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475
IP属地:湖北省襄阳市
|
东津新区:襄阳未来新中心
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作为襄阳未来城市的新中心,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为东津新区描绘了一幅恢弘的蓝图。在他的顶层设计下,一座宜居特征明显、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产城融合的现代化新城呼之欲出。
记者“这里是东津新区起步区,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和行政办公中心就将建在这里,像大家比较关注的襄阳大剧院、城市综合馆,以及市民活动中心、医疗中心等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后都将会在这里建成。”
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是金融、文化、医疗、科技、交通等中心的集聚地,但目前,襄城、樊城、襄州都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现有的城市空间格局决定了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东进。
市规划局副局长 李艳:“它(东津新区)既符合经济流向,又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符合城市空间发展的这样一个形态演变的规律,我们要抢抓这十年的机遇。
城市东进,决战东津。我市聘请“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领衔新区规划团队,以“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分区”为目标,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推进、长期努力”的理念,构筑了东津新区218平方公里的远景规划、34.6平方公里起步区的概念性规划,以及4.52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城市设计。
规划设计以“生态引领、交通支撑、产城融合、文化提升”为发展框架,将东津新区打造为国际化视野、现代化功能和都市区核心辐射作用的新中心。
正在建设的起步区位于东津新区西北板块,规划为“一核三区”,即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重点发展北区、中区和南区三大特色的功能板块。其中,北区为城市中心与健康宜居区,中央商务区和行政服务中心就布局在这里,中区为传媒创意与会议展览区,南区为东津古渡与奥体休闲区。
东津新区群山环绕,水域纵横。规划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自然本体资源,构建了拥江发展,引绿入城的生态景观框架。规划除预留了大量的绿地外,还将开挖人工河连接汉江下游和唐白河,使新区更加生态宜居。
市规划局副局长 李艳:“我们为了保存(东津新区起步区)优越的自然本土和山水资源,把原来在里面的滚河、肖坡、熊河、纯河等水系进行一个串联,除了承接排涝还可以作为一个景观游览的通道。所以说我们在城市起步区最中心的这个位置希望能够开挖一条浩然河,能够串联起现在的水系,形成一个未来很良好的滨水居住的空间。”
位于汉江与唐白河交汇处的中央商务区,依托优良的水系资源及区位优势,未来将打造襄阳国际财富智慧岛。东津塔、明灯塔、襄阳花三大主题地标建筑也将临江而立,成为构筑两江交汇处的标志性景象。而图书馆、科技馆、规划展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欢乐水岸和渔人码头等公共设施也会沿水展开,为新区的发展融入多姿的文化内涵。
滨江文化带沿线则以文化休闲建筑为主体,形成丰富多样的低层空间界面,分布大剧院、市民中心、美术馆、城市馆、滨水天地。未来随着这些公共设施建成,市民的幸福指数将大大提升。
作为功能性新区,刘太格先生将东津新区的交通网络设计为四级:既有市民休闲娱乐的慢性交通环,又有上下班的轨道交通环,还有组团之间的快速公路交通环和货运交通的高速公路交通环。同时,郑渝高铁、西武高铁也将在这里交汇,形成武汉、成都、西安、重庆的两小时经济圈。此外,还超前布局了4条地铁线路。全新的立体交通网进一步凸显了东津新区交通枢纽的战略性地位。
市规划局副局长李艳:“整个城市我们布局了四条地铁线,总共的里程长是130公里。地铁一号线是纵向的,以图上的这个为例,二号线连接樊城和东津新区。在布局三号和四号线同时,还布局了几个换乘点,最早的地铁按照我们的规划是2017年建设,这样一个远景目标。”
现在很多城市的商圈和高楼都紧邻道路而建,从而造成了交通拥堵等弊端,而东津新区的规划则一改过去工业化城市发展的路子,引入新加坡城市规划的新理念,在新区的开发上,越是靠近道路的地方,开发强度越低,利用率越低,着力打造宜居的新兴生态城市。
市规划局副局长 陈建斌:“快速路沿线我们安排了大量的绿化,同时呢,低强度的开发建设,我们把真正的方便居民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安排在新镇的中心,在中心强度比较高,景观比较漂亮,方便居民的生活。我们不再沿着城市的主干道布置大量的一些公共设施,我们是把公共设施布置在真正方便老百姓需要的公共中心上。”
新景、新意、新姿,这方承载着襄阳人梦想的热土,作为襄阳城市布局的重要转折,必将成为城市引领发展,推进结构转型和创新发展的决战之地。(网站编辑:刘江)来源:襄阳广电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