年还在增长,原因是各地都在扩展茶叶种植面积,三年后那些新增面积出产品的时候,全国茶叶产量还会大增。当然,这与神农架没有关系,神农架是高山茶,天然优人一等。一个产品的宣传必须持久的进行,像普洱、武夷岩茶,都由当地省市政府投入进行大规模的广告轰炸。神农架产量少,政府资金也有限,省里面要做可能钱会砸给宜昌。所以,神农架的茶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
    在网络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首先,你要做到在当地家喻户晓,当地不见得是产品目的地,但是当地人知道相当重要。然后推向自己预期的目标市场。据俺调查所知道,武汉就有许多卖神农架蜂蜜、茶叶和土特产商家,但是不是神农架人,俺就不知道了。泛神农架地区,很大的,还不能说人家就不是神农架。
    俺是说,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且至少要坚持三五年才会有成效。网络属于自媒体,设计好自己产品的文字、图片,最好是注册有商标,取得工商执照和生产许可证。卖自己的产品也必须要有,因为这是市场规范。然后,建一个淘宝店。淘宝店人人可建,不收费用。建了银行账户,支付宝,或网银。这就初步齐备了。但是,一般的淘宝店没有流量,就是没有人去。就必须再建博客、微博,以及去目标市场的论坛。与人交流。神农架人与人交流有天然优势,你一去就会有人问,神农架到底有没有野人。然后会问到如何到神农架,有住的地方没有,有没有网络。通过这些途径,在网上将自己的产品宣传出去。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产品的声誉就能起来。这工作农民能做,下网工人也能做,懂得特产的人,完全可以定向采购,在网店销售。俺之所以迟迟不推出特产项目,不是没有人要,是俺嫌杂了,特产利润低,俺的精力顾不过来。但是,如果谁能将特产做大,那也是利润可观的。
      进入电商时代,俺看到好多人买服装都上网消费。然而,网络不止是消费工具,它还可以帮助你创业。如俺这种从来没有做过买卖的人,过去还不屑于买卖的人,开一个淘宝网店卖茶叶,月销售额也过了3万元了。而且有很多回头客。因此,俺认为先建好村际网络,打好基础,有条件的乡镇,也不妨请请网络营销能手来做做培训。教给大家如何从网上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当然,俺不会讲网络营销,俺才起步,刚刚了解到通过淘宝销售茶叶,现在才面临冲钻。但是,林区锭么大,一定有这样的能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263

主题

1416

帖子

2704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2704

IP属地:湖北省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12-11 19: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觉得,介绍老干妈这个文章,特别值得现在正创业和准备创业的人读一读。老干妈,相信很多人都吃过,却不一定知道老干妈是如何做起来的。


【推荐阅读】你所不知道的老干妈
理财周报 申鑫 刘尧


    核心提示:①2009年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②创始人陶华碧目不识丁;③15年来陶从没改过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④15年她只贷过一次款;⑤“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

      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工人增加到200多人。陶华碧要做的不再仅仅是带头剁辣椒,财务、人事各种报表都要她亲自审阅,工商、税务、城管等很多对外事务都要应酬,政府有关部门还经常下达文件要她贯彻执行。除此之外,她还经常要参加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各种会议,有时还受命上台发言。

从部队转业到206地质队汽车队工作的长子李贵山得知她的难处后,就主动要求辞职来帮母亲。虽然此时的陶华碧已是小有名气的生意人,但她还是觉得李贵山辞掉“铁饭碗”来帮助她是“秀才落难”,故极力反对,无奈之下,李贵山只能“先斩后奏”,先辞掉工作才找到陶华碧,成为“老干妈”的第一任总经理。

有高中文化的李贵山,帮陶华碧做的第一件事是处理文件。一个读,一个听。听到重要处,陶华碧会突然站起来,用手指着文件说:“这个很重要,用笔划下来,马上去办。”

