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波在查寻网上资料。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东楚晚报) 首席记者 石教灯/文 记者 石勇/摄
“早在我十岁时,妈妈对我说她参加革命时的艰难险阻,每说一次,我都触目惊心,瞠目结舌,吓得幼小的我每次都从梦中惊醒。等我长大后,每次谈她的经历,除了叹为观止以外,却多了不少的钦佩。”
“妈妈不光是跟我讲,等孙子稍一懂事,就接着跟孙子讲。这一讲,足足讲了几十年。当时我在想:‘这些共产党人,为什么有如此的坚韧,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他们呢?’后来我有了知识,才懂得了妈妈他们是为了什么。从妈妈的讲述中,一幕幕共产党人轰轰烈烈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我脑海中呈现。”
今年5月起,72岁的潘波,沿着母亲贾春英当年的革命足迹,先后造访湘鄂赣地区20余个城市,收集整理贾春英、潘焘的史料计10万余字。 母亲身上的谜团
在他心头萦绕几十年
潘焘牺牲后,贾春英隐居故里,与两人唯一的孩子潘波相依为命。解放前,贾春英曾与当地一名男子组成家庭,但对方四年后离世。此后,贾春英再未成家。
“文革”期间,经常有人上门拜访,其中有些竟是大官。“革命时期,我母亲为许多人做过入党介绍人。‘文革’时,这些人受到质疑,于是四处寻找母亲作证。”潘波说,这时候,他才渐渐意识到,母亲与故事里的主角越来越相似。
“有一段时间,我挺恨母亲。为什么呢?那时候,家里日子很难过,只要她去找组织,我们多少能沾点福气。”对于儿子的这些反应,贾春英总是坚定地予以拒绝。“她甘愿清贫,不愿给组织找麻烦。”说到这时,潘波脸上又露出自豪的表情。他说,其实,这也是他敬佩母亲的原因。
母亲身上的谜团,一直萦绕在潘波心头。今年5月,他托在京经商的儿子潘平查阅相关史料。潘平随后发现,在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赫然记载着奶奶贾春英的真实身份——湘鄂赣省妇女会所属鄂东南妇女会主任。
随后,在《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咸宁地区组织史资料》、《中国共产党鄂南历史》中,贾春英的革命历程一一呈现。 得知“春姐”有后
老红军激动不已
5月起,潘波背着便携电脑、数码相机,拿着党史资料,踏上漫长的寻访旅程。“我要再走一遍母亲的足迹。”他坚定地说。与此同时,在北京、黄石两地均有公司的潘平也放下了手头的生意,一门心思地加入到寻访工作中。
在湖南平江县、江西修水县,得知潘波是贾春英的后人,当地史志研究人员肃然起敬。“我们都以为贾春英在革命中牺牲了,没有后人。”研究人员说,多年来,他们都曾尝试寻找过贾春英的下落,但自1940年后,这位闻名湘鄂赣的女英雄便失去了音讯。
11月,在湖南平江,潘波走访了湘鄂赣早期的革命旧址月光岩。他获知,母亲贾春英曾与彭德怀、付秋涛、钟期光、江渭清、李宗白、胡筠、邱一涵等革命先辈一起在此常驻,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其间,年迈的潘波坚持要爬上岩顶,但最终只能坚持走到山腰。
而事隔70多年再次获知贾春英的信息,当地离休红军战士刘剑平和贾春英当年的部下余柘生均激动不已。他们仍像当年一样,亲切地称呼贾春英“春姐”,深情讲述埋藏在心底许多年的红色记忆。
“母亲去世28年了,我才知道她老人家的真实身份。”说到这时,潘波眼角湿润。他像个孩子似的,疯一样地沿着母亲的足迹,不停地奔走,就像母亲就在身边,自己每多走一步,母亲的形象便越来越清晰。
12月20日,在儿子潘平的帮助下,潘波为母亲整理了一份长达2万字的英雄事迹材料,字里行间,透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和崇敬。 首次执行任务遇险
声东击西乔装冲出重围
在长达8个月的寻访中,潘波收集到许多关于母亲的传奇经历。
