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静中到达
邹剑川
斯蒂文森在一篇散文里说:“满怀希望的旅行,胜过于抵达目的地。”W.默多克对此表示怀疑。他以为旅行对于他是一种单调、乏味和腻烦。
世界上有许多的美好到达之处,到达是目的。萨特曾讲,每一个人人生的旅行都是一个孩子,一个乘客,都是紧握一张车票,而最终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旅行中,有的人厌弃了,追寻一种刺激和欢娱,有的人消极了,浑浑噩噩中沉沦。而人生最终不过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享受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家庭是通往未来的小舟,是延续自己生命的经历,是彼此的义务。在这样的旅行中,有爱,有温暖,是美好的过程。所以一首歌里唱,一路上有你,苦一点也愿意。
是到达未来的承载体,人的生命和事业捆绑在一起。作为一个教师和一个商人没有什么区别,一些商人赚到了钱以后回报社会,因为有了太多钱以后,钱就只是一个符号了。他把自己为社会地奉献和为民族的振兴作为一种追求。佛家讲“普渡众生,利乐国土。”这里就是一种很大的境界,但是这个境界需要一种超脱,放下小我,融入到大我里去。书法家庞中华说:“人生苦短,名利不过云烟。”所以他更多地把书法当作一项为社会的事业来做,这就是一种平静的心态,沃尔玛把为平民提供廉价商品作为一种追求,最终做到了世界商业巨头。
这里的成功事项说明了一个人,一个集团如果能平静地把自我融入社会这个大我中,追寻一种为社会,为人类的大事业的大境界,他无疑为得到一种平静、自然的心态。
所以为世界为人类为未来书写的博尔赫斯在获得了诺贝尔奖后,同事们居然还不知道,还告诉他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字居然和他一样。他说过“终点就意味着被忘记,而我早已经到达。”是的,平静中无我,被人类遗忘。因为自我已融入了大众大我的世界里,因此也就无所谓得、失、荣、辱,也没有单调和腻厌之感。
(约750字)
2004年27岁作品
发表于 武汉 楚天都市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