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inyu.gov.cn/content/2013/01/05/119163.htm
蒙吉铁路圆梦记
2013-01-05 05:29 来源: 新余日报 本报记者李佩文 通讯员 莫小为 宁胜平 字体: 大 中 小
蒙吉铁路圆梦记
本报记者李佩文 通讯员 莫小为 宁胜平
被誉为人间天路的青藏铁路举世惊叹,象征高铁时代的京沪高铁国人欢呼,承担北煤南运任务的蒙吉铁路再次聚焦亿万人民的热切目光。
——小序
“岳阳至吉安段属通道末端,位于湘东北和赣西、赣中地区,线路北起湖南省岳阳市,途经江西省宜春市、新余市,南至江西省吉安市;与京广、沪昆、京九三大路网干线相连。”
这是8月 31日,“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三门峡至吉安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可研报告评审意见中的一段话,表明蒙吉铁路途经我市线型走向基本确定,标志着我市5年争取蒙吉铁路途经新余取得阶段性胜利。
五年逐梦路,梦想终成真。作为国家“北煤南运”新的战略运输通道,蒙吉铁路途经我市,让新余赢得了一次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一个经济腾飞的宏大平台。
祝愿我们的梦想,拥抱我们的梦想吧!
似乎一切来得那么自然而然、顺理成章。殊不知,蒙吉铁路新余段成功争取的背后,是我市上下五年来运筹帷幄、励精图治、持续发力的结果,那些夜以继日的艰辛场面、一波几折的惊险情节和据理力争的慷慨陈请依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
蓦然回首,亲历者无不由衷感慨: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深谋远虑、高位推动,没有关键时刻的矢志不渝、力挽狂澜,也许这条铁路将与新余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梦起〓
交通瓶颈成为新兴工业城市发展之痛。新余面向未来,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抢抓机遇、抢抓线路、抢抓时间,全面摆开铁路建设新战场,以期缓解新余交通、能源、资源瓶颈
铁路是出行之道是运输动脉,铁路又是新余交通瓶颈之痛。
市民黄先生的儿子在深圳工作,由于没有新余直达深圳的火车,每次往返选择从新余坐大巴到吉安,再转车到深圳。如果从新余上下火车,则需要在广州中转,而且由于经过新余至广州的车次太少,为了买到卧铺票,还得托人从始发站南昌购买去广州的车票,为此又多花几十元 “冤枉钱”。
众所周知,作为新兴工业城市,作为南昌铁路局货运量最大站点,新余铁路交通只有一条东西走向且运能吃紧的沪昆铁路(前身为浙赣铁路),经济发展受到物流瓶颈的严重制约。新余车务段合并到宜春车务段后,新余滞后的铁路地位更是节节衰退。
说起交通运输难,企业更是怨声载道。由于新余缺少南北方向的交流干线,大量货物须经向塘、株州等站中转、编组。如我市前往广东、福建方向的货物运输,需经向塘站中转至吉安南下。按此线路,新余至吉安路程为300公里,而两地直线距离仅95公里,绕行里程达205公里。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余工业生产销售所需的原材料和工业成品等大宗货物运输量急剧增长,交通、能源、资源等瓶颈制约问题日益凸显。依赖铁路运输的煤炭、铁矿石、红土镍矿等资源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且运输成本大大增加。
新钢公司一位朋友曾向记者算过这样一笔账:按2010年我国铁路货物统一运价每吨公里0.11元、公路货运价格每吨公里0.35元至0.5元左右计算,因为中转绕行,新余南向货运每吨增加成本49元至80元;若按每年全市南向铁路运输货物1500万吨计算,每年增加企业运行成本7.35亿元至12亿元。
兴建南向铁路以解决交通瓶颈制约迫在眉睫。
尽管对兴建铁路有着不同的声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力排众议,在多个会议上强调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兴建南向铁路通道由此摆上了政府工作议题。2007年,抓住全省铁路建设发展黄金期,市政府与省发改委签订了新峡铁路等有关铁路建设协议,并列入江西省铁路建设“十一五”规划。
而此时,九江、宜春、吉安抓住省里力推昌吉赣城际铁路的时机,向省政府写报告兴建咸宁至吉安铁路,湖南和江西两省为此达成了协议。面对越来越被边缘化的不利形势,新余一些干部群众对铁路建设的信心开始动摇了。
在这是退还是进的关键时刻,时任市长李安泽毅然对铁路建设作出批示:“关系到新余的未来,要高度重视,要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抢抓机遇,抢抓线路,抢抓时间”。
为了破除同志们的畏难情绪,他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大家。他说,当年京九铁路线型走向初步方案是不经过赣南某县的,但该县上下一心、不折不挠、千方百计争取,结果京九线拐个弯还是经过了这个县,“这说明什么,说明事在人为啊!”
