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阿林

【2012新散文年度展】王阿林《小院秋色》

  [复制链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6

主题

79

帖子

18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4

IP属地:江苏省盐城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盐城市 2012-12-30 10: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2-12-30 00:48
新年快乐!
小院秋色胜春景
大度文章容深情

谢谢元辰老师!同祝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2-12-30 22: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阿林 发表于 2012-12-30 10:29
谢谢元辰老师!同祝新年好!

不客气啊,元旦就要到啊,共迎新年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6

主题

79

帖子

18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4

IP属地: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2013-1-3 15: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辰 发表于 2012-12-30 22:37
不客气啊,元旦就要到啊,共迎新年啊

谢谢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9

421

主题

2万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17664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发表于 湖北省宜昌市 2013-1-4 01: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阿林 发表于 2013-1-3 15:33
谢谢老师!

不客气,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87

284

主题

4294

帖子

6326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6326

IP属地:湖北省咸宁市

发表于 湖北省咸宁市 2013-1-6 16: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院自有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6

主题

79

帖子

18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4

IP属地:江苏省盐城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盐城市 2013-1-8 15: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林也夫 发表于 2013-1-6 16:42
小院自有天地。

谢谢赵老师!新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7

460

主题

7113

帖子

8960

积分

版主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8960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发表于 湖北省孝感市 2013-2-5 19: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很佩服作者文字的伸展力度,一件小事,在作者笔下能够延伸千余字的美文,这本身就需要一定的语言驾驭的功力,作者不急不慢,娓娓道来,很有生活气息,描写也是相当到位,从而可以看出作者为文的严谨和认真。虽然少了点激情,但我是特别喜欢的,问好阿林,祝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江苏
精华
0

6

主题

79

帖子

184

积分

下士

Rank: 2

积分
184

IP属地: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楼主| 发表于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 2012-12-28 11: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阿林 于 2012-12-28 11:11 编辑

        (一)、小院秋色

       身居高楼大厦,整天坐的办公室,蜗居在出租屋,穿行在公交站台的一干人也,无论如何是领略不到小桥流水、田园风光、乡居小屋、小院秋色的。
       金秋十月,中秋国庆长假,住在老屋,把田院秋色,尽收眼底。
       老屋其实不老,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二层小楼,卧房加上客厅连上厨房、浴室,大小也有十多间,前面是有着门庭的围墙,两扇不锈钢焊接的大门。老屋前几年重新翻修,红色的硫璃瓦,凸显气派;淡黄色的墙面砖,方显淡雅;古铜色的铝合金门窗,现代豪放;庭院里铺着五颜六色的碎大理石,令人耳目一新。
       院墙外,一条五六米宽的水泥路直通柏油公路,平日既能扬晒粮食,又是干净清爽的路道。路的两侧则是花池花圃,春夏秋冬,花开四季,香溢庭院。
       院墙东侧,一棵硕大的桂花树,中秋前刚刚开过,国庆假日还没过去,也正是我动手写此文时,新的花蕾又重新开放,阵阵风过,引来阵阵花香,令人陶醉。
      花池花圃里的一串红,格外显目。那红色,红得亮丽,红得让人舒适。加上衬垫的绿叶,早上的晨露,稀薄的雾霾,令红色更为鲜艳,惹人眼球。鸡冠花争奇斗艳,在秋的日子里,真的越来越红火。
      院墙上,爬满了扁豆藤,紫红色的筋脉格外分明,扁豆花在秋色中,更显美丽,一串串,一株株,昂首挺立。垂着的扁豆角,青的、红的、紫的,有的正在不断的生长,有的已饱满成熟。摘一篮择净洗干,下锅热油爆炒,扁豆香立即会沁人心脾。
      屋前的河边,一排柿子树在秋风中摇曳。一只只挂在树梢上红色的柿子,象极了红色的灯笼,有几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树梢上蹦来蹦去,叽叽喳喳,正虎视眈眈,伺机对成熟的红柿子,如是想大饱口福。
       院墙西侧,一棵有三米多高的石榴树,一个个成熟的石榴还未采摘。那石榴红红的脸蛋,美丽的嘴唇,好象一个个青春少女,羞涩的微笑着。摘一只剥开,粉红的石榴已是籽饱肉厚,尝一粒,酸酸甜甜的,好不令人难忘。
      院后的一口水泥砌的池塘,荷叶已青春不在。而成熟的莲蓬,还在风中不停的摇摆,在清清池水中,引起小小的水浪。一粒粒穿着黑衣的莲子,蜗居在莲蓬的蜂窝里,随着风的摆动,好似外婆摇动的摇篮,静静的睡在襁褓中。水中,几条黑鱼,更象水下潜艇,在水中慢慢游弋。当有人靠近,它就会掀起一股漩浪,一下子钻进水底,不见了踪影。
       屋后的羊窝里,三只小羊羔簇拥着母亲,争相着吸吮着母亲的乳汁。一只纯白的,两只头上各有一块黑色,据说小羊羔的父系母系都是清一色的纯白,不知何原因,出生的小羊羔竟有两只头上有黑色斑记。也许就象婴儿的胎记一样吧,或许就是小羊的父母的父母,曾有黑斑而隔代传而已。
       蚕屋里,秋蚕宝宝已有小手指大了,它们已经在方格簇上开始吐丝织窝了。两只蚕宝宝聚拢在一个方格中,它们在一起在织造着小窝,也许它们是一对情侣,在最后的时刻,还相拥一起织造它们的爱情小窝。这种蚕茧织成后,人们习惯上叫它双宫茧。双宫茧比一般的茧要大得多,一眼就能识别。一天时间,方格簇上已布满白色的丝窝。
      沿屋后墙边上,栽种的芋艿叶,比蒲扇还要大,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声音。芋艿茎尤其的粗壮,人们常说根有多大,就有多大的果。其实这是有道理的,当我用铁锹挖出根茎后,一个个有拳头大小的芋艿,紧紧的抱拥着根茎。根茎就象柱子,芋艿就象群体,好象充分体现了一个团队精神,有着强大的凝聚力。
     “吃饭了!”一声呼叫,大家围拢到厨房的餐桌旁坐了下来。在丰盛的餐桌上,有油炸芝麻荷藕饼,有芋艿烧肉,爆炒扁豆角,韭菜炒藕丝,酸菜乌鱼片,青蒜荞麦糕,清烧芋艿块,鱼头豆腐汤,甜点是百合莲子银耳羹,最后吃的是扁豆米饭。一顿丰盛的绿色大餐,我们一家老小吃得尽情,吃得欢愉。
      小院的秋色迷人,过了冬,明年的春色,更加鲜艳,下一个秋色还会再来。


