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版主
   
- 积分
- 2903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本帖最后由 wyzcygwm339 于 2013-1-1 10:28 编辑
1930年5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红军代表会议,提出红军要“无条件扩大,在8月以前扩大到50万”。会议否定了各地红军从各根据地实际出发创造的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强调“要纠正上山主义”、“争取革命暴动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直到全国政权之夺取”的总任务。同时,新的军阀混战局面,更使掌握了党中央主要领导权的李立三过高地估计了革命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敌人的力量,发表文章鼓吹左倾冒险的行动。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左倾领导者开始筹划全国中心城市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方案。
在中央的指示下,湖北省委相继召开党代表会,通过了《湖北省委政治任务决议案》等文件,制定了集中红军主力攻打武汉、宜昌、沙市等中心城市,以实现其“夺取湖北省首先胜利”的冒险计划。按照省委的计划,鄂西特委在柳直荀的领导下,一方面督促贺龙率领的红四军下山,一方面又于6月份召开会议,要求在3个月内,通过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扩大苏维埃区域,发展游击战争,扩大红军2万人,实现红四、六军会师公安;并于长阳组建红十军,建立3个军的总指挥机关,完成鄂西地方暴动,实现湖北省一省首先胜利。
按照上述计划,红四、六军各自开始行动。贺龙率领的红四军主力部队3次东下,由于敌人的阻截和部队内部的叛徒出卖,战斗造成了重大损失,没有成功。7月3日,进驻松滋西斋的贺龙和前委,得知红六军将要攻打公安县的消息后,再率部经申津渡进至公安。7月4日下午,红四军与红六军在公安县胜利会师。
迎接红四、六军渡江的准备。会师前,江陵县委和公安县委根据特委指示,召开各区负责人会议,具体部署迎接红四、六两军会师过江事宜。6月下旬,两县组织部分区中队和赤卫队配合鄂西特委集中的江陵、潜江、石首三县特务中队共约600人,从马家寨夜渡长江袭击了斗湖堤保安团,并占领该镇,为部队过江扫清了障碍。接着,江、公两岸区委组织群众就两军会师的有关问题如粮草、船只、会场等都进行了具体的安排和筹备。江陵县迎接渡江的任务主要是落在沙南、沙中两区。
1930年7月4日,沙南、沙中两区领导人在马家寨召开了联系会议,具体研究部署了(1)红军渡江的船只和具体指挥人。由沙南区划业工会主席王元礼负责组织船只,沙南区委书记邓群阶和沙中区委书记沈汝成负责全面指挥。(2)红军渡江时的保卫工作分别由两区赤卫队在马家寨两头江堤上负责。(3)红军渡江后的欢迎、生活茶水等,由沙南区马家寨乡组织群众办理。会议后,分头行动。沙南区划业工会主席“王元礼连夜组织了一百多条木船,一律插上欢迎红军的旗帜,列队江边,听候调遣”。其他工作也积极准备就绪。
贺龙率军渡大江。渡江那天清晨,大江南北,江公两岸,北起窑头埠,南到马家寨对岸的杨场,长达10多里的两边江岸上,红旗迎风飘扬,红军派来的先头部队和沙南、沙中两区为渡江准备的人员往来不停,忙于最后准备和检查。江陵、公安准备的一百多条大小木船(还有小火轮)集结南岸江边。北岸有沙南、沙中和公安县第七区的赤卫队准备的土炮及抬铳,遍布在马家寨一线江边上,守卫江面掩护红军过江。渡江于中午开始。贺龙率第一批红军率先过江,他就是在王元礼驾驶的这条木船上,站立船头,在挥手向岸上的人群招呼中,跨越了浩荡的长江。陪同他过江的是专程到对岸迎接的沙南沙中两区区委书记沈汝成、邓群阶和公安县的代补天等。贺龙在马家寨上岸后,受到沙南苏区人民的热烈欢迎。
下午5点钟左右,正当第二批红军渡江时,国民党的一艘“得胜号”军舰从沙市开来,到窑头埠就开始放炮,对渡江木船疯狂轰击。这时,红军和赤卫队集中火力,向敌舰猛烈射击。第二批过江的红军也很快参加战斗。一时间,江面上烟雾弥漫,波涛掀天,红军打死敌舰桅杆上掌望远镜的士兵,敌舰失去方向,随着“轰隆”一声,“得胜号”浓烟滚滚,火舌熊熊,“得胜号”变成“得败”,一溜烟逃回沙市去了。接着,红军继续渡江,如蚁的人流络绎不绝。村庄里街口中涌出一队一队的红军战士,成行成线走过乡间小路,汇入荆江南岸的大堤上。渡口上站满了官兵,渔民们卖力地摇着撸,一只只渡船来往如梭,满船满船的战士一到对岸,就争相跳上坡,飞跑着跟上自己的队伍。直到天黑,1万多名工农红军顺利地全部渡过了长江。“王元礼的木船身中7弹,但没有一人受伤。真是英雄人临危不惧驾驶英雄船”。(这只船只是渡江木船中的一只,以后又几次渡过红军和人民解放军,现存湖北省历史博物馆)
红军北渡长江后,大部分部队开往郝穴。最后一批渡江和部分过江作准备的先头部队当晚在张黄场、杨家渊至万家场之间宿营,受到了沙南人民的热情接待。第二天,“贺龙到了马家寨”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遍了沙南各乡,人民群众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对沙南地区的土地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鼓舞。
部队到达郝穴后,特委决定,将江陵、潜江、石首的特务中队和赤卫队600多人编入红军,贺龙亲切接见了为这次渡江服务的地方武装干部。沙南区赤卫队如高顺云、杜之义、魏帮清、刘士昌、邓维孝、万德全、张继松等大部分队员离开家乡,参加了红军,跟随贺龙闹革命。
贺龙这次马家寨渡江,标志着湘鄂西地区革命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对于红军战争的进一步发展和湘鄂西各苏区的巩固与扩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