我市转而谋划自费建设新吉铁路,旨在更好地解决货运困难、打通铁海联运、发展两地往来、构建交通枢纽。
在李安泽的强力推动下,市里专门成立争取新吉铁路建设指挥部,全面展开了洋坊站扩能、沪昆客专杭南长段、昌吉赣城际、新吉铁路和新余对外铁路通道规划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铁路项目争取工作空前高涨。
把个人的生命与发展的潮流交汇,将人生的旅程与城市的需求融合,一个从无到有的铁路梦想,已经种子般植入新余人的脑海。
2009年8月的一天,在赴南昌开会的车上,李安泽问起昌吉赣客专争取情况,有关部门汇报说途经我市希望渺茫,李安泽又问江西铁路规划是哪家设计院做的。当得知是铁三院时,他突然想起铁三院有位领导是他的老朋友。于是,李安泽当即在车上打电话给这位朋友询问新余争取南北走向铁路的有关问题。对方表示,新余要争取到南北向铁路项目,首先要打通新余至吉安的南向通道,打通了南向通道,南北向铁路项目必经新余。
这番友情提示与新余的想法和做法不谋而合,更加增强了新余兴建铁路的信心和决心。
是啊,打通南向铁路,这是解决新余交通、能源、资源瓶颈的关键所在!
共识带来共为。
2009年,我市委托铁三院对建设南北向铁路进行研究,分别完成了《新余至吉安铁路规划》《岳阳至吉安铁路方案研究》《咸宁至吉安铁路方案研究》等研究方案,为推动建设新余至吉安铁路和当时拟建的岳吉铁路途经新余提供了依据。
与此同时,委托设计单位完成了《新余至吉安铁路工程预可研报告》,为自筹资金建设铁路做好准备。
2010年6月,李安泽书记以个人名义给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写信,恳请省里同意开工建设新吉铁路以解新余交通瓶颈制约。省委书记苏荣为此专门听取汇报,表示支持。时任省长吴新雄作出“请发改委研究,给予合理支持”的批示。
2010年11月,省党政代表团在厦门港考察时,省委书记苏荣嘱咐找李安泽书记要尽快打通新余至厦门的铁海联运。
我市敢为人先、卓有成效的前期工作得到凌成兴常务副省长和时任发改委主任姚木根的一致首肯,表示支持建设新余至吉安铁路。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
2010年10月间,当得知铁道部与江西省领导将在景德镇市举行铁路建设发展会晤会谈时,李安泽找到铁道部一位领导 反映新余的迫切愿望。11月1日,在飞往江西的飞机上,这位领导与铁道部主要负责人就岳吉铁路途经新余达成共识。于是,当日的省部会谈把新增“岳阳—新余—吉安”线路列入了会议纪要,双方表示将共同协调国家相关部委争取该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
希望的梦开始向新余招手。朝着先期打通向南铁路通道、最终打通南北铁路的目标,新余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梦逐〓
行得春风有夏雨,耐得冬寒有秋实。不管规划离建设有多远,我们的梦想与行动不会远。信奉“功成不必在当前,基础牢靠利长远”,新余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目标,低潮中依然昂首前行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力量。
为打通“北煤南运”通道,国家提出建设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简称蒙吉铁路),并将该铁路列为“十二五”铁路规划、能源规划、煤炭规划的重大项目。然而,按照最初设想,煤运通道仅修至湖北省。
“把区域性的岳吉铁路新余段纳入和上升至国家级的煤运通道干线!”新余的决策层油然而生出一个更大的梦想,并付诸行动。
但是,从2011年2月起,由于资金困难等种种原因,全国铁路建设进入低潮。铁道部按照“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九字方针对铁路规划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全国铁路建设呈现减速态势。
当年全国“两会”期间,省政府向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呈报10条铁路、3个配套项目。经过前期我省我市不懈努力,国家发改委基本认同我市将煤运通道延伸至江西的建议,张平主任表示,新吉铁路将在编制国家铁路建设“十二五”规划时,作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予以重点考虑,大力支持。但是,铁道部没有了从前的热情,仅表示会大力支持而已。
美好的梦谁都不想醒。