     (二)、捉蟹乐

        朋友从外面回来,带给我十多只阳澄湖大闸蟹。这蟹壮肉肥黄多,令我好不高兴一阵。区区的这十多只蟹,从大老远的地方带给我,可说是礼重情更重。
      其实以前我们这里的野生河蟹,也是又肥又壮,算得上是出了名的好。大概在三、四十年前,信息也没现在畅通发达,阳澄湖大闸蟹也没多少人知道。可上海人餐桌上吃的蟹,大都是我们这里的野生的螃蟹。我们这里的野生螃蟹,当时在上海是很出名的好、肥、鲜美。
       那时,我们这里的河道都要是刚开挖的人工河,河网交汇,河河相通。这样,不管是内河、外河,水产品资源就十分的丰富,许多的鱼苗、虾苗、蟹苗,就随着滚滚长江水的北上,迁徙到我们苏北,来到这里安家落户。那时的河水清澈透明,十分甘甜。这样美的水环境,尤其适合虾蟹的生长。
       捉蟹,可是我们儿时的一大乐趣。夏天里,天气炎热,烈日当照。我们就常常到清澈的大河里,游泳戏水。不过,我们都带着鱼篓子,以备捉蟹和捉鱼虾。那时的河水不是太深,即是深的地方,我们也不敢前往。我们对于捉蟹是很有经验的,在热天的时候,蟹都是深埋在河底的,我们就一边嬉水,一边用光脚丫沿着河底摸索着走,只要脚下觉得踩着有好大一块硌人的东西,一定是螃蟹无疑,确定以后,我们的脚并不挪动,然后屏住呼吸,一个猛子蹲进水中,从脚下将蟹抓上来。谁抓到了蟹,就会兴高采烈的在同伴面前骄傲一番。我们就这样不停的踩蟹,一般都能捉到十多只。我们总是带着丰收的喜悦回家。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肥。秋天到了,这时的螃蟹是既肥又大,而且黄也多,更是捉蟹的好季节。我们一帮大孩小孩就开始沿着河边找蟹洞了。河边上有许多的洞口,不明白的人不会识别,我们儿时由于经常捉蟹,早就对蟹的生性有了彻底的了解。一般的圆洞口、光滑的洞口,可千万别碰,那一定是蛇洞,如果不能识别,就动手进去摸,弄不好就就会被蛇咬上一口。蟹洞,正常是粗糙一点,而且洞口比蛇洞扁,也没蛇洞深。有时看洞口的泥巴也能够看懂,蛇洞口是没有碎泥的,相对蟹洞口就有一些碎泥巴。不过,有时蛇也会占领蟹洞,我们就带一根小木棍,找到洞口,就用小木棍在洞里捅一捅,这样做就比较安全,反正蟹在里面也不会跑掉。
        深秋,草木枯黄,秋风爽爽。这时候已不是下河捞鱼摸虾捉蟹的时节了。然而,有句俗语叫做: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我们这里人称闻蟹叫听蟹。听蟹,又是我们的一大乐趣。蟹,是一种喜好灯光的物种,它会追随灯光爬行。我们这里有些人家房屋紧靠河堤,晚上当灯光亮起后,竟然经常有蟹爬到屋里的事。每当夜幕来临时,我们就有一些小伙伴,在大人的带领下,提着马尾灯,或制作的洋油灯,来到河滩上,亮着灯守候着。有时也在河滩边用草堆、草把子燃放。随着火光,不一会儿,就会听到蟹吐泡泡的“嗦嗦”声,这会蟹被火光引来了,当蟹要接近火光或火堆时,我们上前一把抓住,蟹成了瓮中之蟹,它上钩了。当然,我们也不断的移动地方,有时跑上十几里河滩听蟹。蟹捉多了,一高兴,就当场在火堆上烤螃蟹吃,吃着烧烤的螃蟹肉,味香又鲜美,大伙儿乐得合不拢嘴。那时候,在河边上经常看到一些灯火游荡的情形,那就是听蟹的人。
        其实,我们捉蟹也并不是全用来自己吃的。那时候,蟹也是奢侈品,四、五块钱一斤,有时一只蟹能换半斤粮票。所以只有城里人吃得起,尤其是上海人。我们往往把捉来的蟹,用草绳子一只一只的捆扎好,一拎捆成十只,集中起来贩卖到上海,换来钱或粮票。我估计那也是大集体年代最早的市场运作了。不过,有时候蟹也不能全卖掉,因为上头查得紧,贩蟹的人就不敢来了。因此,蟹多了,又有蟹死亡的,大人们只得想法子将蟹捣碎,放在小瓦罐里,用盐、料酒、糖、生姜等,腌制成蟹渣当菜吃。
        现在想起来,虽然那时十分的贫穷,可我们儿时的捉蟹、踩蟹、听蟹,包括摸鱼摸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乐趣,一种儿时的无忧无愁的乐。

