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不起的朝令夕改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个话题,相信大家都有同感。如今社会各个部门,朝令夕改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政令越来越短命,也越来越没有章法。早在2003年中考政治开卷,历史不考;中间几年语文、政治、历史都开卷;如今政治还是开卷,其他的科目闭卷考;明年听说政治又恢复闭卷。我不知道教育是进步了还是循环了。其他行业的朝令夕改则更荒唐。只执行了9天的江门“禁狗令”、8天即被叫停的“征收房产加名税”;还有近期屡屡出台又“落不了地”的行政令:“挂号不超10分钟”,“关舱门半小时内必须起飞”……这些变化叫人目不暇接,真可谓“一眨眼的工夫,老母鸡变鸭”。 中国一直在喊“改革”,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改革呢?朝令夕改也算真正的改革吗?我们不禁要打一个问号。 首先,改革不能不讲诚信。政府自己制定的政策,自己有随便推翻,请问政府的公信力何在?政府带头不诚信,如何要求人民诚信?早在几年前,大学实行国家助学贷款。然而,很多学校、农行与大学生签订三年的合同却只放一年的款。一句话,政策有变,又让大学生去搞生源地贷款。那时候,刚实行的生源地贷款业务还不成熟,但是你贷得到贷不到,他们不管。大学生毕业后,利息年年涨。当我们骂大学生不诚信时,就没有人问过农行是否诚信吗?制定相关政策的政府部门呢?如果说一项新政策出台,原来的政策统统作废,原来的合同统统撕毁,那么人民还敢相信政府吗?政府搞的活动人民还会积极参与吗? 其次,改革不能不要民主。早在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的先驱们就开始提倡民主,民主共和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是到了今天,我们敢说真正的民主共和到来了吗?如今的政府官员制定政策完全不考虑人民的意愿,完全是“拍脑袋决策”。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先拿到实践中去,执行不了再作废。前面提到的那些政令为何“落不了地”?不不就是因为最后发现执行不了吗?朝令夕改的不民主还体现在双方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政府这一方权利无限大,而基本没有什么义务。即使将来合同撕毁了,他们也没有任何责任,一句话“形势有变,政策有变”就搪塞过去了。而人民这一方,政策制定了只能机械地执行,政策改变了,合同被撕毁了,利益受损了,也没办法去维权。在中国,“霸王条款”数不胜数。我们经常看到大学毕业生与教育部门签订的资教合同,上面总是规定大学生如果违约了要受到什么处罚,却没有规定教育部门如果违约了要怎样。这就为教育部门的反悔埋下了伏笔。说不定过不了多久资教生待遇打了折扣或者资教制度取消了,大学生也毫无办法。 再次,改革不能不要稳定。中国不能不改革,但改革不能瞎改,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像前面提到的中考政治的变化,实在让老师、学生摸不着头脑,给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很多混乱。人民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动荡。像这样的折腾,很容易造成全民恐慌。人民如果总担心政策的变化会损害自己的切身利益,总是提心吊胆,还有心思认真工作吗?更可怕的是由于朝令夕改,有些活动做做停停,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隐患。中国的半拉子工程还少吗?计划五年建成的江西景德镇城市防洪大堤,修修停停。十年之后资金花去七成,浪费大量的资源,工程量却没完成一半,洪水几乎每年从缺口处涌入部分城区,当地群众频遭“被淹之苦”。我们无法想象,当地的老百姓这些年是怎么生活的。 人民不是改革的棋子,人民只能是改革的受益者。我们的政府不能不对人民负责,不能再这样无休止地折腾人民了。如果改革的结果是整个社会不诚信,民主进程倒退,全民恐慌,那么这样的改革只能是南辕北辙。 希望有识之士能和我一起呼吁,我们小老百姓已经伤不起了,恳请有关部门不要再朝令夕改了! 谢谢大家! 2012,9,24 作者:李灿 电话:13733560130 邮编:442215 地址: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竹坪乡竹坪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