市委、市政府深谙,即将修建的煤运通道在我国铁路格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若该铁路途经我市将极大地提升新余区位优势。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不管规划离建设有多远,我们的梦想与行动不会远。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市把构建交通枢纽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建设五大支撑中的第一大支撑,作为了首个战略构想。提出要以建设新余至吉安铁路为核心,推进铁路、公路、港口与城市快速通道建设,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破解交通运输瓶颈制约,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促进运输能力大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我市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极力争取煤运通道进江西进新余,一方面和天津国恒铁路控股有限公司、深圳中技实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接触,探寻自筹资金先期打通至吉安的南向通道之路。
守得云开见月明,机会悄然来临。
2011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铁道部在长沙召开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参加的“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座谈会”。座谈会上,我省建议岳吉铁路进入江西后,在新余与沪昆线交会、疏解,至吉安与京九线交会、疏解。会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发改委主任悄悄赶到长沙,了解会议情况。
此后,国家发改委、铁道部紧锣密鼓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铁三院、铁四院等铁路设计单位纷至沓来,为设计招标做准备。
主动配合才能赢取支持。市发改委抓准时机,多次召集规划、国土、交通、环保等部门和各县区以及新钢公司等开会,为设计单位及时提供各项资料。同时,调研撰写《修建岳吉铁路并途经新余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为专家论证铁路途经我市提供了重要依据。
10月,铁道部主持召开蒙吉铁路项目预可研审查会;11月,铁道部向国家发改委上报蒙吉铁路项目建议书;12月,国家发改委组织项目建议书评估会、铁道部组织开展蒙吉铁路勘察设计招投标。2012年1月底,国家发改委《关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下发,蒙吉铁路项目开始启动。
根据批复,蒙吉铁路北起东乌铁路浩勒报吉站,途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终至京九铁路吉安站,线路全长1837公里,项目总投资1458亿元。该项目连接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地区与鄂湘赣等华中地区,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月13日,以市长刘捷为总指挥,以市领导胡高平、王庆、廖晓凌、毛木根、刘超杰为副总指挥,以市发改委为办公室的蒙吉铁路(新余段)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规格之高,前所未有。据悉,这也是蒙吉铁路沿线各省市中设立的首个指挥部。
对内高标准、严要求,对来我市的铁道部领导和勘测设计鉴定专家则拿出了最大的热忱和真心。经过不断地情感互动、交流,这些领导和专家都成了我市的好朋友,成为我市与有关单位信息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成为后来形势突变时我市最坚定支持者。
4月份,当得知蒙吉铁路沿线将规划四个煤储基地时,李安泽指出“不惜代价,争取蒙吉铁路储煤基地落户我市”。根据指示,我市多次拜访铁四院,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新余煤储基地终于如愿成为蒙吉铁路沿线最大的煤储基地。为做好煤储基地选址和建设工作,我市组织发改、环保、规划等部门人员远赴内蒙、宁夏等地考察、取经。
功成不必在当前,基础牢靠利长远。在多个会议上,李安泽反复强调,我市正在着手或已在做的蒙吉铁路新余段建设、高铁新区建设、省职教园区发展和白梅水库立项建设等4件大事,尽管在短时间内可能见不到明显成效,但关乎新余的长远发展,必须扎扎实实、全力以赴加以推进和落实。
这番意蕴深长、发人深省的话语进一步统一了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坚定了我市推进铁路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