1928年,贾春英16岁,土地革命进入如火如荼的激进时刻,她带着助手单独外出执行任务。在江西武宁县境内,贾春英带着瑞昌一个名叫汪敏的妇救会长,发动并建立了三个区的农会及妇救会,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她的任务。但在返回的路上,她们却与武宁县国民党保安团的一个连相遇。
随后,贾春英让汪敏原地隐蔽,自己一手拿着一支短枪,利用地形,以林木作掩护,绕到敌人前头一连开了数十枪,打倒四个敌人后,又飞速从原路退回。
接着,贾春英乔装打扮,用黄泥抹脸,让汪敏装病,然后背起汪敏直闯关卡。
“保安团检查时,我母亲沉静地回答:‘老总,我姐姐病得快要死了,我们是到前面看医生的,一刻都耽误不得。’保安团一看,背上的人果然是抖得厉害,于是放行。”就这样,贾春英与汪敏成功脱险。
据说,因为这次机智脱险,贾春英得到鄂东南特委书记吴致民的奖励,奖品是一支德国造手枪。
得知彭德怀蒙冤去世
贾春英一声长叹
潘波告诉记者,从小到大,母亲讲得最多的是她和彭德怀将军并肩作战时的故事。在他的回忆文章里,这部分内容占据了重要位置。
1929年秋,李灿、何长工率领红五军五纵队进驻鄂东南,第二年五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二、四纵队抵达鄂东南特委驻地——阳新龙港。从而建立许多组织机构。
同年鄂东南特委撤消,在万载建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贾春英任妇女部长兼省委巡视员,“有50名警卫跟随。”
潘波介绍,母亲曾告诉他,1931年,她在敌人的一次围剿中脱险。10月的一天,彭德怀将她叫到司令部,了解敌情。“次年6月,在敌人疯狂围剿时,彭总再次将我母亲叫回司令部,布置侦察任务。”潘波说,此前,红军先后向修水县派出三批侦察员全部牺牲。为攻克修水,彭德怀命令贾春英赴当地建立秘密联络点,侦察敌人军事布置。
“当时彭总还故意激将,说:‘你个女娃子,你敢不敢去?’”潘波说,后来,贾春英出色地完成任务,帮助红军攻克修水,因而获得彭德怀的夸奖。
潘波说,彭德怀元帅蒙冤离世后,母亲不知从哪得知这个消息,一声叹息。1934年1月,与母亲一起被称为湘鄂赣“双芙蓉”的红军女将胡筠被王明左倾路线执行者以“反革命”的罪名秘密杀害。“对于这些事,母亲心里一直很难过。”潘波说。
百年诞辰纪念大会将在京举行
在潘波、潘平父子着手收集贾春英史料的同时,黄石市、阳新县两级党史部门也抽调专门人员,对贾春英的革命经历进行了收集整理。
23日,阳新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曹仕力整理的史料《贾春英传略(1912--1984)》出炉 。文章通过领悟真理、投身革命、初露锋芒、征战幕阜边、春花烂漫、砺炼重生等六个部分,全面展现贾春英传奇曲折的一生。
黄石市委、市政府拨出专款,支持相关部门对贾春英、潘焘事迹的整理。为纪念先烈,本月28日,我市将在北京为贾春英、潘焘举行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10余名将军纷纷题字
12月,贾春英事迹陆续整理完毕,获知湘鄂赣当年女英雄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十余位将军欣然题字。
八一书画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主席、军事博物馆原馆长、少将袁伟为贾春英先烈馔写对联并书写:“春色无边仰先驱前赴后继抛头洒血乾坤转,英灵有慰赖后辈继往开来沥胆披肝日月新。”
军事科学院原院长,上将刘精松题字:“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国防大学原政委,上将赵可铭题字:“甘洒一腔热血,唤得春回大地。”
此外,南京军区原副政委,曾任驻港部队司令员的熊自仁中将、湖北省军区原副政委,少将潘运斌、总后勤部原军需部副部长,少将黄俊峰均题字,缅怀贾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