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蹄是咱襄阳的特产,相比牛肉面和大头菜等特此,更以其独特的工艺、复杂的制作过程和别样的美味显得更胜一筹。记得小时候,父亲在家做缠蹄,虽然说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但却充满了乐趣很浓浓的年味。父亲做的缠蹄咸淡适中,味道很美,每年还会给住在外乡的亲戚带几只,那种感觉很幸福。缠蹄煮熟后缠蹄切成片,看上去晶莹剔透,色彩分明,吃起来劲道、不油腻,有蹄子的香味,还有草绳的清香,可谓是色香味俱全,当然还有胶原蛋白的营养。在外地工作的我曾经带给同事们尝了尝,大家都赞不绝口。作为年货,缠蹄也是襄阳民俗风情的一部分。如今,一些在外地工作的襄阳人也托家人制作或购买带走,使缠蹄的知名度有所扩大。
现在正值缠蹄的制作时间,而听说《舌尖上的中国》正在筹备第二季节目,希望襄阳有关部门主动联系,要求节目组来襄阳拍摄包括缠蹄在内的襄阳美食,向大家宣传襄阳的美食和充满魅力的文化历史。
当然,说到缠蹄,本人还想提几点建议:
我们现在只能在过年才能吃到缠蹄,而且除了襄阳就就见不到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会做缠蹄的人也越来越少,如果不加以保护,这项技艺恐怕就失传了。建议成立加工基地,在社会上招聘会做缠蹄且技术过硬的人,材料上统一采购,选择优质绿色猪腿,还有草绳、香料等,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同时,还可以制成熟食,以真空包装的形式在全国市场上销售。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把它作为宣传襄阳的一大品牌之一,就想金华火腿一样。我觉得这还是可行的。大家觉得呢?