王武和谢邦银介绍,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需要签字的文件,陶华碧就在右上角画个圆圈——这是她从电视里看来的。李贵山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他在纸上写下“陶华碧”三个大字,让母亲没事时练习。陶华碧对这三个字看了又看,一边摇头,一边为难地感叹:“这三个字,好打脑壳哦(贵阳话:太难了)!”但为了写好自己的名字,她像小孩子描红一样一笔一划地整整写了三天。

有人问她练字的感受,陶华碧用她的“特色语言”总结说:“比剁辣椒难、比剁辣椒难”。三天后,当她终于“描”会了自己的名字时候,高兴得请公司全体员工加了一顿餐。

直到现在,“陶华碧”是陶华碧认识的仅有3个字。

 “我自己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

“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

1998年,在李贵山的帮助下,陶华碧制定了“老干妈”的规章制度。理财周报记者没能得到这份制度的原文,但谢邦银说他们没有员工手册,所谓的规章制度其实非常简单。只有一些诸如“不能偷懒”之类的句子,更像是长辈的教诲而非员工必须执行的制度。

就靠这样一套如美国宪法般没改过一个字的简单制度,“老干妈”11年来始终保持稳定,公司内部从来没有传出过什么问题。

“陶华碧有自己的一套,你可以叫作‘干妈式管理’。”贵州大学讲师熊昉曾作为记者多次采访过陶华碧,他说:“比如龙洞堡离贵阳市区比较远,附近也没什么吃饭的地方,陶华碧决定所有员工一律由公司包吃包住。从当初200人的小厂开始,‘老干妈’就有宿舍,一直到现在2000人,他们的工资福利在贵阳是顶尖的。”

在陶华碧的公司,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喊她“老干妈”,公司2000多名员工,她能叫出60%的人名,并记住了其中许多人的生日,每个员工结婚她都要亲自当证婚人。

除此之外,陶华碧还一直坚持她的一些“土原则”: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贵州过年过节时,有吃狗肉的习俗,陶华碧特地建了个养狗场,长年累月养着80多条狗,每到冬至和春节就杀狗供全公司会餐。

除了“干妈式”管理之外,陶华碧在公司结构设置上也有自己的特色。“老干妈”没有董事会、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只有5个部门,陶华碧下面就是谢邦银和王武,一个管业务,一个管行政。谢邦银笑称自己就是个“业务经理”,因为总要扑到一线拼命。

1998年开始,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地,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她说:“我是老土,但你们不要学我一样,单位不能这样。你们这些娃娃出去后,都给我带点文化回来。”

2005年,李贵山离开总经理岗位,总经理职位空悬了一阵后,职业经理人王海峰上任,现任总经理谢邦银时任总经理助理。而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李贵山在“下课”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只是挂名,不再参与公司管理。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而其长子李贵山离职的原因,一直是一个谜。

 “政府也很困难,我们不借了”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

2001年,为了进一步扩大规模,陶华碧准备再建一处厂房。当时,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找政府寻求帮助。南明区委很重视,立即协调建行给她贷款。协调好以后,区委办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到区委洽谈此事。

陶华碧带上会计来到区委,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三楼。因为电梯很旧,门已经坏了,陶华碧走出电梯时,一不小心被电梯门挂住了衣服跌倒在地。

陶华碧爬起来后,随行人员以为她要发火,谁知她却说:“你们看,政府也很困难,电梯都这么烂,我们不借了。”

随行人员还以为她是在开玩笑,她却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向政府借钱(编注:陶华碧不知道政府协调银行贷款是什么意思,以为就是向政府借钱),给国家添麻烦。真不借了,我们回去。”

创业期间,陶华碧从来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唯一的贷款是在她发达之后,银行不断托人找上门来请她贷款,却不过情面才勉强贷的。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陶华碧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就是想找我点利息钱嘛。”

“难道我还要怕假货吗”

孙国强现任贵州省副省长,他能和陶华碧顺畅地交流,可以用非常直白的话把一些经济学的东西说的让陶华碧能听懂,还愿意照着做,陶华碧发展过程中做出的许多重要决定,可能都受过孙国强的影响。

随着企业不断发展,“老干妈”品牌广为人知。但是,“人怕出名猪怕壮”。东西好卖了,仿冒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2009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

“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 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