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娘回----写在《黄梅戏宗师传奇》播映后 发布时间: 2012-12-17荆楚网 有没有哪一部电视剧,引发了千万戏迷的关注和盼望? 有没有哪一部电视剧,引发了百万观众的赞誉和支持? 这部电视剧,就是正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热播的电视----- 《黄梅戏宗师传奇》 黄梅县,从古至今,隶属于湖北黄冈。正如《黄冈人,读书打仗两不误》这篇文章里所言“黄冈,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熟悉古代史的人知道,这里出了毕昇和李时珍;熟悉近代史的人知道,这里出了200多位共和国的将军;即使一点历史都不熟悉的人,也必定会清晰地记得,课桌上黄澄澄的封面上那四个大字——黄冈密卷。” 所以,身为黄冈人,我自豪,身为黄梅人,我更自豪。 这自豪感,不仅仅只来自于我的家乡是闻名遐尔的“楹联之乡”、“诗词之乡”、“武术之乡”:“戏剧之乡”“佛教文化之乡”“挑花之乡” 也同样自于“2006年黄梅县的黄梅戏和黄梅挑花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时全国唯一有两项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县。” 一直以来,大家都会有一个错觉,会以为那美妙动听的四大剧种之一--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人间的戏曲奇葩,最早起源地,还是在我的家乡---湖北省黄梅县。 百度词条有云: “黄梅戏是中国名闻天下的五大戏剧种类之一。它可能是起源于明朝黄梅县的民歌小调黄梅调(特别是采茶调)和鄂东地区流行的”山歌畈腔“。黄梅县的紫云,龙坪,多云等山区,早在唐宋时就盛产茶叶,并享誉全国。每年春天采茶时,茶农们习惯于一边采茶一边唱着山歌小调和民歌,来调剂生活。就在这种漫山遍野歌声不绝之中,黄梅采茶戏孕育成熟。黄梅采茶戏在自身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极向外地拓展,约清朝康熙、乾隆年间,黄梅采茶戏随着黄梅县的逃荒难民和说书艺人,大量入皖而流传到安庆以及江西鄱阳湖一带,并形成成熟的黄梅戏。” 诚然,“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戏”不仅只是黄梅戏在家乡的过去,也更是现状和未来。在我的家乡,随便在街上找一个人,无论是妇孺还是古稀老人,都能够随口唱上一段黄梅戏,只因为身为黄梅人,黄梅戏早已刻在了骨里和血里。 而2012年10月25日下午14时18分起,《黄梅戏宗师传奇》在中央电视台第八套播出。当真是一个令黄梅全县人民都期待并兴奋不已的好消息!从那天起,全县人民无不守候在电视机前,为之心动,为之心醉。 笔者因为曾经参与过电视剧《黄梅戏宗师传奇》在我县“邢绣娘影视基地”的拍摄工作,所以更加关注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虽然笔者只是在剧中担任一名小小的群众演员,但身为黄梅人,对于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的我,这真是一件很让人开心和激动并铭刻于心的事情。 还记得那时的场景是邢绣娘从京城告御状胜利归来,我扮演的乡亲前去迎接。 当我放下手中的道具--洗衣盆后,快乐的跑到“邢绣娘”面前,对着她欢欣鼓舞的喊道:“绣娘你回来了??!乡亲们想死你了!”的时候,我确信这一声,是真正发自肺腑的,是令人永难忘怀的。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把黄梅戏接回老家了! 自以后,笔者和家乡民众都望眼欲穿地等待着,盼望着,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快三年,终于等来了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好消息! 时间飞逝,从10月25日到现在,每天晚上都守候在电视机前的笔者,一直看到今天的大结局。随着剧情渐次落幕,再次品味这首《黄梅戏宗师传奇》的主题曲,百般感慨,万千思绪,皆化为这一曲《绣娘回》。 相信这一曲《绣娘回》,也会永久飘荡在黄梅的天空和黄梅人的心中…… “昨日梅花飞,疑是绣娘回。 采茶名伶载春秋,戏美人更美,戏美人更美。 梅花飞,梅花飞,梅约绣娘回。 黄梅戏唱动天和地,绣娘你为谁。 梅花飞,梅花飞,梅伴绣娘回。 黄梅戏唱得心儿热,梅醉心也醉。 今夜梅花飞,疑是绣娘回。 一代宗师系黄梅,人归戏也归!” 后话:很遗憾的看到,因《黄梅戏宗师传奇》的热播,引发了鄂皖两地的口水战,个人认为;黄梅戏起源于何地,其实并不是太重要,正如论坛好友明月天山(他是安徽的一位兄长)所云:花开黄梅,果结安庆,也是一种缘分,所以更重要是的如何传承和发展黄梅戏,如何使黄梅戏这一艺术戏曲奇葩真正唱动天和地,唱进每一个人的心里。(文/黄梅公安局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