     (三)、过中秋


      中秋节,一家围在一起就离不开吃月饼。如今节日还没到呢,就提前两三个月就上市了。超市商场各种月饼琳琅满目,包装从简单到金装,品种千奇百怪,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还得分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月饼等,有冰皮月饼、水晶月饼、冰淇林月饼、枣泥的、豆沙的、水果的、焦盐的、肉馅的,甚至还有黄金月饼。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想怎么买,就怎么买,没有人会拦你。
       中国人不管遇上什么节日,总是很讲究的。至于吃什么,还得讲个来头。比如说,过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元宵节,要挂灯笼,吃元宵,是为企盼来年年成好。腊八节,要吃腊八粥,是为了供灶神。大年初一,南方人早上吃年糕,北方人早上则吃饺子,图的是个吉利。
       当然,过中秋就更有来头。据说,这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起源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渐渐地,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推翻元朝政权,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虽然后来历史又发展至清朝,但人们用月饼庆祝中秋的习惯已经保留并传承了下来。
      中秋节,作为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民俗活动异常丰富,各地皆不相同,但不论大江南北,吃月饼则都是必有之项,月饼几乎已成为中秋节的名片。中秋前后,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车里、包里、箱子里,装着的、拎着的都是品种不一的月饼礼盒,送父母的,送丈人丈母娘的,送朋友的,送同事的,送下属的,比比皆是月饼风。
      记得小的时候,过中秋时,月饼市场没有这样的丰富。大都是焦盐月饼,最好的也就是那种五仁月饼。况且,月饼是上计划的,不是每一家都要能买得起、买得到的。想吃上月饼,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有钱,当然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因此第二就是必须有粮票。那时粮食紧张,谁家也不会舍得多花这个钱和粮票。我记得我们那时过中秋节,父母最多只买一两只月饼,算是让孩子们尝尝,掠个馋而已。一家大小七八口人,父母用刀,将一只月饼可切成八块,然后分给我们吃,我们还用纸包好,舍不得全吃掉,还得留着慢慢吃。那时父母是舍不得吃月饼的,全分给我们了,他们只能吃剩下的一点月饼屑,舍不得浪费一点粮食。天下的父母都是一个样子,什么时候都是为儿女着想,心中只装着儿女。如今的日子越来越好了,想想要孝敬父母的时候,可我们的父母已经远离而去。这竟成了儿女心中永远的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唯有思念心一片。”
       中秋节又悄然到来,不管是在外在家的,不管是儿是女,不管是亲还是朋,月圆总是想思时,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尽管有一辈子的理由不能回家与家人团圆,也得打个电话,发个信息,悄个口信,现在的爸妈已不再缺穿缺吃了,儿女们只要向我们的爸、我们的妈问个好,报个平安,送个吉祥。我们的爸、我们的妈就会因此而心满意足了。因为爱,永藏在在我们爸、我们**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