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张维国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
2012年是十堰发展史上大事、要事、难事、喜事相对集中的一年,也是全市上下共克时艰、奋发有为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等严峻形势,面对10万移民内安迁建扫尾、武当大兴600年纪念盛典和第12届全国“村长”论坛两大节会筹办等繁重任务,面对“8·5”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灾害袭击,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实施“一城两带”发展战略,扎实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活动,奋力抓招商、争项目、调结构、创环境,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经济平稳增长、结构调整加快、后劲明显增强、民生显著改善”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50亿元,同比增长11%;财政总收入120.7亿元,增长1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9亿元,增长1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亿元,增长17.1%;外贸出口3.1亿美元,增长20.7%;实际利用外资1.3亿美元,增长2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0元,均增长13%。全市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新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重大项目建设有了新成效,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城乡面貌发生新改观,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
看到成绩,平添动力;正视问题,激发斗志。当前十堰市经济发展仍然有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发展既不快也不够好,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脆弱,工业结构单一,现代服务业发展速度不快,多元支撑产业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仍很艰巨;重大项目跟进仍然不够,尤其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大型优质生产性项目,发展后劲仍显不足。此外,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改善民生和维护稳定压力加大等,这都需要我们清醒认识、科学把握,切实增强忧患意识,采取有效举措,认真加以解决。
关于今年经济发展形势,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都作了深入分析和研判。我们从中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就是今年的宏观环境要优于去年,总体形势要好于去年,发展机遇要多于去年。这里我结合十堰实际,就今年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利变数作简要分析。我认为有利因素有六方面:一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扩大内需政策,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必将为十堰经济发展带来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二是国家“四规划一方案”(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规划、老工业基地改造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对口协作方案)的陆续实施,十堰面临国家重大政策叠加的发展形势前所未有。三是据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全国商用车市场将由去年下降7.4%回升到小幅增长3%,加之东风公司实施“大商用车战略”,加快推进新一轮国际战略合作,将有利于十堰市汽车主导产业逆转回升。四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省级战略的全面实施,十堰全面推开“一城两带”、生态滨江新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等建设,“一核多支点”的发展格局和各县市区竞相发展的竞争态势正在形成。五是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热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启动和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十堰生物产业园等国字号平台的即将发力,必将为十堰经济发展增添强大后劲。六是这几年,通过办大事、攻难事,锤炼了干部队伍,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攻坚、干事创业的发展氛围更加浓厚。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制约十堰发展的一些重大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汽车市场回暖迹象不明显,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没有减缓,十堰经济发展仍存在诸多变数,特别是面临来自周边兄弟市州强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年来,纵向比,十堰发展成就值得肯定;但横向比,与周边地市、发达地区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经济总量不是大了,而是小了;综合实力不是强了,而是弱了;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发展氛围不是热了,而是冷了。省内的襄阳、宜昌,河南的南阳,陕西的安康等地市发展态势汹涌澎湃,发展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我们面临千帆竞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掉队的严峻形势。
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感受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任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发展是硬要求,是检验我们工作得失的主要标准。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发展的大旗,按照省委、省政府竞进提质的要求,把全市上下的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来,把精力集中到发展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发展上来,真正形成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强大气场。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启之年,也是十堰全面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主题主线,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奋力推进城乡统筹,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努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战略,加快构建“一核多支点”新格局,竞进提质、开拓创新,确保经济速度、质量、效益明显高于上年,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后续工作圆满完成,确保扶贫攻坚、民生改善取得重大进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六增”(增速度、增效益、增投资、增项目、增后劲、增收入)目标,开创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剔除南水北调工程一次性收入后,按可比口径计算);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目标仅为基本目标,主要出于三点考量:一是十堰当前发展速度本来就不够快,需要进一步加快速度;二是要按时间节点,完成“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必须赶进度;三是去年基数虽说不太高,但综合考虑今年发展形势,参考全省和兄弟市州的发展目标,我们选取了中等偏上的水平。所以,这些指标是今年的必保目标,也是底线目标。同时,更希望大家“跳起来摘桃子”,在确保完成这些任务的基础上,自我加压,本着“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好则好”的原则,制定更高的工作目标,全力保、奋力超,力争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目标,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围绕强基础,大力推进特色农业增产增效;二是围绕调结构,狠抓工业转型提质增效;三是围绕挖潜力,强力推进三产提速增效;四是围绕培后劲,坚定不移推进项目建设;五是围绕增活力,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六是围绕惠民生,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已定、任务已明,接下来关键在于抓落实。要明确责任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化督办抓落实,解放思想抓落实,转变作风抓落实,凝聚强大的正能量,全面提质提速提效,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岁末年尾,春节临近,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要抓好生产要素保障,组织好各类生产,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二要抓好冬季农作物管理,防寒防冻,做好春耕备耕生产;三要妥善安置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等系列活动,切实帮助受灾群众、困难群体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不受冻;四要狠抓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改,狠抓防火防盗、道路交通(特别是春运期间交通安全)、建筑施工、食品安全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五要抓好春节期间物资供应保障工作,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价格,保证产品质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文体活动,确保全市人民过一个欢庆、祥和的新春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