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4
贵宾
   
- 积分
- 7749
IP属地:湖北省宜昌市
|
“努力打造美丽宜昌。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体现到城市空间结构、产业布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各个方面,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政府工作报告》
整洁美丽的宜昌城区
在昨日的宜昌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大会上,市长李乐成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打造“美丽宜昌”,一幅美丽宜昌的新蓝图已经徐徐展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7%,居全省市州首位;境内99条河流水质全部在三类以上,其中一二类水占到71%,城区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满意率达到85%以上。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殊荣。
一增一减
山清水秀长伴你我身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美丽宜昌最吸引眼球,最令人鼓舞欣慰。这与宜昌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的现代化特大城市的目标相吻合。”市人大代表王怀炳认为,建设“美丽宜昌”,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在硬件上,宜昌环境保护、绿化生态都有不错的基础;在软件上,宜昌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和谐氛围都为“美丽宜昌”提供了软实力。
宜昌选择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2004年开始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创模”以来,宜昌经济快速增长,而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近年来,宜昌实施“一城带八极、一环连三网、三区加多点”的森林建设布局,中心城区绿化、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绿色通道生态景观打造等9大主体工程并举。结合旧城改造,扩建完善了160个城市公园绿地,新建了一批生态小区和园林式单位,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和“乔、灌、花、草”自然搭配的城市绿化景观格局。
机制创新
建设美丽宜昌的内生动力
一系列政策制度的保障,是建设美丽宜昌的内生动力。宜昌将“创模”、“创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目标管理综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
新上项目,先过环保关。项目未通过“环评”,一律不许开工;治污设施排放不达标,一律限期整改……“环评”,将100多个项目挡在门外。同时,引来一批重大项目。宜昌以铁的手腕推进“节能减排”,把总量控制作为减少污染的“总闸门”。
市政协委员薛玲认为,建设“美丽宜昌”需要建立环境教育机制,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实行环保奖励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并从细节入手,可考虑在点军打造城市绿道,将生态建设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在滨江公园建设历史文化长廊,将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提升宜昌文化内涵。
生态优先
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
建设“美丽宜昌”,我市将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市人大代表王怀炳认为,建设“美丽宜昌”在对整个宜昌新一轮开发建设中要有美好构思,有优美规划。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减少化工产业份额。
市环保局局长刘彦才说,环保部门继续严格环境准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控不符合产业政策、“两高一资”产业,大力支持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建设美丽宜昌,我市正抓紧编制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积极开展环境污染防治、生态区域保护等专题研究,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发展
共同打造“美丽宜昌”
建设“美丽宜昌”,城乡要统筹建设发展,市人大代表董广平认为。今年,我市将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改造力度,抓紧编制并严格执行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农贸市场、停车场等专项规划。实施“清洁乡村”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环境净化、道路硬化、房屋美化、路街亮化、村庄绿化和文化体育设施配套。
今年,全市新建集中连片千亩造林基地10个,完成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100万亩,低产林改造15万亩。继续深入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高效经济林建设工程。统筹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努力提高森林质量,为建设“美丽宜昌”作出新贡献,市林业局局长陈宏彦说。
建设“美丽宜昌”,更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人是建设‘美丽宜昌’的主体,人本身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美丽宜昌”建设应该深入人心,动员全市人民共建共享,共同塑造“洁、绿、亮、美、静、畅”的城市环境。
民盟宜昌市委员会建议——
打造十里滨江画廊
“十里滨江”是宜昌市最重要的城市景观带,是沿江市民休闲的重要场所。民盟宜昌市委员会建议整体规划20公里滨江,打造十里滨江画廊。
“整体规划沿江大道延伸段的20公里滨江,在重要的城市节点建设主体文化公园。”民盟宜昌市委员会建议创建峡江文化主体公园、民俗主体文化公署、名人文化主体公园、水电文化主体公园、诗画宜昌主体公园等。由市政府组织对长江北岸的沿线建筑统一进行夜间景观设计;加大对沿江绿化带的投入,打造人在画中、画在水中的身心愉悦效果。
市政协委员秦兴友建议——
复建“宜昌古城一条街”
宜昌有两千余年历史,但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却很少,屈指可数的有位于南津关的古军垒、三游洞、天然塔、镇江王阁。市政协委员秦兴友建议充分利用宜昌历史文化资源,复建宜昌古城部分街道民居,复建“宜昌古城一条街”。
秦兴友说,老城的保护迫在眉睫,再不重视,宜昌古城的文脉将荡然无存。他建议在明清古城的旧址范围内,尚未开发的地段复建部分宜昌古城的街道和相关建筑物。在环城东路以西、献福路以南,沿江大道西陵一路至云集路以东,环城南路以北,尚未改造的大约1平方公里的旧城范围内,抢救性地复建“宜昌古城一条街”,可按历史顺序,依次建设秦汉风格一条街,唐宋风格一条街,重点复建明清风格一条街,民国风格一条街。
市政协委员曹文金建议——
兴建胭脂坝湿地公园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市政协委员曹文金建议兴建胭脂坝湿地公园,打好长江三峡旅游牌。
曹文金说,胭脂坝湿地特征明显,地域空间较好,地理位置特殊,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建设湿地公园的基本条件。他建议禁止一切开发和人为改造活动。全面细致做好胭脂坝地质、植被、生物、环境等生态信息的勘测和收集,深入挖掘胭脂坝的文化底蕴。正确处理湿地公园建设与长江通航、城市景观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关系,准确定位。成立相关机构,尽快启动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