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上尉
  
- 积分
- 4568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 费慧正在为母亲梳头。 |
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市石化中学女教师费慧毅然挑起娘家生活的重担,从老家将双双中风瘫痪在床的父母、下肢残疾的弟弟接到荆门照料,她的孝心,感动了学校老师、感动了所教的学生,也感动了小区邻里。日前,记者来到费慧家中,感受这个和谐家庭中的浓浓亲情。
孝顺女儿主动挑起养老重担
费慧原籍仙桃市胡场镇,1966年出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市石化中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语文教师。因其父母年近八十且双双中风致残,弟弟下肢残疾不能行走,三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作为大女儿的费慧主动承担起照料双亲抚养弟弟的重任,把他们三人接到荆门同住。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开支,也让费慧的家庭生活变得更加琐碎辛苦。
“父母和弟弟三人生活在乡下,因为年老、体残丧失了劳动能力,除当地低保收入外,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来源。”费慧告诉记者,2010年她把父母亲和弟弟一起接到了城里,此后三人的吃穿住行完全靠费慧承担。好在费慧的丈夫与女儿都很支持,一家人从不为钱的问题争吵。
“感觉累吗?”面对记者的询问,费慧只是淡淡地说了句“百善孝为先。这是我们当子女的应该做的。”费慧说,她并没有感觉到辛苦,看到自己的父母健在,每天还有机会陪着父母亲,她已经感到很满足了。
用孝心巧解父母思想疙瘩
因为从乡下来到城里,费慧的父母刚到荆门时,有很多不适应。首先是思想上担心,因为是投靠女儿,父母怕女婿给脸色看;其次是丧失劳动力尤其是生病后,生活不能自理,有种无法面对现实的烦躁;此外乡下相对开放的“散养”状态与城里相对封闭的“圈养”状态,也多多少少让老人感觉到了不习惯,有种“坐牢”的感觉。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如何开导自己的父母,让他们适应城里生活的呢?”记者询问。费慧笑了笑说,开导起来也确实挺难的,但是自己和父母相处时间长了,天天陪他们聊天,所以慢慢地就解开了他们的思想疙瘩。为了让父母安度晚年,费慧除了上班时间在单位外,其他时间全交给了父母。
母亲前两年因中风多次发作导致双目失明,半夜起床上厕所时,找不到拐杖就会摸着墙走,久而久之,原本洁白的墙壁上面就全是黑乎乎的手印子了。父亲为此常常责怪母亲。每每此时,费慧就会安慰母亲:“您多摸几次,我就会少陪您上几次医院,这不但没错,反而为我省了钱……”
在费慧的细心安慰下,父母亲的思想疙瘩也慢慢解开了……
精心护理让父母感觉幸福
在生活起居上,费慧一直做得很精细,每每有新鲜蔬菜上市时,她都会去买。听医生说佛手瓜蛋白质和钙的含量是黄瓜的2-3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瓜类,经常吃佛手瓜可利尿,可扩张血管、降压。她便经常去菜场买回家,变着法儿做给父母吃。
父亲的病情相对稳定些,还能自己照顾自己。而母亲就特别需要费慧的照顾了。“从穿衣服到梳头,喂饭,洗脚,擦身按摩,端屎端尿,都由我一个人承担。”费慧说。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点心情变化,费慧都了如指掌。冬季,她怕冷着父母亲,便在他们床上垫了一床电热毯,另外还要放上保温袋,她每天晚上会起床换保温袋。夏天,母亲不肯用电风扇,电风扇的风吹得母亲有点头痛。无奈,费慧只好用普通的竹扇帮母亲扇风。在炎炎夏日,她每天下午还要给母亲洗一次澡,换上干净衣裤。在她的精心护理下,母亲双眼失明之后从来没有摔伤过,身上也从未长过褥疮。
她的孝心感动着小区邻里
费慧的丈夫常年出差在外,女儿正在读大学,在父母病重必须住院的情况下,从医院到学校再到家里,全靠费慧一个人支撑。费慧的同学、朋友、学校同事等,能帮忙照顾的总是尽量照顾;甚至父母住院时同病房的病友及其来护理的亲人,也总是毫不迟疑地提供帮助。
如今,两位老人正幸福地安享着晚年,而费慧孝敬老人的故事在石化中学、她所在的小区也传成了佳话,正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每逢周末,费慧用轮椅推她父母出来“透气”的时候,小区的邻居、过路人,总是主动给他们让路、让位;上下坡的时候,总有人主动伸手帮一把。
她经常推着轮椅,弟弟坐上面,父母左右两边一边站一个。很多时候,市民会以此为背景留影。他们说,这是和谐感人的画面。
孝顺父母,不是想起来就打个电话或汇点钱,而是将父母接到身边细心照料日常起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